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59篇
  免费   7301篇
  国内免费   4563篇
耳鼻咽喉   523篇
儿科学   855篇
妇产科学   490篇
基础医学   5577篇
口腔科学   1293篇
临床医学   8439篇
内科学   7052篇
皮肤病学   826篇
神经病学   1970篇
特种医学   25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6121篇
综合类   17135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7249篇
眼科学   1172篇
药学   8219篇
  109篇
中国医学   7269篇
肿瘤学   3359篇
  2024年   306篇
  2023年   1206篇
  2022年   2690篇
  2021年   3517篇
  2020年   3008篇
  2019年   1855篇
  2018年   1952篇
  2017年   2265篇
  2016年   1822篇
  2015年   2968篇
  2014年   3705篇
  2013年   4129篇
  2012年   5959篇
  2011年   6240篇
  2010年   5130篇
  2009年   4512篇
  2008年   4584篇
  2007年   4648篇
  2006年   3968篇
  2005年   3222篇
  2004年   2459篇
  2003年   2260篇
  2002年   1899篇
  2001年   1645篇
  2000年   1215篇
  1999年   700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59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奶粉中脂肪酸各组分的构成比 ;比较进口奶粉和国产奶粉中脂肪酸构成比 ;对比奶粉标签营养成分表与实际测定结果。方法 :以进口和国产奶粉为研究对象 ,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的分离和测定。结果 :(1)奶粉中共有 2 9种脂肪酸得到确认。 (2 )豆蔻酸、亚油酸、γ-亚麻酸、总不饱和脂肪酸、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进口奶粉和国产奶粉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3)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国产奶粉明显高于进口奶粉 ;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进口奶粉明显高于国产奶粉 ;(4 )花生四烯酸在进口奶粉中检出率仅为 5 3.33% ,而在国产奶粉中检出率高达 93.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廿二碳六烯酸在进口奶粉中检出率为 4 6 .6 7% ,而在国产奶粉中均未检出。 (5 )奶粉营养成分表脂肪酸标示值与实际测定值基本一致。结论 :(1)奶粉中脂肪酸基本由 2 0~ 2 9种脂肪酸组成。 (2 )进口奶粉在棕榈酸、硬脂酸、油酸、α-亚麻酸和廿二碳六烯酸等指标上优于国产奶粉 ;国产奶粉在花生四烯酸指标上优于进口奶粉。 (3)奶粉标签营养成分表脂肪酸标示值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992.
砷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硒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砷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观察硒对砷的拮抗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砷及砷硒联合作用淋巴细胞 ,培养 6d ,用四氮唑 (MTT)还原法观察淋巴细胞生长情况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NaAsO2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淋巴细胞生长 ,其IC50 为 8 6 3μmol/L ;淋巴细胞的生存率随着NaAsO2 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硒的浓度为 0 5 μmol/L对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结论 :NaAsO2 对淋巴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且硒能够拮抗砷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成年人 2型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昆明市 14县区 2 0岁及以上的 5 6 2 6名城镇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人群 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 2 70 % (标化患病率为 1 5 1% ) ,其中男性患病率 2 17% ,女性患病率为 3 10 %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且中心城区居民 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郊区 ,远高于郊县居民。年龄、超重肥胖、文化程度等是影响 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是影响昆明城市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和葡萄糖耐量异常 (IGT)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 (FFA)的水平 ,探讨FFA与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 (IR)和甘油三酯 (TG)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法测定 2 0例 2型DM和 2 0例IGT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0和 2h血清FFA水平 ,同步测定血浆葡萄糖 (PG)、血清INS以及空腹TG和胆固醇 (TC) ,并与 2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2型DM和IGT患者OGTT 0和 2hINS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 2型DM患者INS高于IGT患者 ,P <0 .0 5 ;空腹FFA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 2型DM患者高于IGT患者 ,IGT患者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TG和OGTT 2hFFA 2型DM患者高于IGT患者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而IGT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多元逐步回归显示空腹FFA是HOMA -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不仅 2型DM患者而且IGT患者存在FFA异常升高 ,FFA升高与IR有关 ;2型DM和IGT患者存在IR和脂代谢紊乱 ,FFA反映脂代谢紊乱可能较TG更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5.
