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3篇
  免费   1357篇
  国内免费   765篇
耳鼻咽喉   143篇
儿科学   243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755篇
口腔科学   219篇
临床医学   1705篇
内科学   1275篇
皮肤病学   208篇
神经病学   268篇
特种医学   505篇
外科学   1283篇
综合类   3870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579篇
眼科学   186篇
药学   1604篇
  20篇
中国医学   1440篇
肿瘤学   66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496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692篇
  2013年   910篇
  2012年   1243篇
  2011年   1300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1101篇
  2008年   1149篇
  2007年   1073篇
  2006年   881篇
  2005年   732篇
  2004年   546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HIS系统升级增加医生工作站、LIS系统建设、LIS与HIS无缝连接、条码技术在LIS中的应用,实现病人基本信息及检验结果信息全医院联网.实践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可大大优化和规范医院工作流程,降低出错率,医患共同受益.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ptn)的表达情况及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 CsA)的抑制作用。 方法: 改良Banff评分系统判断同种小鼠移植心急性排斥反应程度,RT-PCR检测移植心组织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心脏移植小鼠脾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活性。 结果: C57BL/6-Balb/c急性排斥组小鼠移植术3 d后脾脏显著增大。术后第5、7 d移植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2.667±0.577和2.333±0.577。C57BL/6-Balb/c+CsA组小鼠移植术后脾脏肿大明显减轻,术后第5、7 d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1.000±0.000和1.333±0.577。急性排斥组和CsA处理组小鼠移植心脏在术后第5 d和第7 d都可检测到Lptn mRNA阳性表达,但CsA处理组Lptn 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急性排斥组。治疗剂量的CsA可以完全抑制NFATc1活性。 结论: Lptn在早期移植免疫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sA仅能部分抑制Lptn mRNA的表达。活化T细胞Lptn的表达调控存在NFAT以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3.
人α2(I)型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器官纤维化形成中调控I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片段及TGF-β、PDGF-BB、IGF-1等细胞因子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从人α2(I)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2.4kb至+58bp的片段中,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5个重组体,转染上述重组体至正常人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细胞CAT表达水平以比较各重组体的启动子活性,同时加入细胞因子,以测定其对I型胶原启动序列的影响。结果 除-129~+58bp序列外,其余4个重组体CAT表达水平均较高,其中-2292~+58bp、-1476~ 58bp序列具较强启动CAT表达活性,-339~ 58bp、-616~ 58bp片段次之。TGF-β、IGF-1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调人α2(I)胶原基因启动活性。结论 人α2(I)胶原基因片段-2292~ 58bp、-1476~ 58bp、-339~ 58bp有高启动活性,是进一步研究纤维化相关DNA结合蛋白的重要调控靶序列。TGF-β、IGF-1促进胶原表达,与其上调胶原基因启动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4.
探讨人脐血单核细胞在髓系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体系中获得的CD123^+髓系DC的生物学特性。分离脐血单核细胞,用人重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将其诱导为IX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123和CDllc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将其中CD123^+ DC加以分离纯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倒置显微镜观察CD123^+ DC形态;^3H-TdR渗入法检测CD123^+ 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脐血单核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7d后,细胞表面高度表达HLA-DR、CD86、CDllc和CD123,低表达CD83,丧失CD14的表达,其中CD123和CDllc均匀分布于DC表面。免疫磁珠纯化后的CD123^+ DC呈现不成熟DC形态,除细胞体积较小外,其表面突起类似于CD123DC。CD123^+ DC能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但其刺激能力较CD123 DC组低(P〈0.05)。GM-CSF和IL-4培养体系中的CD123^+DC可能是DC分化发育过程中更早期的未成熟髓系D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脑发育成熟过程中糖皮质激素代谢酶 11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Ⅰ型 (11β HSD1)的变化。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杂交的方法。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 ,11β HSD1分布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的各个层次 ,但以Ⅱ层 (外颗粒层 )含量为最高、Ⅲ (锥体细胞层 )、Ⅳ (内颗粒层 )层 11β HSD1的含量次之。海马的各个区域和齿状回也均有 11β HSD1的分布。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表明 ,新生鼠顶叶皮层、海马和下丘脑 11β HSD1的表达在出生后 2周内表达一直比较高 ,第 15d时其表达开始下降。 结论 提示新生鼠大脑 11β HSD1的表达可能与糖皮质激素促进脑组织的发育和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研究探讨中药心康口服液对感染心肌中柯萨奇B3病毒RNA复制的影响。方法小鼠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于急性期治疗后提取鼠心肌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心肌CVB3RNA含量,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结果中药心康口服液能明显降低心肌CVB3-RNA的含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期不同阶段心肌病毒RNA含量的检测显示,心康口服液2个治疗组的病毒含量的检出,并没有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结论中药心康口服液能有效地影响心肌CVB3RNA的复制,其对病毒的作用是抑制复制而非杀灭。  相似文献   
88.
陈航  万德全吕冰 《医学信息》2007,20(7):1129-1132
本文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网络计算机(NETWORK COMPUTER)的解决方案。通过NC与PC在性能、适用性、性价比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与测试。得出NC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高可用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对心电指标的影响。方法对5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心律失常类型,配对分析术前、术后心电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QRS时限[(122.0±24.0)ms对(97.3±15.5)ms,P=0.000]明显延长,QTc[(469.3±32.2)ms对(434.3±41.5)ms,P=0.004]、PR间期[(169±26)ms对(162±24)ms,P=0.044]稍延长。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右束支传导阻滞70%(35/50),左束支传导阻滞8%(4/50),一过性AVB38%(19/50),频发室性早搏24%(12/5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4%(12/50);未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右束支传导阻滞56%(28/50),左束支传导阻滞8%(4/50),交界区性心动过速4%(2/50),频发室性早搏16%(8/5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8%(4/50)。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及死亡病例。结论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右束支传导阻滞最为常见。严格选择适应证后谨慎地行PTSMA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病理学的特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总结89例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病例的病理资料,对其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PAS染色及p53、Ki-67免疫组化染色;以59例声带角化症(分为单纯增生组40例和异型增生组19例)和30例声带浸润癌(浸润深度〉3mm的癌)作为对照。结果在HE染色下,声带鳞状细胞癌的早期改变可区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为上皮全层癌变型,占67.4%(60/89);Ⅱ型为上皮基底层及副基底层癌变型,占32.6%(29/89),又可分为Ⅱa和Ⅱb两个亚型。HE染色显示有可疑微小浸润者52例,PAS染色示其中的43例(83%)的可疑病灶周边基膜样物质消失,有微浸润,Ⅰ型微浸润的比例较Ⅱ型明显偏低(P=0.007)。HE染色下3例(3.4%,3/89)认为无微浸润者经深切证实有浸润,并经PAS染色确认。Ⅰ型和Ⅱ型的p53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445),而Ki-67阳性率Ⅰ型高于Ⅱ型(P=0.048)。癌早期改变组的p53阳性率高于声带角化症伴单纯增生组(P=0.008),而与声带角化症异型增生组和声带进展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268)。癌早期改变组的Ki-67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癌组(P=0.000),并明显高于角化症伴单纯增生组(P=0.001),但与角化症伴异型增生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248)。结论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可区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癌变可在不累及上皮全层的情况下,由上皮的基底层和(或)副基底层细胞直接向固有膜内增生及癌变,此型占全部病例的近1/3,早期浸润是Ⅱ型诊断的可靠依据;Ⅱ型的存在提示声带鳞状细胞癌的早期发生和演进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PAS染色和p53、Ki-67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声带鳞状细胞癌Ⅱ型早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