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34篇
  免费   13094篇
  国内免费   7563篇
耳鼻咽喉   1314篇
儿科学   2254篇
妇产科学   775篇
基础医学   7897篇
口腔科学   2824篇
临床医学   16007篇
内科学   11248篇
皮肤病学   1448篇
神经病学   2830篇
特种医学   51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380篇
综合类   35969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5930篇
眼科学   1639篇
药学   15480篇
  181篇
中国医学   13187篇
肿瘤学   6023篇
  2024年   617篇
  2023年   1616篇
  2022年   4069篇
  2021年   5195篇
  2020年   4473篇
  2019年   2446篇
  2018年   2593篇
  2017年   3557篇
  2016年   2818篇
  2015年   4962篇
  2014年   6565篇
  2013年   8334篇
  2012年   11871篇
  2011年   12495篇
  2010年   11396篇
  2009年   10395篇
  2008年   10700篇
  2007年   10306篇
  2006年   9038篇
  2005年   7135篇
  2004年   5212篇
  2003年   4349篇
  2002年   3441篇
  2001年   3119篇
  2000年   2439篇
  1999年   873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35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共35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27例同时行上、下泪小管吻合术;B组:8例仅行下泪小管吻合术。结果A组27例较少发生内眦角变形、睑外翻,上下泪点复位良好。结论为求上、下泪小管断裂术后能达到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同时行上、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2.
环糊精在鼻腔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环糊精作为鼻腔给药系统赋形剂的应用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3.
17β-雌二醇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PBS对照组)和B组(E2治疗组),每组42只,B组造模成功后15min及24h腹腔注射E2(4.0mg/kg,以PBS溶解),A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无菌PBS。分别于伤后7d、14d、21d及28d,应用改良Tarl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于伤后6h、24h、3d、7d、14d及28d时处死动物,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材,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从伤后14d起,B组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TUNEL法检测表明,大鼠SCI后存在细胞凋亡,3d时达高峰,与caspase-3的表达基本一致,B组伤后24h、3d及7d时凋亡细胞比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伤后24h、3d、7d、14d及28d时caspase-3表达低于A组(P〈0.01或P〈0.05),而Bcl-2表达高于A组(P〈0.01或P〈0.05)。结论:E2能促进大鼠SCI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E2可能是通过减少SCI后继发性细胞凋亡的机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机制及早期监测指标。方法对19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脑梗死129例,脑出血65例)及60例正常对照者同时测定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血肌酐(SCr)浓度,对其中血Cys-c浓度增高但SCr浓度正常的48例急性脑血管病肾早期损害患者用甘露醇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血Cys-c浓度。结果在早期肾损害组,血Cys-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SCr浓度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8例急性脑血管病肾早期损害者经甘露醇治疗后,血Cys-c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血清Cys-c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治疗脑血管病的同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5.
战伤伤员数字化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作战形态,是以信息为战略资源、以信息系统为作战基础、以数字化战场为依托、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态、以争夺制信息权为目标的高技术战争〔1〕。战时卫勤保障要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必须大力推进军事卫勤信息化建设。战时卫勤保障是以伤员救护为中心的综合保障工作,所以,战伤伤员信息的数字化是战时卫勤保障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理论模型提出的相关理论,对战伤伤员信息数字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作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1战伤伤员数字化的概念及内容进入2…  相似文献   
106.
168例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预防和治疗的经马命。方法 168例中158例进行了172次外科治疗,11例进行了2次以上手术。早期人院Ⅱ度期以上34例采用改良食管腔内置管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末切除瘢痕狭窄结肠重建77例,切除狭窄食管胃重建27例,颈阔肌皮瓣修复颈部食管狭窄22例,其他类型手术12例。结果 29例拔出支撑管后治愈(85%);5例再狭窄,其中1例扩张治愈。77例结肠重建术后5例死亡,颈部吻合口瘘14例,吻合口狭窄4例,腹部切口裂开2例。27例胃重建中,吻合口狭窄2例。脓胸1。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狭窄22例中,3例发生颈部瘘。其他手术12例中,1例术后死于肠梗阻。所有生存出院患者均能进普食。 结论 管腔内置管能有效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形成,根据瘢痕狭窄部位确定食管重建时是否切除狭窄食管。颈阔肌皮瓣是修复颈段食管狭窄或吻合口狭窄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及脑出血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高压氧、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予以密切观察病情、药物护理、高压氧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提出该病虽然少见且后果严重,但及时采取综合性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8.
隐匿性冠心病因缺乏心肌缺血的相关临床症状,使对其诊断和研究的难度增加.近年,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为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手段,就隐匿性冠心病的定义、分型和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现状及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老年膀胱癌患者在膀胱灌注中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留置尿管的效果.方法 将50例需灌注化疗前置管的老年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置管前先用10ml盐酸利多卡因凝胶经尿道表面麻醉,然后按常规方法将尿管置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应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后留置尿管.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观察患者灌注前和灌注后的主观感受.结果 实验组留置尿管后焦虑反应(SAS 44.49±5.24分)低于对照组(52.95±9.16分),实验组留置尿管一次成功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可明显减轻老年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时留置尿管的焦虑反应,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和疗程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1000mg每日3次口服,共服7d;对照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300mg每日2次口服,共服10d。用药后第3、6和10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128例,全分析集(FAS)分析128例,符合方案集(PPS)分析118例。治疗后第3、6和1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值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nal analogue scale,VAS)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组时疼痛VAS值≥8的患者,FAS集分析显示,在治疗后第6、10天VAS值下降两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PS集分析显示治疗后第10天VAS值下降,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俨〈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8%和12.50%.主要为嗜睡和恶心。结论:增加伐昔洛韦用量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与较低剂量伐昔洛韦组相比,对疼痛程度较严重的患者能更显著地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