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85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脾创伤的诊断价值,着重讨论CT增强扫描在脾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3例脾创伤的CT表现,其中14例行CT平扫检查,2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包膜下血肿17例(40%),表现为脾脏外缘新月形的血肿影;脾实质挫裂伤22例(51%),表现为脾实质内线条状或类圆形低密度血肿影;脾实质挫伤伴脾蒂断裂2例(5%),表现为脾脏失去正常形态,伴脾门血管受损;假阳性2例(5%).结论:CT检查能作出脾创伤的诊断和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3(Cav-3)在丙泊酚降低高糖环境下H9C2心肌细胞缺氧后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大鼠原代H9C2心肌细胞,构建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六组:正常培养组(NC组)、高糖培养组(HG组)、高糖缺氧-复氧组(HR组)、丙泊酚处理组(P组)、Cav-3抑制剂组(PI组)和DMSO溶剂组(D组)。比较六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功能、Cav-3蛋白含量、蛋白激酶B(AKT)及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活化情况。结果与HR组比较,P组细胞活力、总SOD(T-SOD)活性、线粒体活力、ATP含量、Cav-3蛋白含量、AKT及STAT3活化明显增加,LDH、CK-MB活性、cTnI含量、Bcl-2相关X蛋白(Bax)与B淋巴细胞瘤-2(Bcl-2)比值(Bax/Bcl-2)明显下降,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 3)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蛋白含量、MDA浓度、JC-1染色的荧光绿红比明显降低,DCF-DA荧光阳性细胞数、MPTP开放明显减少(P0.05);与P组比较,PI组和D100组细胞活力、T-SOD活性、线粒体活力、ATP含量、Cav-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AKT及STAT3活化明显减少(P0.05),LDH、CK-MB活性、cTnI含量、Bax/Bcl-2值、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含量、MDA浓度、JC-1染色的荧光绿红比明显升高,DCF-DA荧光阳性细胞数、MPTP开放明显增加(P0.05)。结论丙泊酚通过上调Cav-3减少高糖环境下H9C2心肌细胞的缺氧后线粒体的损伤及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给予全程营养管理干预后,对围放疗期间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以及住院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有放射治疗指征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60例,均采用精确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或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分为常规营养组(n=79)、营养干预组(n=81)。在放疗开始时、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分别测量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浓度及评分营养评估量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比较两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营养干预组的Hb、Alb、PAB高于常规营养组(P<0.05),体质量、BMI、NRS-2002、PG-SGA评分优于常规营养组(P<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常规营养组(P<0.05)。结论 全程营养管理可以改善消化道相关肿瘤放、化疗患者基础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放疗依从性,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尽可能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治.方法 对参加普查的378例女教职工进行妇科内诊、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巴氏法)及乳腺检查,必要时辅以B超及钼靶X射线摄片.对发现疾病的女教职工给予及时治疗及疗效追踪.结果 查出患有妇女病163例(1例若患两种及两种以上妇女病者,按1例计算),患病率为43.12%.宫颈疾病101例,占普查总数的26.72%;乳腺疾病75例(19.84%)、阴道炎40例(10.58%)、子宫肌瘤28例(7.41%)、卵巢疾病9例(2.38%)等.结论 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与普治,能为妇女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和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实施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对照组实施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6个月的客观治愈率以及PFIQ-7、 PFDI-20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以及术后6个月的PFIQ-7、 PFDI-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客观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经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6.
运动处方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体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体能恢复.方法:将120例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术后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身体状况自行运动,实验组按护士为其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规律锻炼.分别在入院时、术后1周、术后5周、术后9周对患者进行体能指标的测定.结果:实验组术后的心功能、肺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握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处方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体能储备,此方法也为I临床提高乳腺癌患者体能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77.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1例有攻击行为和85例没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住院资料、BPRS、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患者在BPRS、住院态度、治疗态度、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和EEG结果等因子上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中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BPRS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治疗态度能够预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精神病理学和生物学基础,及早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时脾静脉类粥样硬化改变的发生率、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尸检正常脾静脉和门脉高压症切除脾静脉各20例进行光镜观察。后者5例斑块进行电镜观察。 结果 正常脾静脉有瓣膜样结构。门脉高压症时脾静脉内膜结节性斑块及弥漫性增厚;中膜显著增厚;外膜多见急慢性炎。斑块以平滑肌细胞增生为主。 结论 门脉高压症时脾静脉皆有类粥样硬化改变,但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区别。了解脾静脉的病理改变及程度,对脾肾分流术选择合适的术式及吻合口部位以减少吻合口栓塞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比较粪肠球菌ace基因阳性、阴性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探讨粪肠球菌ace基因是否有利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方法 微量滴定板法检测46株临床分离粪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检测其ace基因,比较生物膜阳性组、阴性组粪肠球菌ace基因检出率;将粪肠球菌ATCC29212(ace+)、野生株U8-ace-、空质粒对照株EU8-ace-、转化株ZU8-ace+接种到96孔板,培养3 h、6 h、12 h、24 h、36 h、48 h,结晶紫染色,测定OD570,微量滴定板法比较ATCC29212(ace+)、U8-ace-、EU8-ace-以及ZU8-ace+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将ATCC29212(ace+)、U8-ace-、EU8-ace-、ZU8-ace+在含盖玻片的细胞培养皿内培养6 h~72 h,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比较ace+、ace-粪肠球菌形成的生物膜平均厚度和密度。结果 生物膜阳性组粪肠球菌ace基因检出率为76.67%,高于生物膜阴性组31.25%的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 9.04,P> 0.05);微量滴定板法显示不同时间点ATCC29212(ace+)以及转化株ZU8-ace+的OD570值都大于U8-ace-的OD570值,P< 0.01,而EU8-ace-与U8-ace-比较,OD570值无统计学差别,P> 0.05;CLSM观测的ace+ 粪肠球菌在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密度均高于ace-粪肠球菌,P< 0.01,空质粒对照株与野生株比较,生物膜的厚度、密度无统计学差别,P> 0.05。结论 粪肠球菌胶原黏附素ace基因或有利于肠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