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25篇
  免费   14302篇
  国内免费   8026篇
耳鼻咽喉   1188篇
儿科学   2409篇
妇产科学   765篇
基础医学   8388篇
口腔科学   2845篇
临床医学   17567篇
内科学   12424篇
皮肤病学   1582篇
神经病学   3012篇
特种医学   51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830篇
综合类   41061篇
现状与发展   38篇
预防医学   18124篇
眼科学   1675篇
药学   18069篇
  179篇
中国医学   14405篇
肿瘤学   6545篇
  2024年   652篇
  2023年   1679篇
  2022年   4379篇
  2021年   5490篇
  2020年   4978篇
  2019年   2705篇
  2018年   2823篇
  2017年   3947篇
  2016年   3013篇
  2015年   5516篇
  2014年   7468篇
  2013年   9149篇
  2012年   13180篇
  2011年   13975篇
  2010年   13017篇
  2009年   11754篇
  2008年   11946篇
  2007年   11510篇
  2006年   10413篇
  2005年   8177篇
  2004年   5943篇
  2003年   4730篇
  2002年   3630篇
  2001年   3402篇
  2000年   2472篇
  1999年   866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2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Fas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假手术组,③脑缺血再灌注组(NIR),④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DIR组);采用STZ诱导糖尿病和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HE法观察海马CA1神经元缺失,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元缺失和细胞凋亡,DIR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均见神经元缺失和神经细胞凋亡,而DIR组比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缺失严重(P<0.05)。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极少见Fas免疫染色阳性细胞,DIR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见Fas免疫染色阳性细胞,且DIR组比脑缺血再灌注组多(P<0.05)。结论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人颅骨电阻抗频率特性及其与解剖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应用于脑部成像的研究中,颅骨的电阻抗对驱动电流的屏蔽效应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成像效果(特别是中心区域)。本研究采用离体人颅骨,二电极法,用频响分析仪(Solartron 1255B)经电阻抗接口(Solartron 1294),在0.1Hz~1MHz频率范围内进行测量,描记出颅骨电阻抗频响特性曲线,初步观察了颅骨电阻抗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研究了颅骨解剖结构同其电阻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颅骨电阻抗幅值随时间明显增大;其特征频率应在10KHz附近,颅骨组织的解剖结构对颅骨电阻抗有重要的影响,含有板障层的厚颅骨由于颅骨内、外板中富含毛细血管的原因,其电阻抗较不含板障层的薄颅骨电阻抗小。本研究结果为解决颅骨高阻抗的屏蔽效应问题提供了可能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用噬菌体肽库筛选重组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和鉴定重组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8的表位。方法:用纯化的rSj338/26GST免疫家兔获得抗rSj338/26GST的多克隆抗体IgG,将抗体进一步纯化,获得抗rSj338单特异多克隆抗体IgG。用纯化抗rSj338抗体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5轮免疫学筛选,挑取克隆。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识别,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其获得的表位并与rSj338/26GST进行同源性比较。将获得的不同表位的阳性克隆分别免疫小鼠,并采用Western blot及dot-ELISA方法筛选能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滴度抗rSj338抗体的阳性克隆,并将阳性噬菌体免疫的小鼠血清对纯化的rSj338/26GST,26GST,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抗原进行Western blot识别。结果:经5轮免疫学筛选后挑取的32个克隆,用Western blot方法30个克隆能被抗rSj338抗体识别,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共有11种表位,与rSj338无一级结构的同源性。经动物免疫初步实验筛选。共获得4个免疫原性较强的阳性克隆,其免疫鼠血清均可识别rSj338/26GST,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抗原。结论:获得了4种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的表位,均为模拟表位,这将为日本血吸虫病的疫苗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与中国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巢式PCR和免疫酶联吸附测定技术对160例冠心病患者和164名非冠心病对照进行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的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K等位基因频率、ICAM1血浆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含K等位基因的个体ICAM1血浆水平(344.34±128.59μg/L)高于不含K等位基因的个体(303·54±108·7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其患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升高(P=0.006,OR=2·158,95%CI:1.250~3.727);K等位基因与吸烟在影响冠心病发生危险性方面有协同作用。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其中K等位基因有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Ⅱ(Ang-Ⅱ)在胃癌和癌周正常组织中蹬表达及影响其表达的病理因素。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胃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Ang-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Ang-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周正常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在肿瘤组织中,Ang-Ⅱ和VEGF的表达相关(r=0.996,P<0.05)。Ang-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r=0.792,P<0.01)、血管侵犯(r=0.829,P<0.01)相关,而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类型(r=0.289,P=0.250)、淋巴结转移程度(r=0.290,P=0.259)、浆膜层侵犯(r=0.374,P=0.126)无关。结论:Ang-Ⅱ在胃癌中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肿瘤的分期、血管侵犯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纳秒级陡脉冲电场诱导癌细胞凋亡的实验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观察纳秒级陡脉冲电场诱导人浆液囊腺性卵巢癌SKOV3癌细胞凋亡效应,及其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即[Ca2+]i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采用场强为10kV/cm、脉宽为100ns、重复频率为1Hz的纳秒级陡脉冲电场作用于SKOV3癌细胞悬液5min。