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10篇 |
免费 | 2573篇 |
国内免费 | 138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3篇 |
儿科学 | 457篇 |
妇产科学 | 131篇 |
基础医学 | 1888篇 |
口腔科学 | 502篇 |
临床医学 | 3591篇 |
内科学 | 2518篇 |
皮肤病学 | 399篇 |
神经病学 | 494篇 |
特种医学 | 90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128篇 |
综合类 | 8059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3277篇 |
眼科学 | 361篇 |
药学 | 3645篇 |
47篇 | |
中国医学 | 2569篇 |
肿瘤学 | 13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292篇 |
2022年 | 876篇 |
2021年 | 1086篇 |
2020年 | 977篇 |
2019年 | 504篇 |
2018年 | 522篇 |
2017年 | 764篇 |
2016年 | 558篇 |
2015年 | 1066篇 |
2014年 | 1551篇 |
2013年 | 1807篇 |
2012年 | 2597篇 |
2011年 | 2732篇 |
2010年 | 2450篇 |
2009年 | 2332篇 |
2008年 | 2275篇 |
2007年 | 2186篇 |
2006年 | 2010篇 |
2005年 | 1515篇 |
2004年 | 1074篇 |
2003年 | 869篇 |
2002年 | 720篇 |
2001年 | 609篇 |
2000年 | 458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41.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OA)内侧间室软骨病损的MRI表现和关节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及膝关节OA的关节镜手术适应证。方法对92例关节镜手术病例,其中男54例,女38例;年龄43~69岁,平均58.5岁。对患者膝关节股骨内髁和胫骨内侧平台软骨的MRI表现按ICRSM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后12~30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 92例92个膝关节,核磁共振显示关节软骨损伤Ⅳ级10例;Ⅲ级16例;Ⅱ级20例;Ⅰ级25例;0级21例,分级的均数为(1.66±1.303);术后Lysholm评分最高100分;最低64分,评分的均数(95.42±7.398)。术后Lysholm评分与ICRSMR分级相关系数r=-0.672,P〈0.05,统计学处理呈负相关。结论认为术前膝关节内侧间室软骨的MRI(1.5T)分级对膝关节OA关节镜手术指征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2.
143.
背景 硬膜外阻滞作为临床常用麻醉技术,是麻醉与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硬膜外穿刺置管仍普遍采用盲探性操作方法,麻醉效果及并发症仅靠注药后显示及主观经验评判,限制了硬膜外穿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目的 寻求建立可视微创、安全有效、先进可控的硬膜外阻滞新方法.内容 综述硬膜外间隙辅助定位方法.趋向 近年来,虽然辅助硬膜外隙穿刺置管定位的设备与技术不断更新,但大多因设备复杂或费用昂贵等原因临床实用性不强,简单、易行、客观的硬膜外腔监测技术是麻醉同道共同寻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初步分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Inbody S10评估体液分布情况并制定干体重的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东直门医院和北京东方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前、后应用Inbody S10多频生物电阻抗仪进行测量并分别计算干体重,同步记录患者透析前、后的体重及设定的超滤量,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细胞内水含量为(20.6±4.4)L,透析后细胞内水为(19.5±4.4)L,透析前、后的差值为(1.3±0.7)L.透析前细胞外水含量为(13.7±2.7)L,透析后细胞外水为(12.5±2.6)L,透析前、后的差值为(1.3±0.5)L.依据透析前测量结果计算的干体重为(63.16±14.44) kg,依据透析后测量结果计算的干体重为(61.24±14.30) kg,两者之间的相差值为(1.92± 1.14)kg.结论 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细胞内水和细胞外水都具有清除作用,透析前、后制定的干体重存在较大差值,干体重制定方法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5.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81.1±6.4)h比(87.3±8.0)h,P〈0.05]、排气时间[(79.9±9.5)h比(86.6±8.7)h,P〈0.05]和住院时间[(7.83±2.23)d比(9.57±1.96)d,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分别为(30.22±3.22)千元和(34.60±32.12)千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16.7%(5/30),P〉0.05]。术后第3和第7天,试验组患者CD3+、CD4+、NK细胞、CD4/CD8、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D8+细胞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6.
