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10篇
  免费   8512篇
  国内免费   4926篇
耳鼻咽喉   883篇
儿科学   1591篇
妇产科学   418篇
基础医学   5125篇
口腔科学   1692篇
临床医学   10224篇
内科学   7124篇
皮肤病学   909篇
神经病学   1856篇
特种医学   3454篇
外科学   7842篇
综合类   23520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预防医学   10403篇
眼科学   990篇
药学   10038篇
  146篇
中国医学   8440篇
肿瘤学   3867篇
  2024年   431篇
  2023年   1075篇
  2022年   2593篇
  2021年   3259篇
  2020年   2799篇
  2019年   1533篇
  2018年   1661篇
  2017年   2332篇
  2016年   1804篇
  2015年   3234篇
  2014年   4187篇
  2013年   5471篇
  2012年   7719篇
  2011年   8354篇
  2010年   7603篇
  2009年   6846篇
  2008年   7016篇
  2007年   6841篇
  2006年   6121篇
  2005年   4659篇
  2004年   3426篇
  2003年   2693篇
  2002年   2068篇
  2001年   1878篇
  2000年   1457篇
  1999年   521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24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凝血酶(TM)大鼠脑内注射对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tuRNA表达及白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TM、TM+组织蛋白酶G(CATG)、TM+N.乙酰半胱氨酸fNAC)脑内立体定向注射制作动物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动物,应用EMSA技术检测NF-κB活性,RT—PCR技术检测ICAM-1 mRNA表达.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来检测中性粒白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TM脑内注射后6hNF-κB活性开始增加(P〈0.05),24h时达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TM脑内注射后24h ICAM-1 mRNA表达开始增加(P〈0.01),48h达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MPO活性动态变化趋势与ICAM-1 mRNA相似。TM+NAC组ICAM-1 mRNA及MPO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M+CATG组NF-κB活性、ICAM-1 mRNA表达及MPO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TM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激活NF-κB,诱导ICAM-1 mRNA表达.促进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素。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313枚,转移淋巴结51枚,PET/CT结果7枚假阴性。8枚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7%,高于CT(57%,94%;P=0.002,0.045)。3枚假阴性淋巴结内的癌灶较小;2枚淋巴结短径约为0.4mm,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枚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图像无法区分而视为原发灶。8枚假阳性淋巴结为患者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并发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和淋巴结炎症,使其糖代谢率增高。结论假阳性出于(1)淋巴结的短径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淋巴结内的小癌灶糖代谢率较低;(3)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与原发灶无法区分。原发肿瘤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PET/CT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 131I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的患者。进行后两组间年复发率对照分析。结果 ① 1组DTC复发患者性别男、女之比(1∶1 5 )和病理类型滤泡状、乳头状癌之比 (1∶4 )均高于文献 (1∶2~ 3和 1∶8) ;原发灶甲状腺癌肿块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者复发百分率依次降低 (分别为 4 7 3%、34 2 %和 18 5 % ) ;复发多出现于术后 5年内 (6 5 1% ) ;复发部位以颈淋巴结居多 (2 3 5 % )。② 2组DTC术后 1、5和 10年复发率分别为 4 6 3%、8 33%和 12 0 4 % ,5 3 85 % (7 13例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占 5 3 84 %和 30 77% ;3组 1、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0 81%、4 0 3%和 7 2 6 % ,5 9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为 5 9例和 2 9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TC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DTC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可改善DTC预后 (延  相似文献   
104.
精神分裂症子女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子女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为工具,对2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研究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与正常健康者的子女(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精神分裂症子女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3%;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健康状况差、孕产期不利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差、居住地社会风气差和学习成绩差。结论 精神分裂症子女的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为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需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癫持续状态 (SE)后小鼠海马活化素A、抑制素A蛋白及活化素ⅡA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匹鲁卡品诱导的SE小鼠模型 ,分别应用Westernblot与RT PCR观察SE后活化素A与抑制素A蛋白及活化素ⅡA受体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活化素A蛋白于SE后 3h开始增高 ,6h显著增高 ,2 4h至高峰 ,4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而未成SE的小鼠活化素A表达无明显变化。②抑制素A蛋白SE后无明显增加 ,同正常小鼠及未成SE的小鼠比较无显著差异。③活化素ⅡA受体mRNA在SE后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SE后海马活化素A、抑制素A蛋白及活化素ⅡA受体mRNA表达存在差异性 ;活化素A可能对性脑损伤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髂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患者行髂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射方案为经患侧足背浅静脉以2.5~3.0ml/s注射浓度为150mgI/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延迟16~22s后开始扫描。利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分析髂静脉的成像质量以及髂静脉疾病的影像特点。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血管造影。其中31例完全阻塞,9例管腔狭窄或见局部充盈缺损,10例完全通畅。图像质量优良率:优24%(12/50),良60%(30/50),差16%(8/50),总体优良率84%(42/50)。结论多层螺旋CT髂静脉成像对诊断静脉疾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7.
1一般资料38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最大66岁,最小55岁,平均年龄60.5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5个月;病情分类:颈椎骨质增生1例,腰椎骨质增生37例。诊断方法: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经X光片确诊。2治疗方法血七、大血藤、小血藤各15g、飞龙掌血10g、走马胎20g、九牛藤20g、刺五甲10g、蜈蚣草10g、马蹄风15g配猪脚炖服,喝汤食肉,每剂分3次服,连服5剂为1疗程。3疗效判断及治疗结果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活动自如,X片复查正常6例,占15.7%。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活动稍受限,未摄片复查者28例,占73.7%。无变化:自觉症状无缓解,活动仍受限,未复查4例,占10.6%。总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调查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 1(ND1)基因的T3394C位点突变与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收集 338例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及 2 6 2例正常对照组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突变筛查 ,DNA序列分析确认。【结果】糖尿病患者中T3394C突变者共 8例 (2 37%) ,正常对照组中只有 1例 (0 38%,P <0 0 1)。糖尿病突变患者中 4例有糖尿病家族史 ,4例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和 /或出现并发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结论】ND1/T3394C突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组 ,提示这个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在神经缺损处局部回输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淋巴细胞,了解此种方法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的面神经颊支剪断并立即缝合(其余3支反折缝合)制成面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将其分成淋巴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每组再分成2周组和8周组。淋巴细胞组局部回输体外分离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照组作对照。于2周和8周测定面神经颊支-触须肌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逆行示踪测定面神经核团的神经元阳性数目。结果:淋巴细胞组面神经颊支-触须肌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8周时为0.64±0.07,与对照组(0.56±0.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P神经逆行示踪测定面神经核团神经元阳性数目,淋巴细胞组2周及8周与对照组同时间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淋巴细胞在局部应用于神经损伤处对面神经再生修复可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