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89篇
  免费   4679篇
  国内免费   2305篇
耳鼻咽喉   418篇
儿科学   692篇
妇产科学   341篇
基础医学   2331篇
口腔科学   774篇
临床医学   5016篇
内科学   3663篇
皮肤病学   393篇
神经病学   762篇
特种医学   1480篇
外科学   3660篇
综合类   12184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4852篇
眼科学   627篇
药学   5484篇
  64篇
中国医学   5260篇
肿瘤学   1962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624篇
  2022年   1502篇
  2021年   1884篇
  2020年   1615篇
  2019年   843篇
  2018年   859篇
  2017年   1210篇
  2016年   896篇
  2015年   1802篇
  2014年   2287篇
  2013年   2922篇
  2012年   4195篇
  2011年   4383篇
  2010年   3970篇
  2009年   3477篇
  2008年   3403篇
  2007年   3275篇
  2006年   2783篇
  2005年   2130篇
  2004年   1556篇
  2003年   1224篇
  2002年   937篇
  2001年   830篇
  2000年   619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5 毫秒
99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会数字化期刊、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8月。纳入阿奇霉素对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的RCT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评估临床治愈率、治疗失败率和不良反应。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OR及其95%CI表示。结果共纳入13篇RCT文献(508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奇霉素组与阿莫西St,/克拉维酸组在〈10d临床治愈率(OR=0.69,95%CI:0.46~1.02)、-19d临床治愈率(OR=0.88,95%CI:0.68~1.13)、~29d临床治愈率(OR=0.99,95%CI:0.83—1.19)、t〉30d临床治愈率(OR=1.00,95%CI:0.72~1.39)和治疗失败率(OR=0.87,95%CI:0.65~1.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奇霉素组恶心(OR=0.44,95%CI:0.20~0.97)、皮疹(OR=0.48,95%CI:0.31~0.75)、腹泻(OR=0.38,95%CI:0.25~0.57)和稀便(OR=0.41,95%CI:0.20—0.8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组。结论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儿童中耳炎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盐皮质激素受体(MR)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实验性肺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6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和MR阻断剂螺内酯干预组,气管内一次性滴注博来霉素(2.5 mg/kg)溶液建立实验性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螺内酯干预组每天按螺内酯20 mg/kg经灌胃给药。于术后12 h、1 d、2 d、3 d、7 d、14 d和28 d处死小鼠,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纤维化程度,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肺组织中胶原1(Col1)、Col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M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博来霉素组及螺内酯干预组小鼠在滴注博来霉素后经历了典型的急性炎症期(12 h~3 d)、纤维化进展期(14 d)和纤维化晚期(28 d)。阻断MR下调早期炎症反应并减轻了纤维化程度。(2)螺内酯干预可以有效降低MR mRNA表达水平;阻断MR在急性炎症期显著下调MCP-1 mRNA的表达,在14 d显著下调TGF-β、Col1和Col3 mRNA表达水平。结论:(1)阻断MR可以明显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程度;(2)阻断MR可能通过在急性炎症期调节MCP-1和TGF-β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并在纤维化进展期,下调TGF-β的表达,从而抑制肺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3.
孔芳  黄旭  魏廉  苏丽  廖秋菊  刘宏军  赵义 《中国卒中杂志》2021,15(12):1306-1312
目的 总结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此类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6月随访超过3年的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此类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49例患者,首次脑梗死中位年龄30.0(22.0~45.0)岁,中位随访时间3.4(3.2~3.7)年。
11例(22.4%)出现复发性脑梗死,两次脑梗死间隔中位时间8.0(5.0~88.0)个月。与脑梗死无复发
患者相比,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27.3% vs 2.6%,P =0.031)以及首次脑梗死后随访
期间平均TG水平(3.65±0.96 mmol/L vs 1.14±0.54 mmol/L,P =0.001)升高。大动脉炎受累动脉以颈
总动脉最为常见(48/49,98%),其次是椎动脉(40/49,81.6%),受累血管病变性质以狭窄(49/49,
100%)和闭塞(36/49,73.5%)最常见。脑梗死复发组动脉闭塞比例(100% vs 65.8%,P =0.024)和
动脉血栓发生率(45.5% vs 13.2%,P =0.033)均高于脑梗死无复发组。治疗方面,脑梗死复发组抗
血小板治疗患者比例(63.6% vs 97.4%,P =0.007)及接受血管重建术的患者比例(27.3% vs 68.4%,
P =0.033)均低于脑梗死无复发组。
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血脂控制欠佳、主动脉弓分支动脉有闭塞、血
栓形成者,脑梗死复发风险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1、2伸肌间室支持带上动脉(the first and second intercompartmental supraretinacular artery,1,2 ICSRA)桡骨瓣治疗舟骨骨不连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收集47例正常人腕关节CT数据,分别测量桡骨茎突尖端到舟骨长轴近极及远极距离,并与1,2 ICRSA血管蒂的长度进行对比,分析1,2 ICSRA桡骨瓣治疗舟骨骨不连的可行性。对23例舟骨骨不连患者实施1,2 ICSRA桡骨瓣结合Herbert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估患者局部症状和功能。 结果 桡骨茎突尖端到舟骨长轴近极和远极距离分别为(15.66±1.89)mm和(17.07±1.60)mm,均小于1,2 ICSRA血管蒂长度。23例患者术后舟骨均获得愈合;随访时间(51.08±11.30)月,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感消失,2例患者重体力劳动时有轻微疼痛,但症状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Cooney腕关节评分优20例,良3例,从术前(62.39±7.21)分提高至术后(92.39±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13,P=0)。 结论 1,2 ICSRA桡骨瓣长度足以覆盖舟骨任何部位,该方法治疗舟骨骨不连具备可行性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95.