两瓣法复合植皮颅耳角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廓再造术中颅耳角成形的一种方法.方法 于再造耳的耳轮外缘外侧0.5 cm设计切口,掀起再造耳,并于耳支架深面携带较厚的筋膜;将一期手术预留埋植的肋软骨作为耳后支撑支架,调节支架位置与角度,使再造耳的形态、位置、轴向接近于健耳,并使颅耳角较对侧稍大;在再造耳廓的上方及下方乳突区各设计1个皮瓣,分别向颅耳沟旋转,将两皮瓣对位缝合,覆盖支撑软骨;皮瓣两侧创面分别植皮.结果 本组患者共72例,皮瓣全部成活.51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 ~ 24个月,术后颅耳角维持于约20 ~30度,形态稳定,效果满意.结论 两瓣法复合植皮颅耳角成形术式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是再造颅耳角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及肝腺瘤病(liver adenomatosis,LA)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0例HCA及1例L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女性发病居多,共7例(63.6%),1例女性肝腺瘤病患者有口服避孕药病史.全组中位发病年龄33(范围25~70)岁.多数无临床症状(72.7%).肿瘤标记物CA19-9和甲胎蛋白(AFP)正常.超声造影、CT及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多提示病灶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去强化.组织病理提示10例为单发病灶,诊断HCA,其中1例肿瘤细胞轻度异型及不典型增生,1例存在细胞不典型增生,1例细胞生长活跃;另外1例为多发病灶,细胞存在异型,诊断肝腺瘤病.1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经随访21~125个月,无复发.结论 HCA患者多无明显临床表现,肝脂肪变性可能为HCA和LA的共同病因,口服避孕药物可能为LA的病因.动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HCA有病灶破裂出血及癌变危险,首选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8.
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的可信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不同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并与传统Schatzker分型进行比较,证实三柱分型的可靠性。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7年3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三柱分型,根据分型选择手术切口和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从304例(323膝)胫骨平台骨折中抽取50例,选择4位未参与该项手术的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每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和Schatzker分型的评估。评估结束后使用Kappa值计算4组相关度,以比较评价三柱分型和Schatzker分型的可信度差别。结果 323膝胫骨平台骨折中,0柱骨折4膝(1.2%),单柱骨折181膝(56.0%),双柱骨折108膝(33.4%),三柱骨折30膝(9.3%)。在单柱骨折中,外侧柱114膝(63.0%),内侧柱53膝(29.3%),后侧柱14膝(7.7%)。在双柱骨折中,外侧柱合并内侧柱36膝(33.3%),内侧柱合并后侧柱34膝(31.5%),外侧柱合并后侧柱38膝(35.2%)。三柱分型的可信度Kappa值为0.766(0.706~0.890),属于基本可信程度;Schatzker分型的可信度Kappa值为0.567(0.513~0.589),属于中度可信程度。结论 基于CT和三维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直观明了,具有较高可信度,建议作为新的分型系统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合并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并讨论病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2例DVT患者中7例为中央型,2例为周围型,3例为混合型.DVT合并肺栓塞2例.10例中央型和混合型DVT的肢体增粗症状严重,肢围差距均>5 cm.9例行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保护下的腘静脉置管溶栓术(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其中l例介入造影过程中发现左股静脉突然中断,中转手术行股静脉探查修复术、CDT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8例发现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例在CDT治疗后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1例结合术前彩超及造影所见考虑为右大隐静脉残端血栓蔓延至股静脉,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治疗.2例周围型DVT行抗凝为主的综合性药物治疗.本组12例DVT患者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结论 手术损伤股静脉、大隐静脉残端过长、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DVT的临床常见原因.术前明确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变类型、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分析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病因及治疗结果,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方法 随机抽取的1000例患者中确诊29例为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年龄为7~23岁,平均11.1岁.埋伏牙总数32枚,骨内埋伏有22枚,骨外埋伏10枚.对临床发病率、病因、埋伏阻生的位置和方向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男∶女为1.0∶ 1.2,骨内埋伏阻生与骨外之比为11∶5.有65%的患者存在上颌中切牙萌出间隙不足,但是属于中重度拥挤的仅占15%.埋伏牙自身形态和位置异常的发病率高达71%.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正畸牵引导萌术、自体牙移植以及拔除阻生牙.结论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主要发病原因是牙齿形态和位置异常所致.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后,大部分埋伏阻生的恒上颌中切牙治疗结果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