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0篇
  免费   1182篇
  国内免费   720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687篇
口腔科学   206篇
临床医学   1317篇
内科学   805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253篇
特种医学   499篇
外科学   958篇
综合类   323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447篇
眼科学   272篇
药学   1346篇
  20篇
中国医学   1184篇
肿瘤学   52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72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464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1064篇
  2011年   1108篇
  2010年   1035篇
  2009年   917篇
  2008年   859篇
  2007年   915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葡聚糖凝胶柱分离测定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中美洛西林钠聚合物的方法。方法Sephadex G-10色谱柱,流动相A为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7.0),流动相B为超纯水,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200μl。结果美洛西林对照品在20.2l~60.6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r=0.9992。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聚合物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2.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MDCT)影像资料,探讨MD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自2006年5至2007年8月共41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MDCT资料,常规横断面为6mm层厚,回顾性重建为1mm层厚、1mm层间隔,并于同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E)、多层面/曲面成像(MPP/CPR)、最大/小密度投影(MIP,MinIP)、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结果:MD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的正常和异常,肺癌、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腔内占位以及邻近病变所致气道狭窄各有特点。三维重建对狭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确定显示很好。结论:MDCT结合多种后处理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的各种类型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与复方丹参方中另两种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不同剂量配伍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血管紧张素Ⅱ(AngⅡ)0.1 μmol/L诱导大鼠VSMC增殖,随后采用MTT法检测增殖细胞的活性、细胞划痕损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两味药配伍组中 Rg1 10 μmol/L Rb1 7 μmol/L、三味药配伍组中ⅡA 4 μmol/L Rg1 1 μmol/L Rb1 7 μmol/L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可以抑制细胞迁移,使细胞阻滞在G1期(P<0.01).结论:上述两种配伍可以明显抑制VSMC的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94.
伯氏考克斯体新桥株感染BALB/c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伯氏考克斯体新桥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方法:用伯氏考克斯体新桥株腹腔接种感染小鼠,于感染后7,14,21,28 d分别处死小鼠,采用伯氏考克斯体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小鼠肝、脾、肺组织样本中伯氏考克斯体含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感染后28 d内,小鼠肝、脾、肺组织中均检出大量伯氏考克斯体,第7天检出量最高,脾的含量显著高于肝和肺,肝的含量显著高于肺.随着感染时间延长,伯氏考克斯体检出量呈下降趋势,但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则不断升高.结论:伯氏考克斯体新桥株为强毒株,可以引起BALB/c小鼠较长时间的稳定感染;BALB/c小鼠可以用作伯氏考克斯体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放射性肺损伤的CT分级与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的关系。方法 将3DCRT治疗后CT随访6个月以上的169例Ⅰ~Ⅲ期NSCLC患者按随访CT放射性肺损伤的表现分级并分为CT阳性组(2~4级)和CT阴性组(0、1级),复习全部病例的治疗计划,按全肺NTCP和患侧肺的NTCP分布各分为5组,对比分析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与NTCP的关系。结果 不同CT分级的全肺和患侧肺NTC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肺P=0.004,患侧肺P=0.000);全肺NTCP分组和患侧肺NTCP分组研究均显示患侧肺CT分级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肺P=0.003,患侧肺P=0.000)。结论 NSCLC行3DCRT后放射性肺损伤的CT分级与NTC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原发性肾脏肉瘤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肾脏肉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及改善预后。方法:对1992/2001收治的6例3种肾脏原发肉瘤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诊治进展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结果:6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平滑肌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恶性横纹肌样瘤2例。生存期3-27(平均15.8)月。结论:原发性肾脏肉瘤的恶性度高,轻易发生转移,预后差。早期诊断,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8.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多发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骨折类型。患者高龄 ,多有明显的骨质疏松 ,愈后常遗留有髋内翻 ,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非手术治疗时间长 ,患者长期卧床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治疗和康复困难。作者参照AO组织推荐的方法自 1996年5月 -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DHS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37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37例 ,男 16例 ,女 2 1例 ;年龄 4 8~ 86岁 ,平均 69 4岁。右侧 18例 ,左侧 19例。根据股骨内侧骨皮质的状态 (Evans分型 ) ,即能支撑近端的股骨距是否完整 ,…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胰胆合流共同管开口异位及其相关因素在胆总管囊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116例显影清晰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ERCP或术中胆道造影的正位X线片进行有关数据的测量分析,并以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及7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胆道造影的X线片作为对照组,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加以比较。结果 对照组Vater壶腹均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而实验组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者占31.1%,开口于降段以远者占68.9%,且共同管开口位置越远,共同管、胆总管越长,胰管直径及胰胆汇合角度越大。囊肿型囊肿的胆总管直径与长度及胰胆汇合角度与梭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且前者合并胰腺分离及其它肝内外胆管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影像学测量下,Vater壶腹开口异位的存在有可能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发病原因,而胰胆合流异常、胆总管远端狭窄及肝内胆管的畸形则是本病通常并发的病理改变,但也可能互为因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嗜铬细胞瘤50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2%的患者有高血压史,平均病程28个月。血儿茶酚胺和尿香草基苦杏仁酸增高者分别为68%,84%。B超、CT定位诊断阳性率为90%,95%;术前诊断正确率为94%。良性嗜铬细胞瘤4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其中:2例临床病程为良性而病理诊断为恶性,1例初次发病即为恶性,4例为复发性。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伴肝转移放弃治疗,1年后死亡。结论:患者延迟就诊,基层医生对该病缺乏认识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复发性嗜铬细胞瘤有很高的恶变性,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并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