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采取后颅窝减压术加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及枕大池成形术治疗,并对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3~6个月,症状好转者34例,2例无明显加重;所有病例脊髓空洞均有明显缩小.结论 后颅窝减压术加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及枕大池成形术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盐酸多沙普仑注射液在汉族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单次静脉滴注盐酸多沙普仑注射液50mg,定时采血,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DAS软件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多沙普仑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1.55±0.52)μg·mL^-1,T1/(23.87±2.17)h,Vd/F(1.35±0.96)L·kg^-1,AUC0(-t3.51±1.26)mg·h·L^-1,AUC0-∞(4.06±1.44)mg·h·L^-1。结论:多沙普仑的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可作为不同民族人群药动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第三脑室病变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技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第三脑室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胼胝体入路11例,经额叶皮质-室间孔入路2例,经终板入路2例;术后5例行放疗,2例行化疗,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全切8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脑积水均已解除,1例术后死亡;随访3~12月,14例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学习、工作.结论 合理的手术入路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切除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辅以适当的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4.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3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对24例患者的26条有严重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经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检查,确诊为下肢TAO。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分别用以下方式治疗:①19例患者(21条下肢)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②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③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手术。结果 19例患者(21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术后随访1~14.5年(平均5.6年),13条患肢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可基本正常生活。术前ABI为0.38±0.11,术后6个月为0.7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为61.9%(13/21),截肢率23.8%(5/21)。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1条失败后改行低位深组静脉动脉化手术;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成功;术后随访1~4年(平均1.8年),均无截肢。结论根据病变部位与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静脉动脉化手术是治疗下肢TAO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硫化氢(H2S)、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6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2S、Hcy、FA及维生素B6水平。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H2S水平与Hcy、FA和维生素B6水平的相关性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血浆H2S、FA、维生素B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人数(45.5%)高于对照组(10.0%)(P<0.001)。精神分裂症组血浆H2S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P<0.001),与血浆FA及维生素B6水平呈正相关(P<0.00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H2S、FA和维生素B6明显降低,Hcy水平升高。H2S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Hhcy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6.
赵允彪  夏勇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35-1836,1859,F0003
目的观察大蒜素局部应用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对新生内膜及NF-κB、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左侧颈总动脉不行球囊损伤;对照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立即经带孔球囊导管给予生理盐水;药物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立即经带孔球囊导管给予大蒜素高(100μg/ml)、中(50μg/m1)、低(25μg/ml)浓度,共3组。每组于术后14d取颈总动脉组织,行HE染色观察新生内膜组织形态学改变,计算内膜面积(IA),及内膜/中膜面积比(IA/M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未见内膜增生,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新生内膜明显增厚,药物组较对照组新生IA及IA/MA显著降低(P〈0.01),但是药物组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未见NF-κB、TNF—α染色阳性细胞,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NF-κB、TNF-α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大蒜素通过局部短时间应用可以抑制血管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各种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10年7月收治的32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诊治情况.根据假性动脉瘤的大小、位置与受损血管口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1)假性动脉瘤切除+动脉重建;(2)瘤体切开或切除+破口修补;(3)瘤体切除+受损动脉结扎;(4)血管腔内治疗,带膜支架置入;(5)B超引导下破口压迫.结果 患者近期治愈率100%,29例随访1~13年,假性动脉瘤未再复发,无死亡;1例截肢.结论 根据假性动脉瘤的大小、位置与受损血管口径大小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多种粘附分子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64例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肝癌粘附分子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原发性肝癌各粘附分子的表达率分别为:E-钙粘蛋白 90.62%、细胞间粘附分子-1 93.75%、粘附分子CD44 50.00%、粘附分子CD44V 96.88%、整合素α5 100%、整合素β1 100%,CD44与其他粘附分子表达率的差异显著。(2)肝癌组织各粘附分子E-钙粘蛋白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粘附分子CD44、粘附分子CD44V 、整合素α5、整合素β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24±0.54、0.96±0.37、0.62±0.73、0.86±0.33、 0.97±0.49、1.41±0.24,其中粘附分子CD44与E-钙粘蛋白、整合素β1的表达量差异显著。(3)肝癌分期与粘附分子基因mRNA表达量的关系显示:E-钙粘蛋白、粘附分子CD44的表达量随分期增高而下降,其中粘附分子CD44Ⅰ-Ⅱ期和Ⅳ期的表达量差别显著;细胞间粘附分子-1、粘附分子CD44V,整合素α5、整合素β1的表达量随分期增高而增高,其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Ⅰ-Ⅱ期和Ⅳ期的表达量差别显著。(4)肝癌粘附分子基因mRNA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生理特点相关分析显示:肝癌粘附分子基因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有无包膜和结节数目有关,与AFP水平、肝硬化情况、肝功能状况无关。结论:肝癌粘附分子基因mRNA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粘附分子CD44表达缺失率高。肝癌粘附分子基因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结节数目、有无包膜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0.
RP-HPLC荧光法测定人尿中巴洛沙星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人尿中巴洛沙星质量浓度。方法采用DiamonsilODS C18柱(200 mm×4.6 mm,5μm),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0.05 mol.L-1KH2PO4缓冲液(体积比为25∶75,三乙胺和H3PO4调pH为3.4),流速:1.0 mL.min-1。尿液样品用0.1 mol.L-1KH2PO4(KOH调pH为7.0)缓冲液稀释100倍,然后与二氯甲烷旋涡混合后,提取有机层,在40℃条件下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进样,荧光检测器(λex=295 nm,λem=500 nm)检测,以加替沙星作内标,按内标法定量。结果标准曲线在50~6 000μg.L-1内线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10μg.L-1,巴洛沙星及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42、4.05 min,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0%,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分别在93%~96%和98%~108%。结论本法适用于人尿液中巴洛沙星质量浓度测定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