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83篇
  免费   4414篇
  国内免费   2988篇
耳鼻咽喉   368篇
儿科学   723篇
妇产科学   434篇
基础医学   3950篇
口腔科学   900篇
临床医学   5413篇
内科学   5084篇
皮肤病学   381篇
神经病学   1504篇
特种医学   13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3290篇
综合类   8597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758篇
眼科学   1086篇
药学   4756篇
  57篇
中国医学   2860篇
肿瘤学   3035篇
  2024年   220篇
  2023年   781篇
  2022年   2063篇
  2021年   2471篇
  2020年   2087篇
  2019年   1389篇
  2018年   1438篇
  2017年   1440篇
  2016年   1302篇
  2015年   2094篇
  2014年   2460篇
  2013年   2427篇
  2012年   3416篇
  2011年   3500篇
  2010年   2491篇
  2009年   2005篇
  2008年   2172篇
  2007年   2147篇
  2006年   2008篇
  2005年   1813篇
  2004年   1146篇
  2003年   1032篇
  2002年   796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651篇
  1999年   689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429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Cyclin D1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胃癌分型、分期、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期胃癌共5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组织中cyclin D1和VEGF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cyclin D1阳性表达率(47.4%)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0.0%);cyclin D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及TNM分期无关。胃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77.2%)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5.0%);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TNM分期均密切相关。在胃癌组织中,cyclin D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yclin D1、VEGF均阳性组以Ⅲb期和Ⅳ期患者多,cyclin D1、VEGF均阴性组以Ⅰa Ⅰb和Ⅱ Ⅲa期患者多。结论 cyclin D1过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是胃癌发生过程中1个较早期的分子事件。VEGF促进胃癌的增长,促使肿瘤向黏膜深层浸润并向远处转移。cyclin D1和VEGF在胃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其表达与TNM分期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手术治疗及评估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2.
头颈部神经鞘瘤2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头颈部神经鞘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1969年7月~2002年9月共收治头颈部神经鞘瘤342例,占全身神经鞘瘤的58.6%(342/584),随访275例,随访率80.4%.结果:术前诊断为神经鞘瘤者仅为184例,误诊率为33.1%(91/275).本组7例复发(包括3例恶性),肿瘤发生最多的神经为交感神经、臂丛神经和迷走神经.结论:神经鞘瘤60.0%左右发生在头颈部.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极少(3/275).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恶性神经鞘瘤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3.
PURPOS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apy with a DNA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is effective in achieving demethylation and gene re-expression in tumor DNA in patients. METHODS: Biopsy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tumors, enrolled on a clinical trial of 5-azacitidine, within 72 hours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last infusion of the first cycle of therapy, and compared to pretreatment specimens. 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assess demethylation and gene re-expression. RESULTS: Substantial degrees of demethylation were detected in all latent and lytic Epstein-Barr virus promoters examined. Immunohistochemistry suggested activation of a previously silent viral antigen expression in one instance. CONCLUSION: Pharmacologic reversal of dense CpG methylation in tumor tissue can be achieved i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4.
Objective Discussion of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non-palpable TO breast cancer. Methods Between 1978 and 1997, 9,980 female patients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of which 276 were determined to have TO breast cancer. Most TO breast cancers could be detected promptly with careful examination of presenting symptoms, such as nipple discharge, local thickening of the breast, nipple erosion, nipple retraction and postmenopausal mastalgia, while 12 cases were detected by routine mammography of the contralateral breast.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and their tissue subjected to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Most cases (73.0%) were noninvasive or early invasive carcinoma. Axillary lymph nodes metastases were found in 7.69% of 234 mastectomy cases. Conclusion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f the tumor was in an early stage. The 5-, 10-, 15-years survival rates were 98.1%, 94.6% and 90.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5.
抗癌作用新靶点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靶点分子或某种发生发展机制来设计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因此,针对这些新靶点进行药物设计可以使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产生一次新的革命.本综述旨在讨论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潜在的新靶点以及它们相应的抑制剂或拮抗剂.  相似文献   
176.
