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49篇
  免费   11810篇
  国内免费   7710篇
耳鼻咽喉   1109篇
儿科学   1983篇
妇产科学   1228篇
基础医学   13547篇
口腔科学   2413篇
临床医学   16930篇
内科学   17249篇
皮肤病学   1911篇
神经病学   5777篇
特种医学   49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11593篇
综合类   26336篇
现状与发展   30篇
一般理论   9篇
预防医学   11699篇
眼科学   2887篇
药学   14259篇
  118篇
中国医学   8453篇
肿瘤学   8747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1388篇
  2022年   3786篇
  2021年   5062篇
  2020年   4016篇
  2019年   3232篇
  2018年   3431篇
  2017年   3581篇
  2016年   3498篇
  2015年   5432篇
  2014年   7009篇
  2013年   7379篇
  2012年   10765篇
  2011年   11333篇
  2010年   8648篇
  2009年   7459篇
  2008年   8535篇
  2007年   8586篇
  2006年   7895篇
  2005年   7055篇
  2004年   5620篇
  2003年   5907篇
  2002年   4759篇
  2001年   3834篇
  2000年   2904篇
  1999年   2028篇
  1998年   1148篇
  1997年   1226篇
  1996年   843篇
  1995年   738篇
  1994年   614篇
  1993年   399篇
  1992年   508篇
  1991年   411篇
  1990年   329篇
  1989年   280篇
  1988年   235篇
  1987年   225篇
  1986年   160篇
  1985年   155篇
  1984年   99篇
  1983年   67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34篇
  1976年   23篇
  1973年   27篇
  197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价值及优势。方法:本组增强扫描对比剂为Omnipaque,浓度为350mgI/ml,剂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4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5~30s。将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25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传送至AW4.2高级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进行VR、MPR、MIP重建。结果:①11例患者的血管成像扫描时间为7~10s;②De BackeyⅠ型主动脉夹层3例,De BackeyⅢ型8例;③11例患者在VR、MPR重建图像上均清晰显示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外动脉以及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主要分支的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血管边缘无阶梯状改变;④11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开口、范围及内膜瓣的情况;⑤3例肠系膜上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2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有夹层表现;5例患者一侧肾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1例伴明显肾血供障碍;⑥11例患者均可以清晰显示真、假腔,4例患者假腔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⑦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膨胀良好,其位置大小形态良好,原内膜破口被封闭,无渗漏现象,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主要分支血管的改变,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2.
Summary We prospectively examined bone growth patterns in 894 children aged 6–17 years at the baseline visit, with a 6-year follow-up. Results show bone “tracking” over a six-year interval and sexual dimorphism of bone attained levels and timing of peak bone growth. Our findings underscor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s critical periods for building bone and develop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troduction Bone growth patterns were prospectively examined in 894 Chinese children (496 males), aged 6–17 yr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twin cohort. Whole-body bone area (BA),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were measured by DEXA at baseline and a 6-yr follow-up. Methods Graphic smoothing plots and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were used to model bone attained levels, growth, and “tracking”. Results Attained levels of BMC and BA increased curvilinearly with age. Male attained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females after age ∼15 yr, but BMD was lower between 13–17 yrs (Tanner stage I to IV). In both genders, peak BMC and BMD growth lagged ∼2 yrs behind peak BA growth, which lagged 2 yrs behind peak height growth. Peak bone growth occurred 1–3 yrs later in males. Over the 6-yr follow-up, all bone measurements “tracked”, but “shifting” across ranks also occurred, and baseline tertile ranking influenced bone growth. Females with early menarche had higher attained levels than females with late menarche at age 12–13 yrs.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confirm and expand previous studies on peak bone growth conducted in Caucasian cohorts, particularly sexually dimorphic and maturational effects. The significant “tracking” of bone measurements in this 6-yr follow-up study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that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should begi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Fengxiu Ouyang and Binyan Wang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article. Source(s) of support: This study is supported in part by grant R01 HD049059, R01 HL0864619 and R01 AR045651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by the Food Allergy Project.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探讨PHS在腹股沟马鞍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治疗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 对11例使用PHS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马鞍疝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60 min,全组留院观察24~72 h,无阴囊积液、切口感染、血肿及其它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随访6个月~30个月,无复发,无异物感.结论 PHS修补牢靠,对于腹股沟马鞍疝的手术治疗更有针对性.重视手术的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4.
