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1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479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369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1109篇
内科学   645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19篇
特种医学   322篇
外科学   515篇
综合类   1792篇
预防医学   912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787篇
  1篇
中国医学   550篇
肿瘤学   2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742篇
  2011年   886篇
  2010年   840篇
  2009年   631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8-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AIS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59例)和认知障碍组(41例)。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Lubben社会网络量表(LSNS-6)、UCLA孤独量表第3版(UCLA-3)评估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认知障碍组患者年龄较大(P=0.012),受教育年限较低(P=0.045),糖尿病史比例较高(P=0.026),MMSE评分(P<0.001)、MoCA评分(P<0.001)和LSNS-6评分(P=0.012)较低,PHQ-9评分(P<0.001)和UCLA-3评分较高(P=0.002)。两组患者的牛津郡社区卒中规划(OCSP)临床表现分型(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0,95% CI 1.020~1.123,P=0.005)和完全前循环梗死(OR=55.633,95% CI 2.041~1516.526,P=0.017)是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和完全前循环梗死是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两味药组方治疗血虚证小鼠的补血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制成实验性小鼠血虚证模型,测定外周血象、CD34^ 细胞、细胞周期、NFS60细胞增殖以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1)四物汤在各指标上都优于其两味药组方;(2)两味药组方中,当归相关组对CFU—E,CFU—Mix,CFU—GM的促进作用较好,且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而地黄相关组对CFU—E有增殖作用;白芍相关组能明显促进NFS60细胞的增殖;川芎相关组增加CD34抗原表达,并促进细胞由G0/1期向S期转化,其作用和所含的川芎嗪有关。[结论]四物汤全方优于两味药组方,各组方的作用靶点和作用强度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53.
生物合成调控的青霉素发酵数学模型与过程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霉素生物合成受溶解氧、溶解二氧化碳、pH、氨氮、碳源(特别是葡萄糖)等的调控,这些调控反应的产生不仅与基础培养基配方有关,更受发酵过程通气、搅拌条件及补料方案的影响。为此,笔者通过把握发酵过程中产生菌生长和青霉素生物合成代谢流的元素平衡、能量平衡以及传递与反应速度平衡的方法,结合生产经验和数据资料,建立了一种能够模拟青霉素发酵过程工艺学参数和经济学参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在充分考虑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的基础上,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进行优化,即通过补水维持上述平衡,避免因环境条件、初始条件和约束条件的变化及人为的失误造成的过程波动,使生产不断趋向最优状态。模拟运行表明,这种优化可显著提高发酵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中药有效部位新药YL2 0 0 0中蛇床子素在正常和发热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测定正常大鼠和干酵母致发热大鼠血浆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使用 3P87软件处理蛇床子素的时量数据 ,计算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正常和发热大鼠体内 ,蛇床子素的达峰时间分别为 1 6 2h和 4 0 2h ,峰值血药浓度分别达 0 0 3ug ml和0 0 4ug ml,t1 2 (ke)分别长达 2 98h和 2 0 0h ,t1 2 (ka)分别为 0 4 3h和 1 0 9h ,CL F值分别为 4 2 2 1(mg kg) h (ug ml)和 2 715 (mg kg) h (ug ml) ,AUC( 0 -T) 值分别为 0 189(ug ml) h和 0 2 9(ug ml) h。结论 :发热对蛇床子素的药动学有一定的影响 ,可以延缓它的吸收 ,增加它的吸收率 ,最终导致模型组的AUC( 0 -T) 增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葛根微粉在溶出和生物利用度方面的效果,为微细化工艺在中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葛根黄酮为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微粉和葛根粉在不同时间点葛根黄酮溶出的量,计算累积释放率;采用透析袋为屏障观察葛根微粉和葛根粉的溶出情况。按葛根素100mg·kg-1体重分别给大鼠口服葛根微粉和提取物,用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以葛根提取物为对照,计算葛根微粉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用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时,葛根微粉累积释放度显著高于葛根粉;用透析袋作为屏障时,两者差异不明显。葛根微粉的生物利用度是葛根提取物的50%强。结论 葛根制成微粉后,能改善其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是与提取物相比,服药量大,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微米中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在抗炎及增强免疫功能等药效方面的差别。方法分别以昆明种小鼠建立炎症和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分别对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设立大、小剂量组;采用经典的小鼠耳肿实验和血管通透性实验验证金叶败毒方的抗炎功效,而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和溶血素测定实验为反映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均有抗炎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且两种制剂之大剂量组疗效均优于小剂量组;免煎颗粒大剂量组的抗炎功效与传统饮片小剂量组相当。结论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具有与传统饮片相同的抗炎与增强免疫功能的功效,适当增加其剂量可望达到与传统饮片同等强度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57.
杭州市萧山区大肠癌发病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汪芬娟  鲁秀娟  曹立军 《中国肿瘤》2004,13(11):696-698
[目的]了解萧山区居民1991~2000年大肠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通过肿瘤登记系统收集1991~2000年大肠癌发病资料,分析10年大肠癌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萧山区大肠癌平均发病率11.55/10万,占全部肿瘤的8.99%,居第4位;男女性大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高发年龄在45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大肠癌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的增长速度较男性快.农村大肠癌发病率高于城区;农村大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城区上升趋势不明显.[结论]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必须针对大肠癌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8.
成年男性额面颈部红外热像的定位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人体红外辐射(IRR)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国产DW—9100医用红外热像仪,采集成年男性额、面、颈部IRI,IRIAS专用软件自动定位、定量,Excel 统计学处理。结果:成年男性额、面、颈部IRI有效色码表达可达11级,色码分布具有明显的定位规律;Ⅰ~Ⅺ级色码温区呈递减状态,同级色码平均温差为1.03℃,P<0.01; 逐级色码平均递减温差为1.05℃,P<0.01 ,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色码温差亦有显著差异。结论:人体额面颈部IRR具有明显的定位、定量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探索人体IRR表达的多元信息。  相似文献   
59.
p27~(kip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 7kip1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6例宫颈癌、2 5例宫颈非典型增生、2 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2 7kip1 表达情况。结果 :p2 7kip1 在宫颈正常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 ,其中强阳性率 87.5 %明显高于宫颈非典型增生或宫颈癌组织中的强阳性率 (2 8% ) (P<0 .0 1) ;宫颈癌临床 0期、 a 期~ b 期、 a~ b 期的强阳性率分别 5 2 %、2 5 %、2 1% ,0期与 期、 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病理分化程度高 (G1 )、中 (G2 )、低 (G3)者的强阳性率分别为 5 2 %、2 9%、4 % ,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强阳性表达分别为 36 %、8%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p2 7kip1表达强阳性者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1%和 85 % ,显著高于低表达者的 6 7%和 5 1% (P<0 .0 5 )。结论 :p2 7kip1蛋白表达的下降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有关 ,p2 7kip1可能成为反映肿瘤恶性表型的指标 ,对宫颈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宫颈癌微血管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分析72例宫颈癌、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VD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患者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宫颈浸润癌明显高于原位癌(P<0.01),浸润癌Ⅰ期与Ⅱ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MVD随着病理分级增高呈递增趋势,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级、Ⅲ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MVD增高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生存期<5年者MVD明显高于生存期>5年者(P<0.05);MVD与临床分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VEGF在宫颈原位癌呈低表达,原位癌强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癌(P<0.05);VEGF表达强弱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VEGF表达增强。VEGF表达阳性组的宫颈癌标本中MVD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组(P<0.05),且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微血管密度随之增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VEGF与宫颈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MVD和VEGF表达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