鲨肝活性肽的免疫调节和抗细胞凋亡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选择鲨肝活性肽 (SHAP)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并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检测SHAP对其分泌IFN α和IFN γ的影响 ;用环磷酰胺 (Cy)建立免疫低下模型 ,检测SHAP对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及血清IL 2水平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SHAP对对乙酰氨基酚 (AAP)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用Fas单克隆抗体诱导小鼠暴发性肝炎和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 1的增殖 ,用SHAP处理后 ,分析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的水平及SMMC772 1增殖的变化情况。结果 SHAP能够有效诱导PBMC分泌IFN α和IFN γ ,促进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和提高血清IL 2的水平 ,显著降低AAP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5 0mg·L- 1的SHAP可消除 5mg·L- 1Fas单克隆抗体对SMMC772 1增殖的抑制作用。 3mg·kg- 1的SHAP能显著降低Fas单克隆抗体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的血清GPT水平。结论 SHAP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可能是SHAP防治肝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7.
目的分析趋化性细胞因子 SDF- 1α、 IP- 10、 KC、 MCP- 1和 RANTES在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 MTEC1、 MTDC、 D2SC、 MTECB、 TEC 1C8、 TNC及原代培养胸腺基质细胞的半定量表达情况,并检测重组的趋化性细胞因子纯品 SDF- 1α、 IP- 10、 MCP- 1和 RANTES对小鼠胸腺细胞的趋化活性。方法以β- actin为内对照,用 RT- PCR方法,对上述 5种趋化性细胞因子进行 30个循环 PCR扩增,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扩增结果 ,并对各电泳带进行积分光密度扫描分析。用 Boyden小室法检测重组趋化性细胞因子 SDF- 1α、 IP- 10、 MCP- 1和 RANTES对全胸腺细胞的趋化活性,并计算其趋化指数。结果 SDF- 1α、 IP- 10、 KC、 MCP- 1和 RANTES在被检测胸腺基质细胞系的表达谱不同,表达强度亦有差异。 SDF- 1α和 MCP- 1在 D2SC和 TEC 1C8中未出现可见扩增条带;在 TEC 1C8中也未见 KC的扩增条带。重组趋化性细胞因子 SDF- 1α、 IP- 10、 MCP- 1和 RANTES对胸腺细胞的趋化指数分别为 3.7、 4.5、 6.2和 2.6。结论不同的胸腺基质细胞系,其趋化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谱和表达强度不同, 4种重组趋化性细胞因子对胸腺细胞表现出不同的趋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8.
卵巢上皮性癌155例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与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70年1月至199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55例卵巢上皮性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诊断并按FIGO分期标准进行分期,42例行2次手术,4例行3次手术。除6例外,余149例均于手术后行化疗,32例于第2次术后再次行化疗,9例因复发再次化疗。结果:2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2.4%、87.0%、70.6%;Ⅱ期91.9%、63.6%、47.8%;Ⅲ期59.9%、38.2%、19.2%;Ⅳ期25.0%、25.0%、0.0%(P<0.001)。6例未化疗者均在术后2年内死亡。结果表明,预后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残留癌灶大小有关。5年生存率中,Ⅰ期为87.0%和Ⅲ期为38.2%(P<0.001);G1的5年生存率为95.9%,G3为11.8%(P<0.001);无残留癌灶者为97.6%,残留癌灶>2cm者为21.2%(P<0.001)。结论:在卵巢上皮性癌初次手术时残留癌灶<2cm,并于术后尽早开始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与钙磷陶瓷(BGC)复合后形成骨组织的生物学机制,为形成组织工程化新生骨组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BMSC与BGC复合植入动物体内后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观察其成骨过程。结果 一定浓度的BMSC与BGC复合植入动物体内可产生成熟新生骨组织,其成骨过程与局部血运、材料孔隙、孔径有关。结论 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可以形成新生骨组织,为进一步研究组织工程化新生组织的体内移植手段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相似文献   
180.
朱熹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 ,其“明人伦”、“教有成法”、居敬持志等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