目的观察鼻窦内镜术(endoscopic sinu ssurgery,ESS)对慢性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发作的影响。方法对2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ESS术,其中伴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者42例(20.0%)。210例患者均于术前、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IgE低亲和力受体(solube CD23,sCD23)的含量,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主观和客观标准评定42例患者哮喘发作及对皮质类固醇的耐受状况,并对术后患者进行为期1年(10例)和3年(32例)的随访。结果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术前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sIL-2R、sCD23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IFN-γ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术后IL-4、sIL-2R、sCD23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IFN-γ含量显著增高。术后哮喘改善水平由随访术后1年的45%提高到术后3年的70%。42例中32例(76%)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术前长期服用类固醇的2l例中,14例(67%)减少了对口服类固醇的使用。结论ESS对慢性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有较满意的远期疗效。ESS能调节IL-4、IFN-γ sIL-2R、sCD23水平,降低哮喘的发作频率和对类固醇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5.
儿童无症状尿检异常IgA肾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无症状尿检异常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方法 对54例IgA肾病儿童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根据起病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尿检异常组和有症状肾炎组。组织病理学分级参照Lee氏和Katafuchi氏半定量积分法。 结果 无症状尿检异常组18例,有症状肾炎组36例。有症状肾炎组尿蛋白量(24 h)明显高于无症状尿检异常组[(2.3±2.2) g比(0.4±0.3) g,P < 0.05]。无症状尿检异常的IgA肾病儿童表现为镜下血尿者,87%有尿微量白蛋白增高。无症状尿检异常IgA肾病患儿病理表现以Lee 氏Ⅰ~Ⅱ级为主,2例表现为Lee氏Ⅳ~Ⅴ级和 5例发生Katafuchi Ⅱ~Ⅲ级肾小管间质病变。有症状肾炎组Lee氏病理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两者病理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全组患儿平均随访(26.9±8.8)月后,1例病理为Lee 氏Ⅴ级患儿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其余患儿Scr均无升高1倍以上。 结论 无症状尿检异常的儿童IgA肾病虽临床症状轻微,但可出现病理损害严重的病例,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6.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术后血管内皮损伤、胶原组织暴露和作为异物的支架均为引发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不能及时识别处理则成为再狭窄的重要原因。我们报告1例发生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支架内的血栓形成,探讨其识别处理过程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7.
妊高征与眼底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临床特征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2 0例妊高征患者的眼底情况。结果 :视网膜病变与水肿关系不密切 ,与平均动脉压、蛋白尿的严重程度、病程及红细胞压积有密切关系 ;有眼底改变者 118例 ,占 5 0 .3%。结论 :眼底镜检查是临床上借以了解视网膜血管的常用方法 ,并可反映妊高征病情的程度 ,为产程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8.
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5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髂 股静脉血栓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资料与方法 对 5 8例髂 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病程 <4周 4 5例 ,>4周 13例 ) ,采取经导管血栓局部灌注尿激酶 ,尿激酶先团注2 5 0 0 0 0U ,然后以 12 5 0 0 0~ 15 0 0 0 0U/h持续灌注。结果 全组溶栓治疗时间 4~ 5 6h ,平均 36h ,尿激酶用量75 0 0 0 0~ 72 5 0 0 0 0U ,平均 4 70 0 0 0 0U。阻塞段完全开通 (残存狭窄率 <30 % )者 30例 ,部分开通者 2 3例 ,无效 5例 ,有效率达 91.4 %。对残存狭窄率 >30 %的 2 3例 ,14例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 ,9例行PTA及内支架治疗。 6例溶栓前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结论 经导管血栓局部灌注尿激酶是治疗髂 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溶栓术后继续肝素全身抗凝治疗可增强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59.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同机CT融合在肿瘤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同机CT图像融合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病理确诊或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人79例,良性肿块病人19例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同机CT图像融合检查,经COSEM重建,结果与解剖显像比较。【结果】①~(18)F-FDG符合显像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4%、89.5%、91.8%、97.3%和73.9%,解剖显像分别为79.8%、63.2%、76.5%、90.0%和42.9%。②同部位显像比较中,~(18)F-FDG显像病灶探测数为302个,而解剖显像为286个。③同机CT融合明显提高对肺部近纵隔、膈缘及腹部等部位的定位诊断。【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较解剖显像更好地对恶性肿瘤作出鉴别诊断,并且能探测到更多的恶性病灶,同机CT融合较大地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