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6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359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543篇
内科学   496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195篇
特种医学   164篇
外科学   379篇
综合类   131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34篇
眼科学   152篇
药学   565篇
  3篇
中国医学   405篇
肿瘤学   22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RNFL)变异情况及其与屈光度、年龄、性别和眼别的关系。 方法 选择高度近视172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测全周和各象限RNFL的厚度,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全周及4个象限的平均厚度与屈光度、年龄、性别和眼别的。 结果 高度近视172只眼RNFL平均厚度分别为全周(112.523±12.053)μm、上方(134.942±21.016)μm、下方(135.488±25.058)μm、颞侧(112.198±27.145)μm,鼻侧(68.3895±17.554)μm;高度近视RNFL全周平均厚度与屈光度的偏相关系数为-1.225,与性别的偏相关系数为5.415,与年龄的偏相关系数为-0.117。RNFL上方平均厚度与年龄的偏相关系数为-0.623,与眼别的偏相关系数为4.780。RNFL下方平均厚度与性别的偏相关系数为6.632。RNFL颞侧平均厚度与性别的偏相关系数为10.048,与屈光度的偏相关系数为4.264。RNFL鼻侧平均厚度与眼别的偏相关系数为-6.905。 结论 年龄、性别、屈光度是高度近视患者RNFL平均厚度的影响因素,眼别是RNFL上方和颞方平均厚度的影响因素,RNFL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为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随诊提供依据,对加强高度近视患者病情进展的监测和健康宣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评价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自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收入院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腔镜检查组(A组)80例,闭式胸膜活检术组(B组)76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并对不同年龄分层进行合并症比较。结果A组诊断率为95.0%(76/80),B组诊断阳性率为44.7%(34/76),2组比较,χ2=48.358,P=0.000,相对危险度(OR):24.029,95%置信区间:7.987~72.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并发症发生率18.8%(15/80),B组并发症发生率15.8%(12/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2组年龄<70岁及年龄≥70岁并发症比较(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科胸腔镜操作简单,安全,诊断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3.
执行异议制度是为保护执行案件的案外人不受强制执行,行为不当或违法侵害而设立的一项救济制度。我国现行执行异议制度存在三个欠缺,参考国外成功做法,应对这项制度进行完善包括立法,执法和利益申诉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对健全执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以凋亡基因TRAIL为靶基因,腺病毒( Ad)为载体,巨细胞病毒启动子( CMV)为启动子的重组基因治疗药物AdCMV- TRAIL诱导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凋亡的作用。方法用重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EGFP)的腺病毒AdCMV- EGFP为对照组,转染TCa83细胞确定重组腺病毒的转染率。在细胞转染1、3、5、7 d时,应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AdCMV- TRAIL为实验组转染TCa83细胞,采用RT- PCR方法检测细胞TRAIL的表达。结果AdCMV- EGFP在1 000 particles/cell 时转染率为100%。细胞转染AdCMV- TRAIL和AdCMV- EGFP后,随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但AdCMV- TRAIL组较AdCMV- EGFP组下降更快( P<0.001)。AdCMV- TRAIL和AdCMV- EGFP均能诱导TCa83细胞凋亡,而AdCMV- TRAIL组引起细胞凋亡的程度明显比AdCMV- EGFP组大( P<0.000 1)。通过RT- PCR可检测到594 bp的TRAIL基因。结论AdCMV- TRAIL在体外能抑制TCa83细胞的活性,并能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85.
脑膜瘤瘤周水肿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灌注特点.方法 对19例脑膜瘤伴瘤周水肿形成病例行瘤周水肿区同层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灌注软件分别计算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t检验对瘤周水肿区和对侧正常脑白质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瘤周水肿区的rCBF与rCBF较对侧脑白质明显降低(P<0.05),但MTT值在两部位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瘤周水肿区的rCBF值和rCBF值明显降低,水肿本身对微血管的压迫可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目的基于三维立体直方图分析,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单指数和双指数模型定量参数在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57例前列腺癌根治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DWI图像包含14个b值(0~1500 s/mm~2)。在DWI原始图像上围绕全肿瘤病灶逐层手动绘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生成单指数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模型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单纯水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的直方图指标10th、25th、50th、75th、90th、mean、min、kurtosis、skewness,其与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将患者分成GS≤3+4与GS≥4+3组,两组间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评价各参数对低高级别前列腺癌的鉴别能力。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GS≤3+4组23例,GS≥4+3组34例。ADC、D各直方图指标与GS呈负相关(ρ=-0.239~-0.411),其中90th ADC的相关系数最大。低级别组ADC、D值大于高级别组(P0.05)。90th ADC、90th 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735和0.739)大于均值ADC和均值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DC、D的kurtosis与GS呈中等正相关(ρ分别为0.357和0.350,P0.05),skewness与GS无相关性。D*、f各直方图参数与GS无相关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体积与GS呈中等正相关(ρ=0.419,P=0.001),AUC(0.783)大于90th ADC、90th D,但各参数AUC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D各直方图参数对低级别和高级别前列腺癌有鉴别诊断价值,二者效能相当。D*、f不能预测前列腺癌的侵袭性。肿瘤体积有望成为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良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双侧脑室内巨大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治疗经过。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 报告6例双侧脑室内巨大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复习相关献。结果 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为2l~35岁。均因头痛数月就诊。MRI特征:肿瘤直径≥4.5cm,位于双侧脑室体部前2/3,多以一侧为主;与双侧脑室体各壁接触,阻塞室间孔伴梗阻性脑积水;Tl、T2像为大体上等信号或略高信号,有钙化和囊变所致的散在异常信号区;增强明显,边界尚清楚:在肿瘤周边有较多的血管流空影,肿瘤中间部分有血管流空影从基底节和丘脑延伸而来。手术治疗:5例从额中回经皮质一侧脑室前角入路,l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2例全切除,其中l例因丘脑和基底节区水肿和出血死亡,另l例因同样原因致严重意识障碍17d;4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均有3-7d的轻度意识障碍。其它治疗:5例存活患接受放疗和/或化疗。随访l-4年,4例部分切除患的残存肿瘤迅速缩小至消失。结论 巨大中枢神经细胞瘤与丘脑和基底节区常有明显粘连,常有血供来自于穿动脉,且肿瘤周围有重要的深部静脉,因此不宜手术全切除,以免伤及重要结构致死致残。手术的目的是次全切除肿瘤,重建和保持脑室系统畅通,不损害脑室周围神经和血管结构。残存肿瘤对放疗和/或化疗有效。  相似文献   
88.
