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74篇
  免费   3861篇
  国内免费   2568篇
耳鼻咽喉   401篇
儿科学   624篇
妇产科学   129篇
基础医学   2171篇
口腔科学   604篇
临床医学   4465篇
内科学   2769篇
皮肤病学   340篇
神经病学   938篇
特种医学   1593篇
外科学   3474篇
综合类   10304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4025篇
眼科学   553篇
药学   4848篇
  59篇
中国医学   4148篇
肿瘤学   1648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555篇
  2022年   1269篇
  2021年   1674篇
  2020年   1453篇
  2019年   705篇
  2018年   730篇
  2017年   1115篇
  2016年   814篇
  2015年   1489篇
  2014年   1951篇
  2013年   2388篇
  2012年   3338篇
  2011年   3517篇
  2010年   3336篇
  2009年   2870篇
  2008年   2948篇
  2007年   2795篇
  2006年   2485篇
  2005年   1969篇
  2004年   1369篇
  2003年   1104篇
  2002年   866篇
  2001年   823篇
  2000年   631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公立医院改革中两权分离理论,探索实践意义.以国内外类似模式作借鉴分析,认为两权分离、国有民营是一种有益尝试,其引入了公司经营理念,又不改变公立医院的职能,两权关系明确,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讨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并检测这些家系中M3胆碱能受体基因(A)8区的突变情况.方法:根据2003年4月杭州会议制定的中国人HNPCC家系标准收集HNPCC家系共15个,分析其临床特征;提取先证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M3胆碱能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中一段长153 bp,包含有微卫星位点(A)8的基因片段,直接进行DNA测序.结果:15个家系共有恶性肿瘤患者55例,其中大肠癌患者41例,平均每个家系发生大肠癌2.73例,73%的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50岁,51%的病灶位于近端结肠,40%发生在直肠肛门,同时和异时多原发大肠癌总发生率为12%,2/3的家系属于Lynch Ⅱ型,共发生肠外恶性肿瘤14例(18个),其中胃癌最常见.15例先证者外周血中无1例检测到M3胆碱能受体基因(A)8区的突变.结论:M3胆碱能受体基因与中国人群中HPNCC的发病可能无密切关系.中国人HNPCC家系标准应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并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微创手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接受微创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手术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微创手术进行脑血肿引流;中西医结合组在微创手术治疗后加用复方麝香注射液(10~20 ml/d)静脉滴注1周.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66.67%)、有效率(82.05%)均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46.15%和69.23%,P均<0.05),存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也明显优于手术对照组(P<0.05),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手术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15.38%)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38.46%,P<0.01),病死率(5.13%)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10.26%,P<0.01),平均住院天数[(18.29±4.93)d]明显少于手术对照组[(26.23±5.82)d,P<0.05],平均住院费用[(5 916.23±826.39)元]明显少于手术对照组[(8 168.35±1 021.21)元,P<0.05].结论:脑血肿引流术后加用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程度,提高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4.
不稳定型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附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共56例。参照Aebi及White等人的手术适应证,以前路手术为主;对于难复性颈椎脱位或不伴椎间盘损伤者,行后路施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稳定性评分大于8分的前后柱损伤者,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损伤节段Cobb角及水平移位来评价复位情况,采用Bohlman的X线片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Frankel评分术前平均为2.3分,术后3.1分;按Bohlman标准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为80%,6个月时为100%。术前Cobb角平均为8°,术后为1.5°,水平移位由术前的平均3.5mm减小到0.5mm。结论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可早日下地活动等优点,手术病例及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脂肪乳剂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外营养治疗期间 ,应用脂肪乳剂的影响。 7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行肠外营养治疗 ,按静脉营养液是否含脂肪乳剂分为脂乳组和非脂乳组。 结果 :脂乳组肠外营养治疗后清蛋白、前白蛋白改善显著 (P <0 .0 1 ) ,非脂乳组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脂乳组较非脂乳组改善明显 (P <0 .0 1 ) ;血清肌酐、尿素氮等在脂乳组治疗后下降明显 (P <0 .0 5 ) ,较非脂乳组改善显著 (P <0 .0 5 ) ;营养治疗结束后 ,脂乳组高血糖症状明显得到控制 (P <0 .0 1 ) ,而非脂乳组效果不佳 (P >0 .0 5 ) ,脂乳组优于非脂乳组 (P <0 .0 5 ) ;血淀粉酶均有下降 ,脂乳组未见异常增高。 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输注脂肪乳剂安全有效 ,有助于恢复正氮平衡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复习有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文献,作一总结。结果:使用人工合成三肽序列(RGD)的多肽、生长因子、心房利钠因子和人工肾小管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这些新的治疗可望改善急性肾衰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7.