机器视觉技术通过视觉采集和分析系统对外界环境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和处理,得到目标的特征信息,最终实现外部设备的控制.机器视觉技术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强、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工业生产、辅助医疗诊断等领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在康复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机器视觉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在辅助辅具、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5种康复领域的常见应用进展状况进行简要归纳与介绍,最后总结了机器视觉应用于康复领域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6.
【摘要】目的:通过调整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等中心数目及其共面条件,研究其在多发性脑转移瘤治疗中的剂量学特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9年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治疗的多发性脑转移瘤1例,分别设计1个等中心4个非共面弧、5个等中心5个共面弧以及5个等中心5个非共面弧计划,要求处方剂量(24 Gy/3次)覆盖95%靶体积。计划评价参数包括靶区适形度指数、梯度指数、脑部放射坏死指标(V12)和低剂量区(V5)体积覆盖率。结果:VMAT单等中心非共面弧计划对比多等中心计划有着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更小的V12,且在小体积肿瘤的治疗中有着更好的剂量跌落。结论:VMAT单等中心非共面弧计划比多等中心共面或非共面计划更适合多发性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核素脑脊液间隙显像(radionuclide cisternography,RNC)在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CSF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临床可疑CSFL患者RNC的SPECT与SPECT/CT断层融合影像资料,对SPECT与SPECT/CT断层融合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PECT、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CSFL定性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5.7%、91.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CSFL定位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2.2%、87.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NC的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既可定性CSFL、又可明确CSFL漏口定位,是CSFL诊断的理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炎症指标及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健康人群中的差异,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建立更高效能的联合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健康人群外周血炎症指标(NEUT%、LYM%、MXD%、EO%、NEUT#、LYM#、MXD#、PLT、NLR、MLR、PLR、ELR、SⅡ、SIRI)和肿瘤标志物(AFP、CA19-9、CA125、CA15-3、HE4、ROMA)的水平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联合诊断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分析不同诊断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O%(P=0.030),LYM#(P<0.001)低于健康对照组,PLR(P=0.024),CA19-9(P<0.001),CA125(P<0.001),HE4(P<0.001),ROMA(P<0.001)高于健康对照组.调整了PLR、CA19-9、ROMA的影响后,发现EO%、LYM#、CA125、HE4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显著相关.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EO%、LYM#、CA125、HE4联合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AUC(0.940)及灵敏度(90.10%)均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6.25%),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EO%、LYM#、CA125、HE4联合诊断模型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能为临床早期无创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环状RNA锌指样RNA结合蛋白(circular RNA zinc finger RNA binding protein,circZFR)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及其对HT29和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GEO2R软件分析circZFR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结直肠癌相关数据集GSE 126094及GSE 147597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ZFR在收集的50例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以及其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在HT29和LOVO细胞中转染circZFR特异性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g RNA,shRNA),同步转染对照(negative control shRNA,shNC),RT-qPCR验证转染效率;克隆形成实验(colony formation assay)及Transwell实验(transwell assay)检测不同circZFR表达水平对HT29和LOVO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GSE 126094中,circZFR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在GSE147597中,circZFR在合并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无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circZFR在收集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大部分(44/50,88.00%)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相比于正常肠上皮细胞系NCM460,circZFR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升高;在HT29和LOVO细胞中转染circZFR siRNA后,circZFR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下调circZFR的表达可明显抑制HT29和LOVO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 circZFR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增高,在HT29和LOVO细胞中下调circZFR的表达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检测MMP11在正常卵巢组织与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筛选用于设计抗肿瘤多肽疫苗的候选表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GEPIA平台分析MMP11蛋白及mRNA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 Meier plotter分析MMP11 mRNA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基因富集分析预测MMP11的功能;IEDB数据库及MOE分子模拟软件筛选潜在的MMP11的HLA-A*0201限制性表位.结果 MMP11 mRNA与蛋白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与肿瘤分期、大小及淋巴结浸润相关;MMP11 mRNA表达水平高的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较短(P<0.05);MMP11主要富集于肿瘤相关通路与T细胞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子集;候选表位RV和LL具有与HLA-A*0201分子结合的潜力.结论 MMP11在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浆液性卵巢癌的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