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34篇
  免费   2781篇
  国内免费   1437篇
耳鼻咽喉   193篇
儿科学   429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1418篇
口腔科学   368篇
临床医学   2934篇
内科学   2251篇
皮肤病学   194篇
神经病学   587篇
特种医学   888篇
外科学   1963篇
综合类   7390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112篇
眼科学   246篇
药学   2802篇
  42篇
中国医学   2810篇
肿瘤学   1230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827篇
  2021年   1031篇
  2020年   930篇
  2019年   508篇
  2018年   535篇
  2017年   707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994篇
  2014年   1383篇
  2013年   1645篇
  2012年   2446篇
  2011年   2454篇
  2010年   2221篇
  2009年   2029篇
  2008年   1997篇
  2007年   1990篇
  2006年   1752篇
  2005年   1288篇
  2004年   910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470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调查县级医院医生对癌痛治疗认知现状,并分析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生癌痛治疗认知调查问卷对贵港市6家县级二级甲等医院医生进行调查。结果已培训医生对癌痛治疗基础知识、麻醉药品成瘾性、按时给药方法、吗啡类药物使用等的认知程度高于未培训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市县级医院医生对癌痛治疗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建议继续加强县级医院医生对癌痛治疗的培训。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16号尖头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围术期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普外科就诊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均分为采用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观察组和采用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术后疼痛评分,留置过程中出现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有助于改善导尿情况。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银杏内生真菌在浙江天目山地区和建德地区以及在同一地区雄株与雌株银杏中的种群结构。方法利用PDA培养基对采集自天目山地区和建德地区以及天目山地区雄株和雌株的银杏内生真菌分别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菌株群落的培养特征及5.8S和ITS区片段序列相似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天目山地区和建德地区分别分离得到440、382株内生真菌。天目山地区内生真菌归属到9目、14科、19属、28种;建德地区内生真菌归属到8目、10科、11属、26种。银杏各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按由多到少排序:枝条>树皮>叶。天目山地区雄株银杏内生真菌在定殖率和菌株个数上均高于雌株银杏。结论银杏内生真菌具有极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天目山地区银杏内生真菌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多于建德地区。天目山地区雌雄株银杏在菌种种类和数量上存在差异,雄株银杏内生真菌在菌种数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专责护理模式在脊髓患者便秘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组给予专责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前、出院后半年的排便管理有效率、排便管理合作程度。结果干预组出院时、出院后半年的排便管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时、出院后半年的排便管理合作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责护理能够提高排便管理的有效性和患者在排便管理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灵芝调控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和筛选灵芝有效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从GeneCards、DrugBank、OMIM、PharmGKB、TDD数据库中获取免疫调控相关靶点,整合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核心成分。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蛋白。利用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取灵芝活性成分43个,作用靶点499个,免疫相关靶点12 454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483个。KEGG通路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AMP信号通路、蛋白多糖与癌症等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参与脂质代谢过程的调节、肽基-丝氨酸磷酸化、肽基-丝氨酸修饰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研究构建的灵芝“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灵芝多成分、多靶点的复杂作用机制,为灵芝的临床应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JP)临床特征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J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7个月~12岁,中位年龄5岁。均为结直肠单发JP。对其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40例JP生长部位在直肠23例(57.50%),乙状结肠12例(30.00%),降结肠3例(7.50%),横结肠1例(2.50%),升结肠1例(2.50%)。息肉直径≤0.5 cm者2例(5.00%),0.6~1.0 cm者17例(42.50%),1.1~2.0 cm者15例(37.50%),>2.0 cm者6例(15.00%)。直径最小为0.5 cm,最大为5.0 cm。山田分型为Ⅳ型19例(47.50%),Ⅲ型11例(27.50%),Ⅱ型9例(22.50%),Ⅰ型1例(2.50%)。40例标本中有17例(42.50%)提示有慢性炎症改变,18例(45.00%)见小脓肿形成,未发现不典型增生及息肉恶变情况。本组患儿除2例术后10 d内偶有少量便血外,其余均无感染、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个月后临床症状均消失。9例轻度贫血患儿术后2个月复查血红蛋白均恢复正常。22例术后复查肠镜,未见复发。结论 儿童结直肠JP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EMR+金属夹治疗JP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江苏省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 380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57%,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0.07%、10.36%;其中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30%,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等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20%,对氨苄西林、诺氟沙星等耐药率均较高。结论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构成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建议选用病原菌表现较低耐药性的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药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P130cas(Crk associated substrate)在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压低氧组。正常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下饲养28天,低压低氧组在低压低氧舱(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000米高度)饲养28天。右心导管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ELISA方法测定每组大鼠血清中P130cas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肺动脉中P130cas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肺组织中P130cas蛋白表达量。结果低压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达到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低压低氧组P130cas在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P130cas可能参与了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早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early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老年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西部战区总医院282例老年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行1∶1匹配,最终分为早期TIPS组(治疗组)及内镜下套扎组(对照组)各60例纳入研究;Kaplan-Meier曲线计算两组累计再出血率、累计生存率、累计肝性脑病发生率,组间率比较采用对数秩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2、24个月累计再出血率分别为3.7%vs 28.8%、10.4%vs 45.2%,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24个月累计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1.7%vs 5.0%、16.8%vs 12.0%、26.7%vs 18.0%、33.7%vs 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7%vs 76.7%、72.8%vs 55.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早期TIPS是治疗部分老年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与内镜下套扎治疗相比在降低再出血率,提高生存率、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并且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初步探讨雄黄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基础上,将不同浓度雄黄分别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2 d,光镜下观察原头节活力及形态变化;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原头节表面及内部超微结构改变;采用ELISA法测定SOD、ROS、HO-1和NQO-1表达情况;采用Caspase-3试剂盒检测原头节Caspase-3酶活性。结果250、500、1000、2000μmol/L雄黄体外作用于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均能抑制其生长,雄黄作用2 d后光镜下观察原头节形态结构均发生改变,虫体萎缩,伊红染色呈红色(正常虫体为透明无色);SEM下观察原头节虫体皱缩,原头节正常形态被破坏;TEM下观察原头节内部微绒毛减少,合胞体带变薄、结构松散并有少量脂滴。EUSA检测SOD、HO-1和NQO-1活性均呈下降趋势,ROS和caspase-3酶活性均呈升高趋势(均P<0.05)。结论雄黄体外可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破坏原头节形态结构,降低抗氧化酶活性,该抑制作用与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