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837篇
  免费   282164篇
  国内免费   37444篇
耳鼻咽喉   3185篇
儿科学   8428篇
妇产科学   5986篇
基础医学   98984篇
口腔科学   3473篇
临床医学   65918篇
内科学   111002篇
皮肤病学   6176篇
神经病学   28032篇
特种医学   147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53731篇
综合类   5849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24篇
预防医学   50993篇
眼科学   21080篇
药学   63282篇
  4篇
中国医学   48020篇
肿瘤学   19882篇
  2020年   6317篇
  2019年   13273篇
  2018年   17695篇
  2017年   18932篇
  2016年   15933篇
  2015年   14590篇
  2014年   14195篇
  2013年   14179篇
  2012年   18250篇
  2011年   19877篇
  2010年   18748篇
  2009年   25982篇
  2008年   15074篇
  2007年   11276篇
  2006年   10589篇
  2005年   20192篇
  2004年   28006篇
  2003年   22171篇
  2002年   13790篇
  2001年   14247篇
  2000年   8345篇
  1999年   13779篇
  1998年   14991篇
  1997年   14746篇
  1996年   15476篇
  1995年   15475篇
  1994年   15318篇
  1993年   14243篇
  1992年   13366篇
  1991年   12651篇
  1990年   11577篇
  1989年   11310篇
  1988年   10786篇
  1987年   10133篇
  1986年   9612篇
  1985年   8617篇
  1984年   6643篇
  1983年   6633篇
  1982年   7667篇
  1981年   7222篇
  1980年   6873篇
  1979年   6706篇
  1978年   5868篇
  1977年   6165篇
  1976年   5779篇
  1975年   5534篇
  1974年   5078篇
  1973年   4799篇
  1972年   4791篇
  1971年   41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miR-150-5p、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mRNA的表达及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诊断、中医证型判断的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57例及健康对照组19例,根据《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有关RA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断RA的中医证型。qPCR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miR-150-5p、SOCS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指标。双荧光素酶分析方法判断两者是否存在靶向关系。统计分析miR-150-5p、SOCS1 mRNA对RA疾病的诊断意义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外周血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下调,低于正常人群(t = -19.019,P < 0.05);其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升高,有下降趋势;患者外周血SOCS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低于正常人群(t = 5.333,P < 0.05);其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升高,有上升趋势。MiR-150-5p与SOCS1 mRNA有靶向结合关系(P < 0.05)。通过AUC曲线比较,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区分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8.1%、92.1%(AUC = 0.972,P < 0.05);SOCS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无法区分RA(AUC = 0.472,P > 0.05)。RA患者中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3.06,RA患者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的相对风险分别为8.33、250.00(P < 0.05)。结论 miR-150-5p、SOCS1 mRNA在RA患者中有差异性表达,且有靶向结合关系。miR-150-5p可能是RA的疾病诊断及中医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证型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观察“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对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患者头痛天数及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头痛程度将90例MO受试者区层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Ⅰ组施以“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外关和足临泣),治疗Ⅱ组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外关和足临泣),对照组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刺非经非穴点,每次留针30分钟,5次/周,共治疗20次。于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后的随访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头痛天数的变化情况以判定疗效,并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的肘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各组治疗前患者的头痛天数无显著差异( > 0.05),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的头痛天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 0.05);治疗Ⅰ组头痛天数的降低显著优于治疗Ⅱ组和对照组( < 0.001),治疗Ⅱ组头痛天数的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 < 0.05);②3组治疗前CGRP的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CGRP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 0.001),对照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CGRP的表达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 0.05);治疗Ⅰ组CGRP治疗结束4周随访的表达较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 0.01),治疗Ⅱ组CGRP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 0.01)。结论 ①八脉交会穴施以“龙虎交战”针法针刺能明显改善MO患者的头痛天数,同时降低MO患者血清CGRP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MO的机制之一;②非经非穴点的针刺效应无持续性,而八脉交会穴的针刺效应具有持续性;③八脉交会穴可以充分发挥复式针刺手法的治疗效应,提示我们在临床上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注意腧穴配伍,恰当的针刺手法更是提高临床疗效、事半功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不透明气泡层(OBL)产生的类型、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 年7 月1 日至8 月20 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行飞秒LASIK的患者154 例(300 眼)的临床资料,等效球镜度为(-5.88±1.51)D。