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65篇
  免费   2720篇
  国内免费   1356篇
耳鼻咽喉   364篇
儿科学   475篇
妇产科学   317篇
基础医学   2134篇
口腔科学   727篇
临床医学   3663篇
内科学   3093篇
皮肤病学   290篇
神经病学   796篇
特种医学   1196篇
外科学   3318篇
综合类   7323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3243篇
眼科学   336篇
药学   3485篇
  31篇
中国医学   2243篇
肿瘤学   1502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728篇
  2021年   1092篇
  2020年   920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716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1085篇
  2014年   1435篇
  2013年   1749篇
  2012年   2645篇
  2011年   2669篇
  2010年   2392篇
  2009年   2171篇
  2008年   2232篇
  2007年   2272篇
  2006年   2104篇
  2005年   1583篇
  2004年   1332篇
  2003年   1323篇
  2002年   1061篇
  2001年   960篇
  2000年   668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房纤颤的高危因素及其对围术期护理的影响.方法总结食管癌术后发生房颤的病人63例,并与同期手术的126例未发生房颤的食管癌术后病人做对照,分析可能导致房颤的高危因素,比较2组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死亡率.结果房颤组中年龄在65岁以上、男性、术前合并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0.01)病人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人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颤组中并发氧饱和度低和胸胃扩张的病人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热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与对照组的围术期死亡率(x2=0.51,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t=4.8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男性以及术前合并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在行食管癌术后容易发生心房纤颤,术后低氧饱和度、胸胃扩张是诱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房颤不会增加围术期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大鼠肝右叶血供干预分别建立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的磁共振成像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体重为250-300克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只,分别行肝右叶门静脉和肝动脉结扎术、门静脉结扎术及假手术,各组在术后3 h及1、3、7和14 d分别处死6只大鼠,取肝脏标本送病理及电镜检查。结果: A组30只大鼠肝右叶发生凝固性坏死,光镜及电镜下均呈典型的坏死改变,TUNEL染色呈阴性;B组30只大鼠肝右叶发生小灶性凋亡,光镜下可见肝细胞核固缩改变,电镜下见肝组织核边集和凋亡小体,TUNEL染色呈阳性改变。术后3 h 即可见凋亡细胞,24 h时凋亡细胞数最多,7 d后肝组织开始发生小灶性坏死;C组30只大鼠肝右叶未发生凋亡和坏死的病理改变。结论:大鼠肝右叶门静脉和肝动脉双结扎可建立胆脏凝固性坏死模型,单纯肝右叶门静脉结扎能构建肝细胞小灶性凋亡模型。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从福参Angelica morii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大孔树脂、聚酰胺、硅胶柱层析,LH-20、重结晶等纯化,对福参饮片进行系统提取分离;运用波谱学方法及理化常数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正丁醇和水部分分离到6个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升麻索苷(prim-O-glucosylcimifugin,Ⅰ)、紫花前胡苷(marmesinin,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 7-O0-β-D-glucoside,Ⅲ)、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ute—olin 7-O-β-D-glucoside,Ⅳ),umbeliferone 7-apiosylglucoside(V)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Ⅲ首次从当归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84.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心脏三维重建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的心脏进行三维重建,为心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心脏部分的薄层断面(层厚1.0mm)输入SGI工作站,经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平滑处理和三维显示等步骤,完成对心脏结构的三维重建。结果 本研究完整地重建出了心脏结构,重建的结构能够以多结构、多彩色实体模型方式显示,可显示心脏内部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可在三维空间伴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论 重建出的三维图像清晰地显示了心脏内部和整体的结构,实现了心脏的二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8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肿瘤。过去由于受病理诊断技术的限制,易误诊为平滑肌瘤或肉瘤。我科1999年1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2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0~76岁,平均62.5岁。其中40岁以上23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86.
反义AKT2 RNA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反义AKT2RNA对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抑制效用。方法 将逆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的反义AKT2构建体转染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系,应用蛋白印记确定基因转染前后AKT2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与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评价肿瘤细胞转染前后的增殖活性。进一步应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观察脂质体介导pLXSN、pLXSN-AS-AKT2基因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在28d的观察期内定期测量皮下肿瘤体积,对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AKT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比较。结果 脂质体介导pLXSN-AS-AKT2可显著抑制U251细胞AKT2表达。与对照组和pLXSN转染组比较,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AK—AKT2转染组进入S期的细胞数减少了8.5%~8.9%,而进入G0+G1期细胞则增加了7.9%~8.6%。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显示对照组和pLXSN转染组细胞呈正常形态贴壁生长,而AS~AKT2转染组细胞不能贴壁生长,呈团块状簇集生长。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实验显示pLXSN-AS-AKT2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生长,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AS-AKT2转染组AKT2表达下降而GFAP表达上调。结论 体内外实验证明反义AKT2方法在抗胶质瘤增殖方面作用重要,AKT2可作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优选靶标。  相似文献   
87.
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24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面神经下颊支,制成15mm的兔面神经下颊支缺损模型。左侧用甲壳素涂层聚丙交脂-乙交脂共聚物[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神经导管修复;右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术后5周、10周和14周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查、组织学、电镜观察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5周观察到神经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再生神经发育不成熟;右侧自体神经修复近段有髓神经纤维均匀疏散分布,远段未见明显再生神经束形成。术后14周左侧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电生理检查结果表明自体神经修复侧再生神经质量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神经修复再生纤维密度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自体神经修复侧近段神经髓鞘部分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纤维束形成少,面肌联带运动程度较导管修复侧严重。结论: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88.
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植入后的电极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访耳蜗植入后出现蜗外电极或坏损电极的情况,评价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的有效性。方法:1998年6月至2002年8月53例Nucleus CI24M型耳蜗植入者,在术中及术后映射调图时进行电极阻抗测试,确定有无电极坏损及其坏损时间。开机时拍摄耳蜗位X线平片,确定电极是否完全植入。分析手术过程和术者经验对电极有效性的影响。结果:电极出现坏损的比例为13.2%,电极在术中插拔两次以上而造成电极坏损的危险度为0.4656。4年累积生存率达96.2%。不完全植入的比例为15.1%,其中又以耳蜗形态异常者居多(7/11)。结论:Nucleus CI24M型植入体在开机1~4年内的可靠性较高。电极序列在术中插拔两次以上,是导致电极坏损的主要原因。患者耳蜗的纤维化、畸形以及术者经验等因素可能导致电极不完全插入。  相似文献   
89.
寻找有效的抗原表位是近期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免疫学特性使其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中一个吸引人的目标。从人和鼠系统获得的数据证实,细胞毒淋巴细胞(CTL)能识别hTERT特异的肽并杀死多种组织类型hTERT表达的肿瘤细胞。由于hTERT在人肿瘤组织中的广泛表达,在极少正常组织的低水平表达,临床试验已开始检验将hTERT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目标的可行程度。近期树突状细胞(DC)转运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筛选抗原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筛选早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与大鼠正常肝脏组织、轻度肝纤维化组织、重度肝纤维化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从SSH构建的大鼠轻度和重度肝纤维化中两个差异cDNA文库中挑选1 000条上调显著的基因,与正常大鼠4 136条基因克隆制作成一张芯片,筛选持续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相关基因.结果:获得与HSC持续活化相关的上调基因633条,下调基因715条,其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SGK)在正常大鼠基因克隆和2、8周SSH上调差异基因中均呈上调信号.结论:联合应用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是筛选和鉴定不同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快速、经济和有效方法;SGK可能作为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细胞磷酸化级联反应的一个功能性交汇点,参与了肝星状细胞的早期活化和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