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85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 了解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74所医院2016—2019年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应用WHONET软件回顾性分析45所三级医院、29所二级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剔除重复菌株后,2016—2019年儿童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共7 591株,革兰阳性菌占71.7%,革兰阴性菌占28.3%。在本研究定义的4个年龄段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占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8%~35.5%。4年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由12.9%上升至30.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由81.7%下降至75.2%)。结论 河北省儿童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与成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不同,病原菌存在年龄分布差异,临床经验性治疗儿童血流感染时应注意儿童血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苯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推测苯作业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和平区1993-1999年39家工业企业,220个苯作业点,660个空气样品中的苯浓度值,按不同作业工种分为油漆组,化工(原料)组,粘胶组及印刷组,通过成组设计的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997年内不同作业组空气中苯平均浓度差异有显著性(H=8.00000 P<0.05),印刷组苯平均浓度高于其它作业组,其余年度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1993-1999年,印刷组苯作业场所的苯平均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和平区苯作业开始由较低浓度过渡到较高浓度,以油漆业为主过渡到以印刷业为主,并且,1997年印刷组苯平均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红芪是甘肃道地药材,现代药学研究表明红芪多糖是红芪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由五碳糖、六碳糖和其衍生物糖醇或糖酸构成的植物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机体保护、防治糖尿病及抗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通过对红芪多糖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阐明红芪多糖药理作用可能的机制,为红芪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武进农村地区成人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4—2005武进农村地区前瞻队列研究中35岁以上符合条件的10 066参与者。根据受试者基线静息心率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第一组心率48~67次/min,第二组心率68~71次/min,第三组心率72~77次/min,第四组心率78~120次/min。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过平均7.35年的随访,共406例新发2型糖尿病,发病密度为5.49/1 0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95%CI)分别为1.75(1.26~2.45)、1.77(1.28~2.44)、1.85(1.34~2.54),静息心率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χ2趋势 = 15.98,P = 0.001)。静息心率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在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中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 静息心率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三维重构是研究心脏血流机理及特性等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CT断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处理工具对心脏进行三维重构,并对左心室优化模型进行偏差分析,优化改变了重构模型的粗糙度,对左心室结构的影响较小为后续探究心脏内部血流模式及特性、血液生理学参数异变和组织结构病变提供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1,4-苯醌抑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及其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4-苯醌抑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及其抑菌效果。方法应用平板法、牛津杯法、熏蒸法和涂布法,研究了1,4-苯醌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中的各一种菌的抑菌作用,并采用平板连续稀释法研究了它对这三类6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在4种方法中1,4-苯醌用对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平板法效果最好,涂布法较差。当浓度分别为125,250或500mg·L-1时,1,4-苯醌对不同供试菌能完全抑制。结论平板法的抗菌剂用量大,适于测最小抑菌浓度,牛津杯法适于抗菌剂的量较少时的抑菌试验,熏蒸法适于挥发性溶剂提取抑菌物质的抑菌试验。1,4-苯醌是广谱的抗菌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TI)对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期间体液因子变化的影响 ,探讨其手术期间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 ) ,乌司他丁组 (U组 )给予乌司他丁 2万U kg ,对照组 (C组 )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 (t1 )、主动脉开放后 10min(t2 )、CPB停机后 10min(t3)、CPB停机后 1h(t4 )测定血浆TNF -α、ET - 1、TXA2 的水平及血浆丙二醛 (MDA)的浓度和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结果 两组的TNF -α在t2 升高 ,U组在t3开始下降 ,C组持续至t4 与基础值相比仍明显升高。ET - 1在t2 升高 ,并逐渐下降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MDA在t2 、t3升高 ,但U组明显低于C组 ,且U组MDA在t4 恢复至基础水平 ,而C组仍明显高于基础值 (P <0 .0 1)。两组的SOD活性在主动脉开放后至CPB停机后 1h持续升高 ,在t2 、t3U组SOD活性显著高于C组 (P <0 .0 1)。两组的TXA2 在t2 、t3较t1 明显升高 ,且C组与U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U组的TXA2 在t4 已恢复至基础值 ,C组仍明显高于基础值。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抑制体外循环时TNF -α、TXA2 等炎性因子的产生 ,并能提高SOD的活性 ,在行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结果。结果10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局限性粘膜中断破坏,小的龛影和充盈缺损,局限性腔壁线毛糙和管壁僵硬;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明显的粘膜紊乱、中断及破坏,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和龛影,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受限,钡剂通过受阻,纵隔内软组织肿块影。10例早期食管癌CT检查仅发现6例,表现为局限性的管壁增厚;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淋巴结和肝肺等远处转移。结论食管癌首选食管钡餐检查,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X线钡餐造影优于CT检查。CT除可显示食管癌病变本身外,还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远处转移情况,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遗传规律和防治方法。方法应用家系分析方法,对三个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家系进行调查分析,用细胞遗传技术对8例患者和6例直系亲属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呈现连续世代遗传,男女均可发病,且机率均等;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均未见异常。结论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对症治疗、手术切除恶性病变肿瘤、中药治疗和家系谱分析对NF1的预防和治疗是有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 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 llo-PBSCT治疗,包括急性中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1例,均为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其中同胞间移植4例、无关供者移植1例;4例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例为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经血型、性染色体和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均为供者型造血,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2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8天;5例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闭塞病;4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发生移植后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其余4例患者仍持续缓解(移植后145~470天)。结论:A llo-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复发难治性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