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71.
用L-hCAR细胞选择性地分离柯萨奇B组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L -hCAR细胞对柯萨奇B组病毒 (CoxsackievirustypeB ,Cox 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以及用L -hCAR细胞从粪便标本中分离Cox B的情况 ,将 43个肠道病毒标准株同时接种于Hep -2和L -hCAR细胞 ,在L -hCAR细胞上只有Cox B增殖。分别用Hep -2及L -hCAR细胞对Cox B 1~ 6型标准株进行滴定 ,两种细胞上的病毒滴度无显著性差异。在病毒分离试验中 ,用 94个已知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的粪便标本分别接种于Hep -2和L -hCAR细胞 ,在 14天的观察期间内 ,共有8份粪便标本在L -hCAR细胞上产生细胞病变效应。经鉴定 ,8份均为Cox B。结果表明L -hCAR细胞对Cox B敏感且特异 ,能用L -hCAR细胞选择性地从粪便标本中分离Cox B  相似文献   
72.
李艳  杜江平  张炳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37-4238
[目的]探讨碘伏联合微波治疗妊娠期生殖道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微波去除疣体,阴道内放置碘伏纱条,外阴涂抹碘伏。对照组仅微波治疗。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45例可访病例中3例复发。对照组31例可访病例中11例复发。其余均治愈。经Excel统计软件分析,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碘伏联合微波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3.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80例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转归,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作用。方法: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等量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与血浆置换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降低(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胆碱酯酶升高(P<0.01)。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死亡率为41.25%。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人工肝治疗进行得越早,疗效越好。掌握好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sHCC)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结果证实的40例sHCC瘤灶分为4组:高分化组(n=6)、高中分化组(n=5)、中分化组(n=27)和中低分化组(n=2).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DWI(1.5T,b=0和600 s/mm2)检查,对sHCC瘤灶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其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HCC瘤灶T1WI上呈稍低/低信号有32例,呈稍高/高信号有4例(高分化组),呈等信号有4例(高中=2,中分化=2).T2WI上呈稍高/高信号有39例,高分化组中1例呈等信号.瘤灶脂肪变为17例(17/40,42.5%,高=4,高中=1,中=12).伴有包膜形成有67.5%(27/40,高=4,高中=3,中=18,中低=2).增强扫描动脉期瘤灶呈多血供有32例,少血供有8例(高=3,中=4,中低=1).DWI上除高分化组中3例呈等信号外(50%,3/6),其余37例均呈稍高/高信号.高、高中、中和中低分化组的sHCC病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57±0.337)×10-3、(1.917±0.574)×10-3、(1.816±0.545)×10-3和(1.723±0.217)×10-3,4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MRI上高中、中、中低分化sHCC影像学表现较典型,DWI上均呈高信号;但部分高分化sHCC常规影像表现不典型,DWI上可呈等或高信号,此时动态密切随访至关重要.总之,常规MRI联合DWI检查有助于sHCC的早期诊断,尤其是不典型sHCC.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菟丝子黄酮(TFCC)对长链非编码RNA含BED型锌指蛋白3反义RNA 1(ZBED3-AS1)表达和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阐明TFCC调控成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成骨样细胞株UMR-106分为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TNF-α+TFCC组、TNF-α+pcDNA3.1组、TNF-α+pcDNA3.1-ZBED3-AS1组、TNF-α+TFCC-5+si-NC组、TNF-α+TFCC-5+si-ZBED3-AS1组、TNF-α+TFCC-5+pcDNA3.1组和TNF-α+TFCC-5+pcDNA3.1-ZBED3-AS1组。采用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p21的表达;RT-qPCR检测ZBED3-AS1的表达。结果:TNF-α处理后UMR-106细胞的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p21和caspase-3表达升高,ZBED3-AS1表达降低(P<0.05)。TFCC(1、10和100μg/L)干预或过表达ZBED3-AS1后,UMR-106细胞的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升高,凋亡率降低,ZBED3-AS1表达增加,从而减轻TNF-α处理对UMR-10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P<0.05)。抑制ZBED3-AS1表达减轻了TFCC对TNF-α作用下UMR-10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P<0.05)。过表达ZBED3-AS1增强了TFCC对TNF-α作用下UMR-10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P<0.05)。结论:TFCC通过上调ZBED3-AS1表达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7-2013年急性迟缓型麻痹(AFP)病例和健康儿童中分离到的人类埃可病毒19型(echovirus 19,E19)VP1区基因特征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分离到的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VP1区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将PCR产物送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双向测序,采用Sequencher4.0软件对序列进行编辑,按Obester的方法对病毒进行定型,对E19病毒与基因库(GenBank)和文献中检索到的国内外不同时期的E19VP1区进行比较。用Neighbor-joining method构建病毒基因进化树,用1 000个Psudoreplicate datasets进行Bootstrap统计学分析。