飞秒激光采用Zeiss公司 Visumax飞秒激光仪,将术中产生的OBL分为瓣外OBL、瓣内快速OBL和瓣内慢速OBL。300 眼按角膜曲率平均K值分为A组(<42 D)、B组(42~46 D)和C组(>46 D);按角膜瓣的厚度分为D组(100 μm)、E组(110 μm)和F组(120 μm);按角膜厚度分为G组(<500 μm)、H组(500~540 μm)和I组(>540 μm)。统计不同角膜曲率、角膜瓣厚度、角膜厚度情况下3 种OBL产生的比例,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 眼均发生OBL。以瓣外OBL作为参照,角膜瓣越薄,越容易出现瓣内快速OBL(r=-0.719,P=0.034)和瓣内慢速OBL(r=-0.875,P=0.044)。以瓣内慢速OBL作为参照,角膜曲率越高,越容易出现瓣内快速OBL(r=0.923,P=0.046);角膜瓣越厚,越容易出现瓣外OBL(r=0.897,P=0.044)。结论:OBL的产生与角膜曲率、角膜瓣厚度、角膜厚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瓣外OBL、瓣内快速OBL和瓣内慢速OBL对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及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4.
慢性疼痛涉及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包括一些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的新兴学科,其体质分类、体病相关思想以及“辨体论治”的诊疗方法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的诊疗中。文章探讨了以中医体质学思想指导疼痛性疾病诊疗的若干理论问题,认为疼痛性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类型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辨治疼痛性疾病时要考虑患者体质因素。所施方药不仅要符合病证特点,也要针对患者体质类型。并列举国医大师王琦教授辨体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偏头痛、过敏性头痛等疼痛性疾病的案例加以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116.
张莹莹  王才智 《安徽医药》2016,37(5):550-553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70例为早破组,同期无胎膜早破7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早破组生殖道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率,母体发生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最常见的诱因,积极筛查及治疗孕妇生殖道感染可以减少相关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7.
丁伟  王邦宁 《安徽医药》2016,37(2):167-170
目的 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non-HDL-C)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25例疑诊或既往临床诊断CHD患者予以冠状动脉造影(CAG),将造影阴性的39例作为对照组(HC组),造影阳性的186例患者诊断为CHD,结合临床特点分为心绞痛组(AP组)122例和心肌梗死组(AMI组)64例。采用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测定患者全套血脂水平,探讨non-HDL-C及相关脂质成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同时对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达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0 mmol/L的AP组患者进行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的亚组分析。结果 AMI组non-HDL-C水平高于AP组及HC组,AP组non-HDL-C水平高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non-H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62,P<0.05);LDL-C控制达标的AP组患者,高non-HDL-C组(≥2.60 mmol/L)比低non-HDL-C组(<2.60 mmol/L)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non-HDL-C在评估LDL-C控制达标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上有一定价值,可作为LDL-C达标后心血管残余风险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8.
电子医疗数据已成为大数据时代开展药品安全主动监测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确认药品与不良事件是否存在关联,要回归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选取恰当的对照进行对比。本文主要阐述不同对照选取的原理、适用情形,介绍、评价并比较各种对照选取的思路与参数,引入对照选择批量化实现的进展性成果,以期为我国利用电子医疗数据开展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丰富,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发展成难治性IBS。目前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难治性IB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尚不多见。本文立足试验方案设计的“PICOS”原则,从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四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针刺辅助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要点。从选择特色优势病种、明确诊断标准、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干预方案、运用符合目标的安慰针刺、结合研究设计和目的选定结局指标几个角度,阐述试验相关环节设计的原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六味能消胶囊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口服脂必泰胶囊,1粒/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六味能消胶囊,1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流变学指标、血小板参数及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5.0%、9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非-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非-HDL-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而HDL-C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聚集指数(RCAI)、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均显著降低,而变形指数(RDI)值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V、HCT、RCAI、MPV、MAR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RDI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而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ET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能消胶囊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综合调脂作用显著,可明显纠正患者体内血流变学异常,改善血小板功能及微炎症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