醋酸棉酚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棉酚对膀胱癌T2 4 细胞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醋酸棉酚作用于人T2 4 膀胱癌细胞 ,利用MTT法检测其有效作用浓度、瑞氏染色、流式细胞仪 ,观察T2 4 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MTT法测得其IC50 值为 12 6.3 μmol·L-1,浓度为 5 0~ 3 0 0 μmol·L-1的棉酚具有诱导T2 4 细胞凋亡的作用 ,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增加。结论 棉酚抗癌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人T2 4 膀胱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8.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小鼠轻症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及胰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雨蛙肽腹腔注射诱发小鼠轻症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第1组以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第2、3及4组每小时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发急性胰腺炎;第3组在造模前及造模中两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第4组同时皮下注射rhHGF及其单抗。观察HGF对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及对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炎症小鼠予每公斤体重4、20μgrhHGF时,与单纯炎症组相比,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下降,胰腺组织学炎症评分减少,胰腺腺泡细胞TUNEL凋亡指数增加,caspase3活性增强。予每公斤体重4或20μgrhHGF时,其效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予rhHGF单抗的小鼠,上述指标与单纯炎症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GF能减轻雨蛙肽诱导的小鼠轻症实验性急性胰腺炎。HGF单抗能消除HGF的生物学作用。HGF可以促进急性胰腺炎时腺泡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其保护胰腺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9.
具有骨诱导活性的仿生骨基质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将一种具有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相似骨诱导活性的多肽p24共价结合于改性聚(丙交酯-co-乙交酯)基质材料上,以制备出具有骨诱导活性的仿生骨基质材料。方法将活性多肽p24通过交联剂共价结合于改性PLGA材料上作为实验组;以未加交联剂多肽溶液和材料简单混合反应为对照组,通过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和扫描电镜检测交联情况;同时对两组材料进行钙离子吸附实验,初步评价其仿生矿化能力。结果XPS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及对照组材料表面均已结合硫元素,两者含有硫元素含量分别为1.50%及0.09%;钙离子吸附实验结果表明,12h及24h时实验组材料的钙离子吸附量分别为0,126mg及0.231mg;12h及24h时对照组材料的钙离子吸附量分别为0.053、0.102mg。多肽交联之材料较混合之材料的钙离子吸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在改性PLGA三嵌段材料上固定了BMP2活性多肽,为以后发挥其骨诱导活性修复骨缺损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日光和年龄对皮肤弹性的影响。方法问卷调查受试者(郊县组94例,市区组105例)的日光曝晒情况,并应用皮肤弹性测量仪测量外眦部、鼻唇沟及眶下皮肤弹性参数,包括:弹性,黏弹性,可扩展性和张力参数。比较不同年龄组间、市区与郊县组间各弹性参数间的差异。结果市区和郊县各弹性参数均与年龄有较好的相关性,随年龄增长,皮肤各弹性参数均下降。郊县组与市区组比较,弹性和黏弹性参数差异较小,而可扩展性和张力参数差异较大。结论弹性和黏弹性参数可能与内在老化有关,而可扩展性和张力参数可能与光老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