4h后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并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SKOV3癌细胞的凋亡率,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癌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以Fluo-3/AM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指示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纳秒级陡脉冲电场对SKOV3癌细胞[Ca2+]i的影响,及[Ca2+]i变化时的Ca2+来源。结果显示,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癌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22.21&#177;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4&#177;0.44)%(P〈0.01),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均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证实纳秒级陡脉冲电场能够有效诱导SKOV3癌细胞发生凋亡;同时纳秒级陡脉冲电场可明显升高细胞[Ca2+]i(P〈0.01),而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无关(P〉0.05)。由于纳秒级陡脉冲电场的等值频率很高,容易穿透细胞膜,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内钙库(内质网、线粒体),引起细胞内钙离子升高,从而介导凋亡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97.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C-peptide stimulates glucose transport in isolated skeletal muscl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peptide on whole body glucose utilization, streptozotocin (60 mg kg-1) (STZ)-induced diabetic and normal rats were studied using the euglycaemic clamp procedure and continuous infusion of somatostatin (1.0 μg kg-1 min-1) in pentobarbital-anaesthetized rats. Plasma insulin levels during the 6.0- and 30.0-mU kg-1 min-1 insulin infusions rose to 70–90 μU mL-1 and 500–700 μU mL-1, respectively.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were clamped at 7.5–7.9 mmol L-1 in the diabetic rats and at basal levels or 7.7 mmol L-1 in the non-diabetic (normal) rats. Biosynthetic human C-peptide (0.5 nmol kg-1 min-1) was infused in 12 diabetic and 11 normal rats, resulting in concentrations of 26–41 nmol L-1. The metabolic clearance rate of glucose (MCR) for the diabetic rats receiving C-peptide (12.0±1.0 mL kg-1 min-1) was significantly (P<0.01)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iabetic rats given saline (6.3±0.7 mL kg-1 min-1) or a randomly scrambled C-peptide (7.8±1.3 mL kg-1 min-1) at low-dose insulin infusion but not at the high-dose insulin infusion. In normal rats C-peptide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MCR for glucose. These results thus demonstrate that C-peptide has the capacity to increase glucose utilization in STZ-induced diabetic rats.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比较未经灌流处理的重肝血浆及处理过的重肝血浆对CYP3A的影响,阐明C3A细胞安定代谢变化的原因,为未来C3A细胞的改造与功能优化奠定基础。方法:制备血浆和培养C3A细胞;实验分为4组:正常胎牛血浆(NFBP)组,正常人血浆(NHP)组,体外灌流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HPP)组,体外未灌流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CSHP)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活性即CYP4503A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CYP4503A4的表达。结果:CSHP组ERD活性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ERD活性也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ERD活性高于CSHP组(P〈0.05);CSHP组CYP4503A4的表达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CYP4503A4的表达也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CYP4503A4的表达高于CSHP组(P〈0.05)。结论:经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培养的C3A细胞,CYP4503A活性及蛋白表达降低。与之相比,经过体外灌流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其C3A细胞CYP4503A活性及蛋白表达有所增加,CYP4503A活性增加可能是导致安定代谢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9.
我们对采用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别出的37例DNA完全来自父方的遗传学完全性葡萄胎(g-CHM)进行基因组中CTTtriplex系统各基因座位(CSF1PO、TPOX和TH01)等位基因分布的分析,并初步研究了这些等位基因分布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在37例g-CHM中,CSF1PO座位中3个等位基因(11,12和14)和TPOX座位中的1个等位基因(11)的出现率与它们在北京地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差异显著;g-CHM中CSF1PO、TPOX和TH01基因座位杂合度显著低于北京地区人群的杂合度(P值均远小于0.01);在23例良性g-CHM和10例侵袭性g-CHM中:CSF1PO座位的等位基因10、11在良性中的出现率高于在侵袭性g-CHM中(P=0.026148),等位基因12在良性中的出现率低于在侵袭性g-CHM中(P=0.023879);TPOX座位的等位基因8在良性中的出现率高于在侵袭性g-CHM中(P=0.004322),而等位基因11在良性中的出现率低于其在侵袭性g-CHM中(P=0.008671)。上述结果提示,葡萄胎基因组中存在某些等位基因分布与在人群中的分布不同,而且葡萄胎是否具有侵袭性也和某些等位基因的出现率过高或过低有相关性,这些与侵袭性有关的等位基因可能成为预测葡萄胎是否具有侵袭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从观察鼠骨骼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和VEGF表达的角度研究CNTs/HAP纳微米复合材料对鼠骨骼肌的细胞毒性。方法 将CNTs/HAP纳米复合材料植入实验鼠臀大肌。按不同时间取材,做组织学观察和RT-PCR分析。结果 1d、3d显微镜下观察,炎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伴轻度水肿、间质疏松;5d、7d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壁增厚,单核巨噬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少量肌纤维出现变性,VEGF表达呈上升趋势;14天显微镜下观察周围组织间质血管扩张,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水肿不明显,VEGF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 CNTs/HAP对鼠骨骼肌细胞无毒性,有利于血管的再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