髋臼骨折是负重关节内骨折,以往采用的牵引治疗多因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而较难达到解剖复位及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常因处理不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尤其是复合型髋臼骨折.笔者1998-2003年共收治24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现就手术治疗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以探索其治疗方法及预后.  相似文献   
89.
苯并(a)芘对热休克因子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苯并 (a)芘 (benzo(a)pyrene ,BaP)对热休克因子 1(heatshockfactor 1,HSF1)的影响。 [方法 ]离体原代培养猪主动脉内皮细胞 ,以不同浓度的BaP( 0、0 .1、0 .5、1、5、10 μmol/L)染毒 2 4h ,分别以Western blot法和凝胶阻滞电泳 (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 ,EMSA)法检测各浓度组细胞HSF1表达及HSF1与热休克元件 (heatshockelement,HSE)结合水平的变化。 [结果 ]低、中浓度 ( 0 .1~ 1μmol/L)的BaP对HSF1总表达量基本无影响 ,胞质和胞核HSF1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 (P >0 .0 5 ) ,但随BaP浓度的升高 ,HSF1有向胞核转移的趋势 ;而高浓度 ( 5、 10μmol/L)的BaP会导致胞浆和胞核HSF1均降低 (P <0 .0 5 )。低、中浓度 ( 0 .1~ 1μmol/L)BaP作用下 ,HSF1 HSE结合水平基本不变或略有上升 ,高浓度 ( 5、10 μmol/L)的BaP使HSF1 HSE结合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BaP作用时 ,内皮细胞HSF1表达水平与分布、HSF1 HSE结合能力的改变可能是BaP导致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70 ,HSP70 )表达降低原因之一 ;但BaP作用下 ,内皮细胞HSF1表达水平与分布、HSF1 HSE结合能力的改变与HSP70表达改变并不完全一致 ,提示研究HSF1与HSE结合之后的改变对进一步揭示BaP致HSP70的基因表达降低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采用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研究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入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SOD1)穿透心肌组织能力及其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15b-SOD1和pET15b-PEP-1-SOD1,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表达和纯化SOD1和PEP-1-SOD1融合蛋白.采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大鼠离体心脏停灌30 min后复灌6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0μmol/L SOD1蛋白预处理组,25、50、100μmol/L PEP-1-SOD1蛋白预处理组.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PEP-1-SOD1的转导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检测转导的目的 蛋白的SOD活性.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复灌后15 min内冠状动脉流出液肌酸激酶(CK)活性.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复灌60 min时红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均显示PEP-1-SOD1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转导入离体灌注的心肌组织内,SOD1蛋白预处理组心肌组织内未见到目的 蛋白.对照组,SOD1组和25、50、100 μmol/L PEP-1-SOD1处理组的SOD活性分别为(10.06±0.77),(10.59±0.71)和(32.29±1.42)、(43.16±1.16)、(55.14±1.59)U/mg蛋白,MDA含量分别为(1.48±0.19),(1.39±0.11)和(1.01±0.14)、(0.73±0.13)、(0.50±0.06)nmol/mg蛋白,CK活性分别为(1.73±0.58),(1.68±0.14)和(1.40±0.28)、(0.97±0.39)、(0.61±0.56)U/mg蛋白,心肌细胞凋亡率(AI)分别为(17.25±0.75)%,(16.63±1.07)%和(11.50±0.57)%、(6.50±0.63)%、(4.13±0.52)%,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5.13±2.18)%,(52.13±2.59)%和(33.88±2.06)%、(25.50±2.16)%、(15.38±1.14)%.与对照组和SOD1组比较,PEP-1-SOD13种剂量组的SOD活性、MDA含量、CK活性、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说明PEP-1-SOD1蛋白预处理组SOD活性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高于SOD1组,MDA含量、CK活性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SOD1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SOD1组.结论 PEP-1肽介导SOD1蛋白能直接以天然活性的形式高效穿透进入离体心肌组织,转导的PEP-1-SOD1融合蛋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