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手术方法。方法:将Haight食管吻合法加以改进,应用此术式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495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61%和0.4%,无其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新术式在操作上容易使吻合口粘膜对合整齐,可避免多种致瘘因素及有效预防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82.
龚烨  李炳军  姚亚峰 《癌症进展》2016,14(4):393-395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感染可能相关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感染率为17.16%,其中呼吸道感染2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9例,口腔黏膜感染7例,其他感染10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周期﹥3个,抗菌使用药物﹥2种,白细胞计数﹤4×109/L,血清白蛋白﹤35 g/L,CD4+/CD8+值﹥1.33,年龄≥60岁,行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白细胞计数过低,化疗3个周期以上,免疫力低下的乳腺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PTEN抑癌基因突变在髓母细胞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DNA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对34例髓母细胞瘤、10例小脑星形细胞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进行PTEN基因第5、8重要功能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 10例小脑星形细胞瘤中exon5和exon8均无点突变的发生;髓母细胞瘤PTEN基因纯合性缺失率为2.9%;exon5-1突变者3例;exon5-2突变者4例;exon-8突变者3例;PTEN基因总变异率为32.4%.结论 髓母细胞瘤中PTEN基因高变异率可能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治疗意义。方法:40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22例在发病24h内行CBP治疗设为治疗组,其余18例未行CBP治疗设为对照组,动态检测并比较CBP治疗10d内两组患者血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G)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转归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在CBP治疗的第3天IgG、IgM,IgA和C3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IgG、IgM、IgA和C。仍维持较低水平,至第10天才逐渐上升(P〈0.01);两组患者IL-水平均低于正常,但治疗组在CBP治疗后第3天即逐渐上升,但对照组仍保持较低水平,至第7天才逐渐上升(P〈0.05);治疗组在CBP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1),感染发生率、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CBP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减少感染发生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应用甲泼尼龙对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组、甲泼尼龙组、对照组。失血性休克采用股动脉放血制做模型,休克持续2h后回输失血及等量林格氏液复苏;甲泼尼龙组在复苏时静注甲泼尼龙50mg/kg一次;对照组不行放血处理。复苏后2h,留取血浆检测D-乳酸水平;取小肠组织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制备肠组织匀浆测定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肠黏膜结构破坏,血浆D-乳酸显著升高,肠组织匀浆中TNF-α和MDA水平增加。甲泼尼龙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失血性休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甲泼尼龙对失血性休克后的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掌握某训练基地地域的卫生学流行病学现况。方法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对某训练基地地域的地理气候、水源水质、环境质量和卫生状况、传染病和地方病、医学昆虫动物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结果该训练基地地域的饮用水水源都使用地面水,水质为Ⅲ级,超标项目主要为耗氧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铝、氯化物;主副食品来源复杂,安全隐患多;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占较大比重,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比例较少。该地区对部队威胁较大的是肠道传染病,存在威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有潜在危害的是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媒介生物的活动期在5~11月份。结论部队在该训练基地地域驻训时应加强饮水消毒、饮食安全工作,落实传染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o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方法检测SFTS患者血液、排泄物中的SFTSV RNA。【结果】共43例患者,均为农民,其中男20例,女23例。大多数病例没有蜱叮咬史,但发病前2周均有树木、草丛等野外活动史或田间劳动史。主要临床症状多为发热、全身不适、肌肉酸痛、乏力、纳差、头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咽痛、腹痛、腹泻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WBC、PLT降低,ALT、AST、CK、LDH升高,蛋白尿、血尿。39例患者血液标本SFTSV RNA检测阳性(90.70%)。所有病例的尿液、粪便、咽拭子标本未检测到SFTSV RNA。【结论】SFTS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患者血液中有SFTSV RNA存在;排泄物中虽未检测出SFTSV RNA,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8.
阐述军队医院探索建立以大学附属医院和上级总医院为依托的人员外训基地,对医院中青年技术骨干进行培养的做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军队医院人才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云南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non-polio,NPV)的带毒情况及埃柯病毒13型(echovirus 13,E13)的基因特征进行描述。方法按Obster等介绍的方法,对2002年云南省脊灰实验室分离到的21株NPV进行基因测序定型。结果 2002年云南省共报告267例AFP病例,共采集到<15岁AFP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257份,257份便标本中共检测到NPV43株(带毒率为16.7%),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22株(阳性率8.6%),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检测到非脊灰病毒(NPV)21株(阳性率8.2%)。21株EV中,12株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B,11个血清型,其中3株为E13),3株为人类肠道病毒C组(HEV-C,1个血清型),未分离到HEV-A和HEV-D组病毒。结论 2002年云南省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携带率不高。对3株常见的E13进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E13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即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MRI对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实质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均接受MR常规序列扫描(Fiesta、Dual-Echo、FSPGR、FS FSE RT、DWI)及LAVA薄层动态增强检查,分析各序列影像表现。结果 肝实质动脉期异常灌注15例;肝内肿瘤复发9例,伴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癌栓3例;肝局灶性缺血、坏死2例,胆源性肝脓肿2例,肝脏周围炎2例,灶性肝出血2例,局灶性脂肪肝2例,弥漫性脂肪肝1例,肝淤血1例,肝嗜酸性肉芽肿1例,未分化肉瘤1例。结论 MRI可准确反映移植肝实质各种并发症,在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