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1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415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14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369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823篇
内科学   499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79篇
特种医学   236篇
外科学   617篇
综合类   1764篇
预防医学   733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790篇
  5篇
中国医学   715篇
肿瘤学   26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703篇
  2011年   746篇
  2010年   677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内镜下交通支结扎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0例(56条)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行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对术后溃疡愈合情况进行1~3年随访。 结果:55条下肢溃疡在10~49d内愈合,1条90d未愈,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随访1~3年,6个月后复发1例,抗炎换药后愈合。18个月后2条复发,再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 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精浆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对精子顶体酶、精浆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精浆AsAb阳性不育者40例,对照组为40例正常生育男性。通过吸光度变化分别计算顶体酶活力(BAEE/ADH联合法)、NOS活力(氧化还原反应)、SOD活力(黄嘌呤氧化酶法)。结果:精浆As-Ab阳性组与正常生育组比较,精子顶体酶活力明显降低(P<0.01),NOS活力明显升高(P<0.01),精浆中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精浆AsAb阳性引起不育可能与精子顶体酶、精浆中SOD及NOS活力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3.
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24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面神经下颊支,制成15mm的兔面神经下颊支缺损模型。左侧用甲壳素涂层聚丙交脂-乙交脂共聚物[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神经导管修复;右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术后5周、10周和14周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查、组织学、电镜观察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5周观察到神经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再生神经发育不成熟;右侧自体神经修复近段有髓神经纤维均匀疏散分布,远段未见明显再生神经束形成。术后14周左侧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电生理检查结果表明自体神经修复侧再生神经质量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神经修复再生纤维密度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自体神经修复侧近段神经髓鞘部分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纤维束形成少,面肌联带运动程度较导管修复侧严重。结论: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沙林染毒大鼠脑组织梨状皮质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沙林染毒模型,常规治疗后经鼻给予NGF或生理盐水,24 h后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梨状皮质区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鼻给予生理盐水的大鼠梨状皮质区可见较多变性、坏死的神经元,神经元数量[(404.75±25.17)个/mm2]明显减少(39.44%);而经鼻给予NGF组变性、坏死的神经元较少,神经元数量[(651.94±36.02)个/mm2]减少不明显.结论 经鼻给予NGF可以减轻沙林染毒大鼠梨状皮质区损伤程度.经鼻给予NGF有可能成为针对沙林所致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男性创伤性尿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男性创伤性尿道狭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14例同时联合尿道造影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超声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14例联合检查中,造影检查有2例前尿道狭窄漏诊,2例狭窄近侧结石未发现,2例正常后尿道误诊为狭窄,2例后尿道狭窄长度不能估计;2例会阴部瘘管造影清晰显示而超声显示不佳。结论超声在狭窄定位、长度测量、瘢痕范围估测及显示继发结石等方面优于造影,造影显示瘘管清晰,必要时两者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6.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MMN患者及16名健康对照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记录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面积、位相和时限,进行对比分析,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或暂时性离散(TD),并有选择性地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可见有一根以上运动神经或至少一根运动神经的一个以上部位出现CB或CD。其中13例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出现CB,3例以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远端出现CB首发,随病情进展出现下肢腓深神经CB。仅有2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稍有减慢,波幅略有降低。16例患者神经受累区域以下所支配肌肉肌电图检查见有神经源性损害。结论MMN是一种以远端神经受累为主的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MMN起重要作用,CB是MMN的主要神经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慢性胃炎伴萎缩者16例,伴肠化生者15例,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14例,胃癌19例共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采用S-P法检测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蛋白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hTERT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5.00%、46.67%、64.29%和78.95%,呈递增趋势。Hp阳性患者hTERT蛋白表达率为77.42%,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33.33%,P<0.01)。(2)Hp阳性伴hTERT蛋白阳性患者细胞凋亡指数为9.57±5.01,显著高于Hp阴性伴hTERT蛋白阳性患者(6.01±5.31,P<0.05)。结论(1)端粒酶激活可能参与了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全过程。Hp感染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是激活端粒酶的重要机制之一。(2)Hp感染既可激活端粒酶,引发细胞永生化,又可以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进而增加了胃黏膜的不稳定性和癌变的危险性,这可能是Hp致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建立了竞争抑制性酶联免疲吸附试验方法(CI—ELISA)以定量测定三硝基甲苯(TNT)血红蛋白加合物,该法的线性范围0.5 ng·ml~(-1)~1μg·ml~(-1),每个样品最小可测值为0.05 ng;批内变异系数8.0%左右,批间变异系数约为15.0%;正常大鼠血浆和血红蛋白溶液中外加2-氨基-4,6-二硝基甲笨(2A)或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A)的回收率为84~101%,用此法首次检测TNT染毒大鼠中血红蛋白加合物,证实TNT血红蛋白加舍物水平与染毒剂量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并可存留较长时间;反复染毒时,血红蛋白中2A,4A量有明显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29.
三七总皂甙(PNS)能抑制心肌总ATP酶活力,但对Na~( )-K~( )-ATP酶无明显影响。三七皂甙单体Rb_1及Rg_1对心肌总ATP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但Rb_1的抑制效力显著大于Rg_1·Rb_1能抑制豚鼠离体心房肌的自律性和收缩性,Rg_1也能抑制豚鼠离体心房肌的自律性,但对心房肌的收缩性却无明显影响。提示PNS抑制心肌收缩力这一作用的主要有效成份是Rb_1·  相似文献   
30.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心率与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运动伪影的关系,及MS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MSCT冠脉成像检查,分析扫描时心率与冠脉运动伪影的关系;其中37例同时行常规冠脉造影(简称冠造)检查,对比分析2种检查结果。结果扫描时心率≤55次/min、56~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70次/min组有运动伪影的冠脉节段分别占冠脉总数的0.1%(1/759)、1.1%(7/649)、2.5%(10/407)、42.6%(103/242)和75.5%(108/143);以常规冠造作为金标准,MSCT诊断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2%、96.0%、83.8%、94.6%。扫描时心率与冠脉运动伪影的数量显著相关(r=0.655,P=0.000)。结论MSCT能较准确诊断冠脉50%以上的狭窄,是无创性诊断冠脉狭窄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