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48篇
  免费   14042篇
  国内免费   7952篇
耳鼻咽喉   1185篇
儿科学   2406篇
妇产科学   763篇
基础医学   8337篇
口腔科学   2833篇
临床医学   17433篇
内科学   12353篇
皮肤病学   1570篇
神经病学   3004篇
特种医学   5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777篇
综合类   40792篇
现状与发展   38篇
预防医学   17370篇
眼科学   1661篇
药学   17904篇
  179篇
中国医学   14266篇
肿瘤学   6457篇
  2024年   554篇
  2023年   1671篇
  2022年   4347篇
  2021年   5426篇
  2020年   4810篇
  2019年   2607篇
  2018年   2735篇
  2017年   3876篇
  2016年   2923篇
  2015年   5443篇
  2014年   7416篇
  2013年   9077篇
  2012年   13057篇
  2011年   13863篇
  2010年   12899篇
  2009年   11654篇
  2008年   11844篇
  2007年   11446篇
  2006年   10326篇
  2005年   8112篇
  2004年   5911篇
  2003年   4709篇
  2002年   3594篇
  2001年   3385篇
  2000年   2460篇
  1999年   866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2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21.
目的:研究PRL-2基因对肝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稳定转染至正常永生化肝细胞系CL1中,G418筛选阳性克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分析PRL-2在阳性细胞的表达及蛋白定位,MTT法检测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细胞周期素A、D1、E以及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16、p21WAF1及p27Kip1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21WAF1mRNA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PRL-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RL-2。脂质体转染细胞经过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PRL-2的细胞亚系PRL-2-CL1。经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证实,PRL-2-CL1细胞系PRL-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MTT法检测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缩短。Western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显示p21WAF1在转染后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细胞周期素A、D1、E及p16、p27Kip1无明显变化。结论: 重组PRL-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在永生化肝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PRL-2基因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其降低p21WAF1蛋白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922.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病理分级的脑星形细胞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Flt-4又称VEGFR-3)的表达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Flt-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用抗FⅧ因子抗体标记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 结果: Flt-4、VEGF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6/50)、60%(30/50)。Flt-4、VEGF均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359、0.360,P<0.05)。 结论: 脑星形细胞瘤中有Flt-4表达,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肿瘤细胞,Flt-4既可是内皮细胞自分泌产生,部分还可来自瘤细胞的旁分泌;脑星形细胞瘤中Flt-4阳性表达的脉管是血管;Flt-4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923.
目的:研究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ptn)的表达情况及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 CsA)的抑制作用。 方法: 改良Banff评分系统判断同种小鼠移植心急性排斥反应程度,RT-PCR检测移植心组织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心脏移植小鼠脾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活性。 结果: C57BL/6-Balb/c急性排斥组小鼠移植术3 d后脾脏显著增大。术后第5、7 d移植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2.667±0.577和2.333±0.577。C57BL/6-Balb/c+CsA组小鼠移植术后脾脏肿大明显减轻,术后第5、7 d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1.000±0.000和1.333±0.577。急性排斥组和CsA处理组小鼠移植心脏在术后第5 d和第7 d都可检测到Lptn mRNA阳性表达,但CsA处理组Lptn 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急性排斥组。治疗剂量的CsA可以完全抑制NFATc1活性。 结论: Lptn在早期移植免疫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sA仅能部分抑制Lptn mRNA的表达。活化T细胞Lptn的表达调控存在NFAT以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2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单磷酰脂A预处理的延迟阶段的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分别应用单磷酰脂A(MLA)、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心脏, 24 h对心脏进行较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检测心肌梗死范围、LDH释放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另外分组检测MLA预处理0 min、15 min、30 min、60 min、NF-κB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 结果: MLA预处理减小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浆LDH活性、减少细胞凋亡(P<0.05 vs I/R)。同MLA预处理组相比, DDTC+MLA组心肌梗死范围增大、LDH活性增高, 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预处理前相比,NF-κB活性在预处理后15 min明显升高、30 min达到高峰、60 min下降(P<0.01)。与MLA预处理后15 min、30 min、60 min相比, 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与MLA预处理0 min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1) MLA预处理对24 h后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2) 核转录因子NF-κB参与心肌预处理后的延迟保护作用,MLA预处理后NF-κB快速的核转移并激活可能是药物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25.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库生  李克  霍霞 《医学信息》2007,20(10):1738-1743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放射毒性反应。方法检索国内有关数据库查找符合条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3-DCRT治疗食管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在RevMan4.2.7软件中统计分析相应的研究指标。结果有8项独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入了本次meta分析。3-DCRT组的近期疗效,1、2、3年局控率及1、2、3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毒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3-DCRT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926.
