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72篇
  免费   5334篇
  国内免费   2748篇
耳鼻咽喉   470篇
儿科学   816篇
妇产科学   270篇
基础医学   2916篇
口腔科学   845篇
临床医学   6148篇
内科学   3809篇
皮肤病学   424篇
神经病学   854篇
特种医学   1653篇
外科学   3830篇
综合类   13890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5569篇
眼科学   522篇
药学   6366篇
  85篇
中国医学   5809篇
肿瘤学   1970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767篇
  2023年   816篇
  2022年   1775篇
  2021年   1975篇
  2020年   1819篇
  2019年   1019篇
  2018年   1005篇
  2017年   1411篇
  2016年   1070篇
  2015年   1918篇
  2014年   2515篇
  2013年   3186篇
  2012年   4606篇
  2011年   4691篇
  2010年   4243篇
  2009年   3853篇
  2008年   3833篇
  2007年   3623篇
  2006年   3147篇
  2005年   2621篇
  2004年   1759篇
  2003年   1294篇
  2002年   1033篇
  2001年   918篇
  2000年   754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TGF-β1/ERKl/2/MMP-2)通路在腺样囊性癌(ACC)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ERK通路抑制剂UO126处理ACC-2细胞.MTT检测ACC-2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m blot蛋白印迹检测ACC-2细胞中ERKI/2的活化及MMP-2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C-2细胞中MMP-2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及UO126干预后,ACC-2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TGF-β1刺激可增强ACC-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加ACC-2细胞p-ERKI/2和MMP-2蛋白以及MMP-2 mRNA的表达.而UO126阻断ERK磷酸化后,抑制了TGF-β1刺激的增强作用,ACC-2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下降.结论 TGF-β1/ERKl/2/MMP-2通路参与了人唾液腺ACC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节.TGF-β1可通过上调ERK1/2,继而上调MMP-2,促进人唾液腺A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ERKl/2可能成为人唾液腺ACC侵袭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42.
目的:评价前牙区直接法纤维增强复合桥(FRC bridge)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直接法FRC bridge连接所有同颌前牙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12例,以弹性义齿修复14例同类病例作为对照,修复后1、6及18个月随访,对临床修复效果以及牙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修复后1、6或18个月,直接法FRC bridge修复组和对照组解剖外形和边缘适应性均优于弹性义齿修复组(P<0.05);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探诊出血指数(BOP)随着观察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修复前后PD、BOP、牙齿松动度(TM)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直接法FRC bridge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美学修复效果,并可改善邻牙牙周状况。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hBMP-2基因修饰自体BMSCs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取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天,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的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2×105个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200μl的自体BMSCs(2×105个细胞)悬液;空白组注射200μl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摄X线片观察骨质愈合、改建情况。结果:通过X线观察并经过灰度值统计软件分析,在固定期2周及6周实验组牵张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944.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面积539 m2,馆内共有13个展区,收藏和展出头颅、牙颌系统化石、口腔器械、教具、书籍等实物4 500余套件。博物馆为口腔医学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口腔医学的传承、教育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45.
对45例安氏错患者在正畸治疗前期(2~5月)应用玻璃离子垫高术,短期内不引起垂直向高度指标的变化、没有明显垂直向改变。这种方法在正畸治疗中短期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6.