结果云南省1997-2013年从急性迟缓型麻痹(AFP)病例和健康儿童共3 750例中分离到26株E19病毒,与GenBank和文献中检索到的28株进行基因进化分析,54株病毒可分为6个基因型。云南省不同来源(AFP或健康人群)、不同时间分离到的E19主要分布在2、4、5型的基因进化分支,E19具有基因、地理和时间分布多样性特点。结论利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持续对云南省AFP病例和健康儿童进行肠道病毒监测,增加和更新病毒基因序列,对今后开展肠道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确认病毒传播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构建弓形虫RH株微线体蛋白M2AP和MIC2的真核表达载pGAPZαA-mic2和pGAPZαA-m2ap,为建立同时表达MIC2和M2AP蛋白的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制备重组粘附蛋白复合体MIC2-M2AP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用Oligo dT-Adaptor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根据已知的弓形虫mic2和m2ap基因序列,采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5.0自行设计并合成引物,以cDNA为模板,PCR扩增mic2和m2ap基因,克隆入pMD-19-simple-T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回收目的片段,分别插入至pGAPZαA内,构建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mic2和pGAPZαA-m2ap,转化入E.coli DH5α。提取转化菌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PCR扩增得到的mic2和m2ap基因分别为2 200bp和1 000bp,与预期大小一致。T-A克隆重组质粒pMD19-T-mic2、pMD19-T-m2ap和重组酵母表达质粒pGAPZαA-mic2、pGAPZαA-m2ap经测序鉴定,与GenBank收录的弓形虫mic2基因和m2ap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mic2和pGAPZαA-m2ap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弓形虫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mic2和pGAPZαA-m2ap,为进一步研究MIC2和M2AP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免疫保护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目的]在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的基础上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肠易激综合征(IBS)专属PRO量表,用于IBS的临床疗效评价,丰富和发展PRO量表体系。[方法]遵照国际通用量表研制的程序化方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PRO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以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为基础,建立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建立条目池,编制初选量表。通过对181例样本的临床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逐步回归、离散趋势、克朗巴赫系数、频数分布和专家重要性评分等分析方法进行条目筛选。[结果]在脾胃系疾病PRO量表基础上,补充了23个条目,优化后剩下18个条目,加上原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条目形成IBS初选量表,合计62个条目,经筛选后形成终表,由4个领域、8个方面、43个条目构成。[结论]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之IBS子量表是严格按照国际量表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研制的系统,结论可信、科学性强,适用于IBS的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79.
目的:验证是否存在自立的自我图式、考察自立的自我图式的特点,以及高、低自立水平儿童的自我图式在回忆量、认可量、反应时上的差异。方法: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湖南某小学300名六年级小学生的自立水平进行评定,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按由高至低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取35名儿童作为高自立组,由低分到高分取35名儿童作为低自立组,对两组被试采用自我相关编码任务(SRET)范式,进行自我图式的实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儿童对自立词的认可量均明显多于对非自立词的认可量;自立组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非自立组,对非自立词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对自立词的反应时间;两组儿童再认正确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自立组儿童主要具有自立的自我图式;而低自立组儿童不仅具有非自立的自我图式,同时具有自立的自我图式,提示自立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构念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芪加真武汤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的作用,旨在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实验组:环磷酰胺(CTX)+芪加真武汤。阳性对照组:CTX+胸腺肽。病理模型组:CTX+生理盐水(NS)。正常对照组:NS+NS。实验组小鼠用芪加真武汤灌胃4周。第3周末前三组用环磷酰胺1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造成免疫抑制模型。第4周断头取血,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四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用3H-TdR渗入法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IL-2水平降低(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溶血素均降低(P<0.05)。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实验组显著提高IL-2(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及血清溶血素水平(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2、淋巴细胞转化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加真武汤颗粒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IL-2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