经颅磁刺激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安全性。方法 :选用 3 6只健康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 ,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 ,对低频组和高频组分别给予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经颅磁刺激 ,然后对各组大鼠的行为、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进行观察。结果 :低频刺激组 (5Hz)和高频刺激组 (2 0Hz)在刺激过程中均未出现异常活动 ,无肢体强直、阵挛等 ,脑组织形态学包括大体观察、普通光镜及电镜改变不明显 ,其血清MBP和NSE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一定强度和频率内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7.
介绍一种人体模型多通道电子语音解说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利用大规模 语音合成芯片的特点,建立了多路语音通道的手动寻址方式,实现了各路语音通过寻址电路和语音芯片的同步复位,完成了多路通道的录制与再生,因而提高了模型在医学教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8.
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抗体的抗病毒实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昆虫细胞系统表达纯化的中和性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全抗体IgG-IV-2,IgG-IV-6进行体外和体内抗病毒效果的研究。方法:对比抗体应用前后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病毒滴度和动物模型中粘膜用药前后鼠肺内病毒滴度的改变,验证抗体的粘膜抗感染效果。结果:两株基因工程抗体使4.5log10TCID50滴度的病毒下降1/2的剂量分别为0.8μg和0.5μg;动物模型的粘膜给药表明使4.0log10TCID50的病毒下降1/2所需的抗体剂量IgG-IV-2为0.25mg/kg体重,IgG-IV-6为0.1mg/kg体重,联合应用时为0.08mg/kg体重。结论:获得的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体内体外的抗病毒效果,能够中和病毒毒力。  相似文献   
929.
本文研究三个价型六种盐对C_8-卵磷脂微团溶液的液-液相分离调控的规律,测定出各种加盐溶液的两相共存曲线,获得了各系统相变临界温度T_c随盐类型和盐离子强度变化的关系。用我们先前导出的关于盐对该微团溶液相变影响关系的方程式为T_c=T~0_c-A_1[I]~1.2+A_2[I]对本实验结果的拟合表明,这六种加盐微团溶液的液-液相分离亦遵从同样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揭示各种价型无机盐对两性离子化表面活性物质微团溶液液相分离的作用规律和机制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0.
PCR检测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与牙周组织破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龈下菌斑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PCR临床快速检测方法 ,了解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8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例采取 2个不同患牙牙位的龈下菌斑标本 ,用终浓度为 1%的TritonX 10 0 10 0℃水浴 10min处理标本以制备DNA模板 ,用PCR检测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特有的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5 3× 10 3 外膜蛋白基因 (tdpA)扩增片段。结果  6 7例患者 ( 82 .7% )的 2份龈下菌斑标本齿垢密螺旋体tdpAPCR均为阳性 ,9例患者( 11.1% )的其中 1份龈下菌斑标本可见目的扩增片段 ,5例患者 ( 6 .2 % )的 2份龈下菌斑标本PCR均为阴性 ,16 2例龈下菌斑PCR检测总阳性率为 88.3% ( 143 16 2 )。牙槽骨吸收 >2 3和牙周袋深度≥7mm患牙龈下标本的PCR阳性率较高 (P <0 .0 5 ) ,牙龈指数与PCR阳性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PCR检测tdpA基因可用于慢性牙周炎龈下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的临床快速诊断 ,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牙周组织破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