医院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医院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趋势 ,为临床用药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 0 0 3年 1月至 1 2月间医院病原菌的分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 1 2 8株 (6 0种 )病原菌中 ,真菌 4 5 3株 ,占 4 0 .1 6 %;革兰阴性菌 4 2 7株 ,占 37.85 %;革兰阳性菌 2 4 8株 ,占 2 1 .99%.医院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热带念珠菌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革兰阳性菌存在广泛耐药性 ,其首选药为万古霉素 ;革兰阴性菌对第 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在 5 0 %左右 ,有的甚至高达 90 %以上 ,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首选药为舒普深 ;真菌对益康唑和酮康唑也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 ,其首选药物为制霉菌素和咪康唑。结论 :医院病原菌以真菌为主 ,以白色念珠菌多见。病原菌耐药性广泛 ,临床上应在药敏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降低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96.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TPN)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监测55例TPN治疗早产儿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血脂水平、免疫功能及矫正胎龄40周时行为发育情况,并与25例未行TPN的早产儿对照分析。【结果】TPN治疗组体重增长快、体重日增长及治疗后体重高于对照组,TPN治疗后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升高,肝肾功能及血脂检查无明显异常,矫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TPN能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促进免疫水平的提高和行为神经的发育,对早产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早期干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通过早期干预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 【方法】 将 7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未干预组 ,并设正常新生儿对照组。仅对干预组患儿实施早期康复干预 ,定期随访 ,以《贝莉智能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 ;未干预组、对照组患儿只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育儿指导。 1岁时通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三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的最终评估。 【结果】  3、9月龄时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未干预组 (P <0 .0 1) ,可达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 ,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除大运动能区不存在差异外 (P >0 .0 5 ) ,其它四大能区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五大能区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 ,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牛磺酸锌(TZC)拮抗铅对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蛋白及基因表达的损害。方法:用NADPH-黄递酶(NADPH-d)组化、ABC免疫组化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研究饮用含0.2 g/L醋酸铅(PbAc)饮水和含不同剂量(5.9、17.7g/kg)TZC饲料喂养的大鼠海马NOS活性、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以及nN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NOS、nNOS阳性神经元数(56.80±6.69,60.67±13.48)和海马nNOS mRNA相对含量(0.454±0.045)相比,染铅组大鼠海马CA1区NOS、nNOS阳性神经元数(42.60±6.1 7,46.67±9.04)和海马nNOS mRNA相对含量(0.071±0.025)明显减少(P<0.05)。而铅加5.9 g/kg TZC 组大鼠海马CA1区NOS、nNOS阳性神经元数(61.60±7.30,56.87±6.64)和海马nNOSmRNA相对含量(0.412±0.061)均较染铅组明显增加(P<0.05)。铅加牛磺酸(Tau)组和铅加17.7 g/kgTZC组海马nNOS mRNA相对含量(0.138±0.026和0.137±0.019)较染铅组明显增加(P<0.05)。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NOS和nNOS阳性细胞数的变化与CA1区变化基本一致,而CA3区无明显差别。结论:5.9 g/kg TZC能明显增强慢性染铅大鼠海马NOS活性和nNOS蛋白及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99.
0~6岁儿童骨密度与血清锌、铜、血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 0~ 6岁儿童低骨密度与血清锌、铜、血铅的关系 ,为临床儿童低骨密度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在本院儿保门诊 ,随机抽取己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 0~ 6岁儿童 2 0 4名 ,用超声骨密度仪测胫骨中段骨密度 ,根据同年龄、同性别骨密度值的百分位数分成低骨密度组与正常对照组 ,同时测定血清锌、铜及全血铅。 【结果】 低骨密度组平均血清锌水平 ( 12 70 .5± 14 6.0 ) μmol/L低于对照组 ( 13 2 2 .1± 166.0 ) μmol/L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锌缺乏患病率 ( 3 0 %)高于对照组 ( 1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低骨密度组平均血清铜值 ( 14 98.6±2 16.8) μmol/L ,稍低于对照组 ( 15 3 4.4± 2 3 0 .6) μmol/L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铜缺乏患病率、血铅值、铅中毒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0~ 6岁儿童低骨密度的发生与锌缺乏有关 ,应加强儿童锌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 ,以降低儿童低骨密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根据对13所接收、治疗过SARS患者的医院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调查,经过分析、研究,总结出曾用于SARS的仪器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