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9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266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274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649篇
内科学   522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科学   436篇
综合类   1221篇
预防医学   560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612篇
  2篇
中国医学   465篇
肿瘤学   15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重建感觉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腓肠神经皮瓣所带的腓肠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与创面周围胫神经端侧缝合,重建皮瓣的感觉以及恢复足背外侧感觉,以解决患者足踝部感觉缺失的痛苦并恢复覆盖足跟皮瓣的感觉.方法 1999年8月-2007年8月,收治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27足),进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其中14例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与腓动脉皮瓣联合皮瓣移植.切取皮瓣时,在腓肠神经近端多取1~3cm.腓肠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断端与胫神经行端侧缝合.术后6~9个月随访,按照感觉检查分级标准把皮瓣和足背外侧感觉恢复情况分成S_1~S_55级,并按感觉恢复范围分成R_1,小于25%;R_2,25%~50%;R_3,50%~75%;R_4,75%~100%.结果 术后随访6~9个月,皮瓣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恢复情况:S_46足、S_318足、S_23足.皮瓣及足背外侧感觉恢复范围:R_412足、R_315足.结论 作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时行腓肠神经与创面周围胫神经端侧缝合手术简单,对胫神经无不良影响,而皮瓣和足背外侧感觉恢复较好.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与腓动脉皮瓣的联合皮瓣切取面积大,对大面积的足部皮肤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雷洛昔芬(raloxifene,RLX)对兔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0只,雌性44只,雄性36只,体重1.9~2.1 kg.取72只动物制备左前肢桡骨中段0.5 cm骨缺损模型,按给药不同分为4组,每组18只(雌性10只,雄性8只).A、B、C组分别于术后第2天给予7.5、15.0、30.0mg/(kg·d)RLX至50d,D组不作处理.剩余8只不作任何处理,作为血清骨钙素检测正常对照.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行骨密度、生物力学测定、X线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测定血清雌二醇、血浆胆固醇含量、血清骨钙素水平及子宫干重/体重比.结果 术后20 d各组骨密度达峰值,A、B、C组骨密度均高于D组(P<0.05);但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50 d,A、B、C组最大破坏载荷和最大位移均较D组大(P<0.05);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0、30d,A、B、C组骨折X线评分较D组高(P<0.05);50 d时B、C组与D组间及A、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50 d,A、B、C组骨折愈合处新骨面积百分比均高于D组(P<0.05).术后30d,B、C组骨折愈合处Col Ⅱ蛋白分泌较D组增多(P<0.05),A、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d时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30及50 d各组血清骨钙素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动物明显增高(P<0.05);B、C组均较D组高(P<0.05);A组与D组比较,A、B、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各组血浆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50 d时A、B、C组均明显降低,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50 d,B、C组血清雌二醇含量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50d,B、C组子宫干重/体重小于D组(P<0.05),A、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7.5 mg/(kg·d)剂量口服RLX可安全有效促进兔桡骨缺损骨折模型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5 kg.采用左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阻断开始即泵入灌注液6 mL/kg(不足部分均以10%脂肪乳补充),灌注速度12 mL/(kg·h),30 min后停止灌注,开放腹主动脉.根据灌注液的不同,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10%脂肪乳组(B组)、30 mg/kg异丙酚组(C组)、40 mg/kg异丙酚组(D组)、50 mg/Kg异丙酚组(E组)及60 mg/kg异丙酚组(F组),每组10只.分别记录麻醉清醒即刻、再灌注后6、24和48 h兔神经行为学评分;于再灌注后48 h取L4~6节段脊髓组织计数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脊髓组织中EAA含量.结果 C、D、E、F组各时间点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A、B组(P<0.05),E组评分最高(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明显多于A、B组(P<0.05),且E组多于C、D、F组(P<0.05).A、B、C、D、E、F组脊髓组织EA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其中A、B组最高(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最低(P<0.05).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均与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及再灌注后48 h神经行为学评分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3、-0.536、-0.874及0.813(P<0.01).结论 异丙酚能降低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EAA含量,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4.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肾上皮样AML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状况,以及组织形态及免疫标记物的表达特点。结果: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考虑为肾癌,镜下肿瘤内均缺乏脂肪组织,可见特征性的血管结构以及上皮样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HMB45或Melan-A弥漫阳性,SMA阳性表达不定。结论:肾上皮样AML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诊断中需要注意与肾细胞癌相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诊断肾上皮样AML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5.
48例嵌趾甲的病因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趾嵌趾甲的病因,介绍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10月至2003年10月我科收治的趾嵌甲患者48例51趾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咬除末节趾骨末端爪粗隆部分,梭形切除趾端及趾甲两旁软组织。随访观察趾端及趾甲的外形、了解嵌甲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6个月,47例50趾嵌甲治愈,1例1趾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趾末节趾骨爪粗隆突上翘是形成趾嵌甲的原因之一,咬除趾骨末端爪粗隆并梭形切除趾端及甲根两旁软组织是治疗嵌甲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龙胆酒制前后龙胆苦苷在大鼠主要器官组织中的浓度分布,为进一步研究龙胆药材的炮制方法与其功效的相关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龙胆生品组和龙胆酒制品组,分别灌胃给药龙胆生品及龙胆酒制品(0.63 g·kg-1),于6个不同时间点(15、30、60、120、240和360 min)处死大鼠,每时间点每组各5只大鼠。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龙胆苦苷在大鼠心、肝、脾、肺、肾和脑组织中的质量浓度。结果:龙胆苦苷在50~200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69);该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回收率为77.4%~87.2%,RSD小于15%,符合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HPLC-MS法检测,龙胆苦苷在大鼠体内分布比较广泛,在大鼠心、肝、脾、肺、肾和脑等组织中均有分布;30min时龙胆生品及酒制品中龙胆苦苷质量浓度在大鼠心脏组织中达到峰值,60 min时在肝、脾和肺组织中达到峰值;与龙胆生品组比较,龙胆酒制品组龙胆苦苷在大鼠肝、肺和肾组织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0min)明显增加(P<0.01),在脑组织中小幅增加(P<0.01),在心和脾组织中稍有降低(P<0.05)。结论:龙胆酒制后能够促进龙胆苦苷在肝和肾等器官中的吸收利用,改变龙胆苦苷在大鼠主要器官组织中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78.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