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62篇
  免费   2067篇
  国内免费   1175篇
耳鼻咽喉   151篇
儿科学   350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1288篇
口腔科学   418篇
临床医学   2316篇
内科学   1645篇
皮肤病学   160篇
神经病学   552篇
特种医学   756篇
外科学   1823篇
综合类   5029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2099篇
眼科学   295篇
药学   2254篇
  25篇
中国医学   1850篇
肿瘤学   1055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802篇
  2021年   1044篇
  2020年   799篇
  2019年   501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607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908篇
  2014年   1054篇
  2013年   1144篇
  2012年   1783篇
  2011年   1780篇
  2010年   1656篇
  2009年   1316篇
  2008年   1520篇
  2007年   1350篇
  2006年   1207篇
  2005年   901篇
  2004年   654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修订完善儿咳灵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鉴别浙贝母;采用HPLC测定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和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 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280 nm(黄芩苷),柱温30 ℃。结果浙贝母的TLC鉴别法专属性强,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麻黄碱在1.050~10.5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1%(RSD=1.50%,n=9);苦杏仁苷在5.220~52.2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6%(RSD=0.81%,n=9);黄芩苷在20.050~200.5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4%(RSD=0.94%,n=9)。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儿咳灵糖浆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92.
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技术与鉴定方法,为开展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取猪的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光镜与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猪的胸导管内皮细胞具有一般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征。在细胞消化过程中,应用0.1~1.0mg/mL的多聚赖氨酸喷涂培养皿有利于细胞生长。在培养的细胞中,采用VEGFR-3和LYVE-1因子鉴定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可靠。综合法纯化淋巴管内皮细胞,获得较纯的内皮细胞。结论猪的胸导管是淋巴管内皮细胞培养的较理想来源;建立了稳定可行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93.
Myostatin在小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萎缩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晨昕  吴欣  刘梅  丁斐 《解剖学杂志》2006,29(2):146-149
目的:分析myostatin在腓肠肌失神经支配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肌萎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横断术制备小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失神经支配不同时段腓肠肌myosta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失神经前后肌肉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进行比较。结果:失神经支配1 d时,腓肠肌myostatin mRNA迅速上升,3 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而相应蛋白水平逐渐增高,7 d达到高峰继而逐渐下降,至56 d时mRNA和蛋白水平仍略高于正常水平。结论:腓肠肌失神经支配萎缩过程中myostatin的表达变化是一重要的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介绍简易石膏床方法行石膏矫形治疗幼儿特发性脊柱侧弯,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5例幼儿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9.7个月(17~53个月),其中男童10例,女童15例,共行石膏矫形105次。应用去旋转石膏矫形方法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采用简易石膏床对患儿进行石膏矫形,测量并记录石膏矫形前后脊柱正位X线片上Cobb角改变情况,并对所有患儿按照性别及年龄是否≤2岁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25例患儿石膏矫形治疗前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角度为(39.1±9.1)°,经过第1次石膏矫形后平均角度为(22.3±5.0)°,末次随访时平均角度为(20.3±4.3)°。第1次石膏矫形后Cobb角与矫形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5,P<0.05)。随访终点时Cobb角与矫形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53,P<0.05)。不同性别分组随访终点时Cobb角矫正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0,P=0.945)。不同年龄分组随访终点时Cobb角矫正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3,P=0.471)。结论我们采用的简易石膏床方法结合去旋转技术进行石膏矫形可以纠正幼儿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的Cobb角,性别和年龄因素未对矫正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6.
背景与目的: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3.5万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5年和10年观察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为了解我国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研究纳入200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35 872例,通过查阅患者复诊病史、电话随访和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生存随访资料,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3、5和10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根据年龄组、性别、首次治疗时期各亚组分别描述。结果:所有患者经中位4.7年随访后,5和10年OS分别为92.5%和83.0%,相应DFS分别为86.6%、77.0%。不同年龄段患者OS和D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OS和D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3—2005年、2006—2008年、2009—2011年、2012—2014年、2015—2017年各时期患者5年OS和DFS分别为85.8%、92.0%、92.1%、92.9%、93.8% 和70.2%、84.7%、86.0%、87.8%、90.1%;2003—2005年、2006—2008年患者10年OS分别为71.0%、82.6%,DFS分别为56.0%、75.2%,后3年相比前3年分别提升了11.6%和19.2%。结论:首次报告国内乳腺癌患者的10年长期生存结果,发现2003—2017年乳腺癌患者OS和DFS呈明显的增长趋势,预后和长期生存正在不断改善,可能与筛查应用早诊早治以及临床治疗方法的进步有关。35岁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稍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ERCC1、TYMS、TUBB3基因表达与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6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IIa-IIIa期;检测肿瘤组织ERCC1、TYMS、TUBB3 mRNA表达水平。术后患者分为个体化化疗组和标准化疗组,个体化组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化疗方案(CF/DCF/TC方案)进行化疗,标准组应用CF方案化疗,所有患者长期随访,统计化疗不良反应及生存数据。结果:肿瘤组织中ERCC1、TYMS、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7%、51%,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总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及三年生存率为分别为90.57%,72.45%和59.77%。生存曲线分析提示:0项基因阳性组预后最佳(P<0.05),而1项、2项和3项基因阳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个体化化疗组的III/IV级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化疗组(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中ERCC1、TYMS、TUBB3表达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其高表达患者预后欠佳。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化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不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方法,较传统的功能性颈清除术更美观性,颈部功能保留更完善。如何更好的完成该手术,降低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外科医师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分层解剖在DTC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08-05-01—2019-03-31因DTC行甲状腺切除加Ⅱ~Ⅵ区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的45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分层解剖法多功能保留手术组(A组,235例)和常规多功能保留手术组(B组,222例)。记录2组的手术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和出院时间等。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7.85±14.65)和(136.80±14.65)min,t=-6.529,P<0.001;出血量分别为(34.38±14.44)和(48.02±18.88)mL,t=-8.705,P<0.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57±1.41)和(11.59±2.21)d,t=-17.46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比B组更少,声音嘶哑发生率分别为1.28%(3/235)和4.50%(10/222),χ^2=4.304,P=0.038;皮缘坏死发生率分别为0.43%(1/235)和4.05%(9/222),χ^2=7.022,P=0.008;低血钙发生率分别为5.11%(12/235)和13.51%(30/222),χ^2=9.668,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解剖法多功能保留手术不破坏解剖层次界限,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其在甲状腺癌多功能保留的颈淋巴结清除术中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99.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外科治疗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增强脊柱稳定、控制肿瘤复发、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随着脊柱转移瘤治疗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科医师亟需掌握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的进展和原则。本文针对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术前检查与评估、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围手术期管理三个维度进行总结,以期为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规范诊疗流程,进而提高脊柱转移瘤的外科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