目的:评价含有纤维分体桩的钴铬合金烤瓷高嵌体以及二氧化锆全瓷高嵌体修复低龈距后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含纤维分体桩的钴铬合金烤瓷高嵌体、二氧化锆全瓷高嵌体以及金合金分体桩高嵌体修复低龈距后牙残冠90个,修复后2周、6个月、24个月随访,对解剖形态、边缘适合性、边缘着色、表面质地、继发龋等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种分体桩高嵌体之间以及每种分体桩高嵌体于修复后2周、6个月、24个月之间在各评价项目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含纤维分体桩的钴铬合金烤瓷高嵌体及二氧化锆全瓷高嵌体对低龈距后牙残冠进行修复,可获得与金合金分体桩高嵌体一样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而且烤瓷和全瓷高嵌体更加美观,可适应不同层次的修复需求。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观察牙周炎与血清Dickkopf-1(DKK-1)水平的关系,探讨影响血清DKK-1水平的可能因素.方法 收集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各20例(分别为AgP组、CP组)及分别与AgP、CP患者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各20名(分别为H1组、H2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DKK-1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血清中DKK-1水平的差异,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血清DKK-1水平与牙周临床参数及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检测水准为双侧α =0.05.结果 AgP组血清DKK-1水平[(12.36±3.19) μg/L]显著高于CP组[(8.90 ±2.73) μg/L] (P=0.001),但与其对照组H1组[(12.37±2.74) 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CP组与H2组[(8.85 ±2.56) μg/L]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896);AgP与CP组血清DKK-1水平与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探诊出血阳性位点百分比间均未见显著相关(AgP组r值分别为-0.029、-0.223、0.062、-0.412;CP组r值分别为-0.156、0.185、-0.379、0.051);总体样本血清DKK-1水平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53,P =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对血清DKK-1水平有影响(β=-0.391,t=-3.626,P=0.001).结论 未发现牙周炎对血清DKK-1水平产生影响;年龄是影响血清DKK-1水平的重要因素,血清DKK-1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探讨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DJ-1、张力蛋白同源10q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ho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和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作用,以期为口腔癌的早期防治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口腔医院黏膜牙周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病理标本,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4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单纯增生20例(单纯增生组)、异常增生15例(异常增生组)和健康对照标本1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 J-1、PTEN及FAK 3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J-1在健康对照组、单纯增生组、异常增生组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3/10、50% (10/20)、10/15和91% (40/4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J-1的表达显著增高,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健康对照、单纯增生组的阳性表达均为100%,在异常增生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13/15与45%(20/44),而FAK在健康对照、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10/10、95% (19/20)、14/15和80%(35/44),表明PTEN和FAK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降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D J-1与PTEN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75,P<0.05),PTEN和FAK间呈正相关关系(r=0.28,P<0.05).结论 D J-1、PTEN、FAK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9.
目的:探讨下颌骨颏部粉碎性骨折的应急处理、诊断和治疗。方法:颏部粉碎性骨折患者急诊时以单颌牙弓夹板结扎固定,防止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下颌骨运动时出血。术前行颌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检查,然后全麻下行颌骨坚强内固定术,必要时辅以颌间牵引术。结果:17例颏部粉碎性骨折患者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获得了理想的复位和良好的咬合关系,无窒息、下颌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下颌牙齿,早期对颏部粉碎性骨折行单颌牙弓夹板结扎固定,是及时有效的手段,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是目前诊断和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最佳辅助检查手段,坚强内固定术辅加颌间牵引术是治疗颏部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950.
目的研究根据标准螺纹参数设计的不同螺纹形态和螺距的9种牙种植体受载后牙槽骨及整个种植系统的应力变化,为种植体系统的优化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螺纹形态分别为V形、梯形、锯齿形,螺距分别为0.7 mm、0.8 mm、1.0 mm的9种标准螺纹式种植体模型,配以基台、基台螺丝构成整套种植体系统,根据CT扫描数据重建下颌骨模型,在垂直向和与种植体长轴成15°斜向分别加载100 N力,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比较种植体系统和周围牙槽骨的应力及位移分布状况。结果综合考虑种植体系统各部件和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所受应力,9种种植体中,螺纹形态为V形、螺距为0.8 mm的种植体在垂直向和斜向加载时应力较小。9种种植体各部件及周围牙槽骨最大位移量垂直向加载时为2.61μm,斜向加载时为23.78μm,9种种植体的位移差异小。结论螺纹形态为V形、螺距为0.8 mm的种植体力学性能较好。螺纹形态和螺距对种植体系统及周围牙槽骨的位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