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40篇 |
免费 | 2828篇 |
国内免费 | 178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9篇 |
儿科学 | 525篇 |
妇产科学 | 138篇 |
基础医学 | 1588篇 |
口腔科学 | 449篇 |
临床医学 | 3440篇 |
内科学 | 2584篇 |
皮肤病学 | 327篇 |
神经病学 | 583篇 |
特种医学 | 1216篇 |
外科学 | 2669篇 |
综合类 | 7930篇 |
现状与发展 | 6篇 |
预防医学 | 3303篇 |
眼科学 | 335篇 |
药学 | 3217篇 |
38篇 | |
中国医学 | 2636篇 |
肿瘤学 | 12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3篇 |
2023年 | 381篇 |
2022年 | 930篇 |
2021年 | 1150篇 |
2020年 | 1060篇 |
2019年 | 533篇 |
2018年 | 539篇 |
2017年 | 829篇 |
2016年 | 591篇 |
2015年 | 1080篇 |
2014年 | 1393篇 |
2013年 | 1828篇 |
2012年 | 2593篇 |
2011年 | 2750篇 |
2010年 | 2446篇 |
2009年 | 2253篇 |
2008年 | 2237篇 |
2007年 | 2234篇 |
2006年 | 1884篇 |
2005年 | 1553篇 |
2004年 | 1107篇 |
2003年 | 885篇 |
2002年 | 703篇 |
2001年 | 637篇 |
2000年 | 412篇 |
1999年 | 174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对苯二胺氧化产物对小鼠经皮肤染毒的亚慢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研究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对苯二胺 (PPD)氧化产物经皮吸收后对小鼠的亚慢性毒作用。 [方法 ]对苯二胺经双氧水氧化后的氧化产物为受试物 ,每隔 3d在小鼠背部皮肤染毒 1次 ,周期 1个月。整个过程中观察小鼠的一般生长情况 ,并于染毒 1个月后观察受试动物血生化指标、血常规、肝肾脾组织病理学改变和遗传毒性。 [结果 ]PPD氧化产物可影响小鼠的肝肾功能 ,随着PPD染毒剂量增加 ,ALT和BUN值逐渐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或P <0 0 1)。PPD具有遗传毒性 ,能造成骨髓细胞染色体和DNA的损伤 ,并在受试剂量范围内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 [结论 ]频繁使用氧化型染发剂可能对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52.
尹刚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43(6):532-534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42例诊断明确的UA病人,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组)、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组(B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C组)和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吡格雷组(D组)。同时以28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病人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UA病人血清可溶性黏附因子(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VCAM-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29.11~94.97,q=3.40~22.76,P〈0.05)。各组在治疗后1周、1个月的浓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sICAM-1、sVCAM-1、MMP-9水平降低趋势也增加,以D组降幅最大,A组降幅最小,B、C组降幅相近。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D组最低,A组最高,各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西洛他唑治疗UA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介绍了放射治疗射野任意点剂量自动计算的实现方法。此方法完成模拟定位机下对患者治疗野图像的识别与任意点剂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多肽生长因子GDNF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方法取云南成年健康雄性猕猴T8脊髓节段制作20μm厚的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后以抗GDNF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DNF样免疫阳性反应物在脊髓的分布。结果阳性反应物GDNF-IR在成年猴脊髓腹角神经元、背角神经元、Clarke核神经元、背角Lissauer束、背角Ⅰ、Ⅱ板层和中央管(Ⅹ板层)均有分布。结论成年猴脊髓存在多肽生长因子GDNF的表达,提示其在成年猴脊髓的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55.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很多,既可由鼻腔局部因素引起,也可由全身系统病变导致,其中高血压是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因高血压患者血管收缩,血管壁的脆性增加,更易引起出血,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1年7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中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的47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6例颈部坏死
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6例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5例治愈,1例因并发脓毒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颈部坏死性筋膜炎
是一种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的感染性疾病,治疗上以尽早彻底清创、应用广谱抗菌素及支持治疗为主,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并有利于提高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鼻中隔手术中鼻中隔支架保留的方法。方法:根据鼻中隔偏曲的不同类型,设计A、B、C三种术式在显微镜下对不同的患者行保留鼻中隔支架的鼻中隔成形术。结果: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鼻中隔成形术后随访1~6个月,全部患者疗效满意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成形术可保留较完整的鼻中隔支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术时短的优点,是一种微创手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8.
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仅会造成患者呼吸系统的严重病变,同时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损伤通常同时具有炎症和非炎症损伤的特点,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与疾病严重程度并不平行,病情变化急剧.充分采用简便、可靠的心肺联合超声检测技术方法,既有助于COVID-19患者的分型、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猪心血拌丹参及其他丹参炮制品中11个小分子活性成分及1个蛋白成分与抗脑缺血氧化损伤的相关性,明确猪心血拌丹参抗脑缺血氧化损伤的关键成分标志物。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丹参、猪心血拌丹参、猪血拌丹参、酒拌丹参、猪血清转铁蛋白(Tf)拌丹参5种饮片中11种活性成分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丹参不同炮制品中Tf的含量。构建斑马鱼缺血性脑卒中模型,考察丹参不同炮制品对脑缺血斑马鱼行为轨迹、转基因斑马鱼Tg(elavl3:eGFP)脑神经元损伤及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构建糖氧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模型,以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MDA和SOD为评价指标,考察丹参不同炮制品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判别分析(PLS-D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11个小分子活性成分及1个蛋白成分与药效指标进行分析,筛选猪心血拌丹参抗脑缺血氧化损伤的关键成分标志物。结果 与丹参比较,丹参各炮制品中水溶性、脂溶性成分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丹酚酸A成分含量降低;与酒拌丹参比较,猪心血拌丹参、猪血拌丹参及Tf拌丹参中丹酚酸B、丹参素、迷迭香酸等成分含量均升高,而丹酚酸A含量降低。ELISA结果显示,猪心血拌丹参、猪血拌丹参及Tf拌丹参中均含有Tf蛋白,且三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效结果显示,丹参不同炮制品均能改善斑马鱼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的行为缺陷、脑神经元损伤及氧化应激,且猪心血拌丹参组作用最明显。PCA结果显示,丹酚酸B、丹酚酸A、迷迭香酸、紫草酸、丹参素、咖啡酸、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为丹参及其炮制品中的主要贡献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隐丹参酮、迷迭香酸、咖啡酸、二氢丹参酮Ⅰ、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与斑马鱼脑组织中MDA水平呈负相关,紫草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二氢丹参酮Ⅰ、丹酚酸B、Tf与SOD水平呈正相关,迷迭香酸、咖啡酸、二氢丹参酮Ⅰ、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丹参素、Tf与斑马鱼脑神经元荧光强度呈正相关;紫草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二氢丹参酮Ⅰ、丹酚酸B、丹参素、Tf与HT22细胞中LDH、ROS、MDA水平呈负相关,与SOD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丹参及其不同炮制品抗脑缺血氧化损伤作用存在差异,其中以猪心血拌丹参改善氧化损伤作用最强,这可能与丹酚酸B、丹参素、迷迭香酸等成分的含量变化有关,可为明确该孟河医派特色炮制品抗脑缺血质量标志物及阐明其炮制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中药复方便乃通(BNT)的提取工艺。[方法] 基于单因素实验优选BNT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其范围,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构建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方案,以番泻苷B、番泻苷A及橙皮苷的含量作为响应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 中药复方BNT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回流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结论]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中药复方BNT提取工艺方法稳定,可为BNT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