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84篇
  免费   8944篇
  国内免费   6352篇
耳鼻咽喉   808篇
儿科学   1064篇
妇产科学   997篇
基础医学   9568篇
口腔科学   1494篇
临床医学   11039篇
内科学   12098篇
皮肤病学   810篇
神经病学   4735篇
特种医学   34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10085篇
综合类   17785篇
现状与发展   27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6531篇
眼科学   2071篇
药学   9729篇
  68篇
中国医学   5331篇
肿瘤学   7768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1243篇
  2022年   2821篇
  2021年   4257篇
  2020年   3340篇
  2019年   2630篇
  2018年   2958篇
  2017年   2911篇
  2016年   2680篇
  2015年   4259篇
  2014年   5232篇
  2013年   5041篇
  2012年   7561篇
  2011年   8140篇
  2010年   5636篇
  2009年   4663篇
  2008年   5633篇
  2007年   5528篇
  2006年   4986篇
  2005年   4706篇
  2004年   3118篇
  2003年   2768篇
  2002年   2196篇
  2001年   1756篇
  2000年   1775篇
  1999年   1669篇
  1998年   1001篇
  1997年   1021篇
  1996年   753篇
  1995年   730篇
  1994年   593篇
  1993年   431篇
  1992年   455篇
  1991年   462篇
  1990年   399篇
  1989年   321篇
  1988年   302篇
  1987年   284篇
  1986年   239篇
  1985年   180篇
  1984年   132篇
  1983年   88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47篇
  1978年   34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9篇
  197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81.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学和临床特点,以助于临床诊断,方法:观察24例经手术证实的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的X线片,CT,造影后CT,MRI等影像学资料中的影像改变,分析该组患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手术中的病理特点,结果:X线片,CT,及MRI中均可显示出骶骨的骨性改变,造影后CT囊肿内造影剂显影,MRI可以清楚的显示出囊肿呈长T1及T2信号,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结论:MRI是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的硬膜缺损所致。  相似文献   
982.
李靖  王全平  王哲  范宏斌  陶惠人 《医学争鸣》2001,22(11):1020-102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对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在SCI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20只3mo龄SD大鼠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0 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3wk后对骨骨进行取材料,应用原位凋亡法计数股骨髁部松质骨骨细胞的凋亡指数,对股骨髁部行透射电镜观察,采用双能线骨密度仪对各组大鼠的股骨髁部骨密度(BMD)进行测定,结果:SCI组BM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小梁骨中骨细胞凋亡比率显上升(P<0.001),透射电镜观察到SCI组骨细胞异梁色质凝聚,边集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征象,结论:骨细胞凋亡在SCI后骨质疏松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3.
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中角蛋白K14,16,17表达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樊平申  廖文俊  刘玉峰 《医学争鸣》2001,22(24):2250-2252
目的 研究心得安外涂所致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中角蛋白 K1 4,1 6 ,1 7表达水平的变化 ,从分子水平研究此种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 用 5 0 g· L- 1心得安乳剂外涂豚鼠耳背部皮肤诱导银屑病样动物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银屑病样皮损中角蛋白 K1 4,1 6 ,1 7的表达 .结果 心得安外涂所致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中角蛋白 K1 4,1 6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K1 7的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 心得安外涂所致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不仅在组织病理学而且在分子水平上与人类银屑病皮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84.
报道采用手法复位为主,收治双colles骨折31例,治疗效果良好。并分析了双coiles骨折受伤机制,对治疗中复位、固定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85.
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军涛  陈璧  汤朝武 《医学争鸣》2001,22(6):525-527
目的 探讨来自政治家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三种组织均采用组织块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采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分别利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H-胸腺嘧啶掺入及^3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观察细胞的增殖,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等情况。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后两者之间有一定区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其生物学行为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86.
下消化道出血22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0 引言 下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的常见病 ,是指十二指肠空肠移行部 ,屈氏韧带以下的小肠和大肠疾病引起的肠道出血 .有人认为一般不包括痔和肛裂出血 [1 ] .临床最常见为慢性出血 ,但有时出血量大危及生命 ,需要做紧急处理 ,现将我院1992 - 0 1/ 1999- 0 8门诊及病房收治的 2 2 1例下消化道出血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 12 0例 ,女 10 1例 ,年龄 14~ 72 (平均 42 )岁 ,病程 16 h~ 10 a.患者分别以脓血便、暗红色血便、鲜血便或果酱色血便为主诉前来就诊 ,其中有休克症状的大出血者6例 .血 Hb<110 g·L- 1 40例 ,<80 g·L- 1…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PTCA Stent)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4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术后QTd及QTcd均明显减少(P<0.01),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单支病变QTd及QTcd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多支病变(P<0.01)。9例伴室性心律失常者术后该症状消失。结论:冠心病患者QTd及TQ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988.
子宫内膜癌PCNA表达和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MC)增殖活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子宫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us antigen,PCNA)、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含量。结果:PCNA在对照组和EM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82.4%,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分化程度的EMC中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但PCNA阳性指数(PI)评分,WD明显低于MD,LD,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与EMC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52,P<0.01);PCNA PI评分与EMC临床期别之间呈正相关(r=0.55,P<0.01)。EMC中ER,PR阳性例数分别为49例(66.2%)和56例(75.7%),PCNA表达与ER,PR受体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P<0.05)和-0.51(P<0.05)。结论:ER和PR阳性、PCNA PI评分较低的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异型性小;反之,表现为侵犯邻近组织、扩散、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ER,PR和PCNA表达之间有明显互补性。PCNA表达结合ER,PR检测具有方法简单、组织无需特殊处理等特点,适于对常规病理切片作回顾性研究,对鉴别肿瘤性质、预测预后均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PSA(F-PSA)和总PSA(T-PSA)及游离态/总(F/T)PSA比值作为前列腺疾病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Abbott公司AxSYM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自动检测未经治疗的84例前列腺增生(BPH)病人和29例前列腺癌病人血清F-PSA和T-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F/T百分率值在前列腺癌组中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01)。若总PSA限定于4~10μg/L范围内,应用F/T百分率值可区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P<0.01),而两组总PS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F/T百分率值可用于区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总PSA在4~10μg/L范围时,应用F/T百分率值较总PSA为佳。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