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前后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NT-p roBNP水平对急诊PCI术后左室重塑及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86例AMI患者,46例于胸痛发作12h内行PCI成功者为急诊PCI组,40例未进行PCI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院即刻、24h、72h、7天和30天时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同时于患者入院时、术后72h和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NT-p roBNP、LVEDVI、LVESVI及LVEF两组间相似(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入院后1d、7d和30d急诊PCI组NT-p roBNP浓度明显降低;NT-p roBNP水平呈单峰曲线,而对照组呈双峰曲线。相关分析表明,NT-proBNP水平可以预测近远期左心室重塑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急诊PCI可明显降低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塑,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其近远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2.
针对PID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局限性,利用其各自的优点,采用神经网络和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实现变频调速控制,得到了神经网络控制器模型和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运行的结果。仿真结果充分表明了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鲁棒性和跟随性,而且改善了原系统的动态特性,证明了该方法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下运用高频电切方法摘除大肠息肉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采用日本PENTAX3830MK电子肠镜配合olympusPSD-20型高频电烧灼器及附属设备,摘除大肠息肉,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80例中腺瘤性息肉130例(72.3%)、炎性息肉31例(17.2%)、不典型增生及腺瘤癌变患者19例(10.5%),一次治愈171例(95%),二次治愈9例(5%),其中穿孔1例。结论在电子肠镜下运用高频电切行大肠息肉摘除术,疗效可靠,病人易接受,可有效地防止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喉罩连接三通接头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BA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BAL的患儿38例,年龄2~13岁,随机分为三组:喉罩组(L组,n=14)和气管插管组(T组,n=12)在全麻快速诱导后分别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成功后连接三通接头,采用吸入全麻;面罩组(M组,n=12)采用静脉全麻,间断吸入七氟醚.观察患儿MAP、HR和SpO2变化,以及术中呛咳、体动发生情况.结果 M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均长于L组和T组(P<0.01).纤支镜通过隆突和灌洗时M组MAP和HR显著高于麻醉前,且明显高于L组和T组(P<0.01);SpO2明显降低(P<0.01).与M组比较,纤支镜插入气管后L组和T组SpO2明显升高(P<0.01).结论 喉罩连接三通接头全麻应用于小儿BAL,经过平稳,保证充分氧供.  相似文献   
25.
李国利  齐秉钧 《癌症》1992,11(5):349-351
用灭活的肿瘤杂交细胞(融合细胞)免疫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肝癌过程中的大鼠做实验。实验分三组:瘤苗免疫组、诱发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全程均为18周。实验结果:瘤苗免疫组18只大鼠无一只发生肝癌,而诱发对照组16只大鼠中有10只发生肝癌,其余6只也出现了癌前期病变。结果提示:肿瘤杂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抑或延迟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水成像(MRU)及常规磁共振(MRI)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泌尿系肿瘤患者,其中输尿管癌8例,肾盂癌4例,膀胱癌6例,输尿管转移瘤4例,肾癌1例.23例患者均行MRU及常规MRI检查,其中8例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KUB+IVP)检查,8例患者行CT+CTU检查.分析23例患者的IVP、CTU和MRU,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23例患者通过MRU并结合常规MRI可以从不同角度清楚描述泌尿系肿瘤的各种异常影像改变,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 (23/23),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5.6% (22/23).8例患者的IVP定位诊断率50% (4/8),定性诊断率37.5% (3/8).8例CTU患者的定位诊断率100% (8/8),定性诊断率为75.0% (6/8).结论 MRU结合常规MRI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高,无创且不受肾功能影响,可作为泌尿系肿瘤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8.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片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拉米夫定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9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105例,拉米夫定组104例。完成24周和48周治疗时,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40log10,病毒应答率为59.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54.3%,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71log10病毒应答率为61.9%,ALT复常率为54.3%,显著优于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拉米夫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可在病毒学及生物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9.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初学者入门难是历来的问题。当在世界进行中医药教育之时这一问题尤其突出。为此,阐述了关于中国大陆中医药大学所用教材与经典着作的关系。提倡及时准确地引用最新研究成果,并更新教材内容和对关于中药药用量与不良反应问题应予充分地关注。同时强调中西医学互参拟定治疗方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倡长远规划突出中医的特点,并有组织地收集有效病历的报道。以期中医药教育更趋至臻完善并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30.
VCu2 0 0 has been used clinically since 1 970 s.The occurrence of menorrhagiaafter insertion was rather high.Indomethacin VCu2 0 0 has been developed since1 983 .At first,the Indomethacin- releasing system was placed in each of the threecorners of IUD.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