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09篇
  免费   3517篇
  国内免费   1962篇
耳鼻咽喉   333篇
儿科学   492篇
妇产科学   192篇
基础医学   1940篇
口腔科学   625篇
临床医学   4352篇
内科学   2753篇
皮肤病学   341篇
神经病学   644篇
特种医学   15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403篇
综合类   9929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745篇
眼科学   417篇
药学   4221篇
  66篇
中国医学   3623篇
肿瘤学   1495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484篇
  2022年   1151篇
  2021年   1444篇
  2020年   1291篇
  2019年   675篇
  2018年   740篇
  2017年   1006篇
  2016年   726篇
  2015年   1342篇
  2014年   1880篇
  2013年   2308篇
  2012年   3218篇
  2011年   3359篇
  2010年   2954篇
  2009年   2719篇
  2008年   2732篇
  2007年   2766篇
  2006年   2409篇
  2005年   1835篇
  2004年   1342篇
  2003年   1051篇
  2002年   802篇
  2001年   675篇
  2000年   506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血卟啉单甲醚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方法检测血卟啉单甲醚随时间增加在巨噬细胞内的聚集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卟啉单甲醚在细胞的聚集情况;用不同能量对巨噬细胞进行光动力作用,MTT法观察巨噬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血卟啉单甲醚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细胞内荧光强度增加;随着光动力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活性降低,光动力作用后12 h巨噬细胞的凋亡数量增加,光动力治疗1.5 min组晚期凋亡率(5.82%±3.27%)较对照组(1.20%±3.54%)稍有增加(P<0.05);光动力治疗3min组晚期凋亡率(65.45%±5.17%)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结论血卟啉单甲醚可以在巨噬细胞内聚集,其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肌梗死区存活心肌对左室重构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8例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接受静息状态下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与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根据心肌梗死区有无存活心肌,分为有心肌存活组(115例,灌注-代谢不匹配)和无心肌存活组(93例,灌注一代谢匹配)。检测两组PCI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各指标,观察心肌梗死区心肌存活状态对于左室重构以及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心肌梗死12个月后有存活心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无存活心肌组[(46.7±6.98)%比(44.1±7.1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3.17±4.77)mm比(55.46±4.75)mm],左房内径[(35.89±12.08)mm比(39.25±11.31)mm]显著小于无存活心肌组,P均<0.05。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12个月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心肌梗死区有存活心肌患者较无心肌存活患者,LVEF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缩小。  相似文献   
993.
冠心病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02例(CHD组),门诊体检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人群218例(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相关资料,测定其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血TC[(4.03±0.97)mmol/L比(4.62±1.06)mmol/L]、LDL-C[(2.51±0.86)mmol/L比(3.76±1.07)mmol/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08,95%CI=1.268-5.366;P=0.009)。结论:本研究人群冠心病患者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LDL-C水平升高可能是发生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08年10月—2011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0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按入选时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为尿微量清蛋白升高亚组48例,尿微量清蛋白正常亚组60例。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同时测定受试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质指数、血清肌酐、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GFR)等生化指标,并在3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中两个亚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清蛋白升高亚组的胱抑素C水平高于尿微量清蛋白正常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观察组中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胱抑素C与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吸烟、尿微量清蛋白(MALB)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3)多元逐步回归显示:SBP、HbA1C、GFR为影响胱抑素C显著因素。结论胱抑素C患者自罹患2型糖尿病就开始升高,除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外,与尿微量清蛋白以及部分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子呈正相关,是检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变化的新的内源性指标。  相似文献   
995.
彭娅  杨瑜明  刘鹏  刘展  廖克军 《胃肠病学》2012,17(9):545-549
背景:我国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严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如伪膜性结肠炎(PM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的:综合分析PMC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2年2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PMC患者,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2例PM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70岁以上者18例(81.8%),18例患者存在基础疾病。所有患者均于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血便等其他症状。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者最多见(14例),20例患者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21例接受结肠镜检查者均可见典型伪膜样病灶,内镜分型轻度9例,中度7例,重度5例。经停用原有抗生素以及使用甲硝唑、万古霉素、益生菌制剂等治疗后,21例患者好转出院。结论:PMC多发生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病程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是诊断PMC的重要手段之一,确诊后应尽早停用原有抗生素,使用足量、足疗程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以及益生菌制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分析2009年到2011年接受肺叶切除的180例NSCLC患者,其中9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观察组;9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总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总量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7.
998.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AME)是指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急性完全性血管闭塞,导致小肠急性缺血、功能障碍、坏死,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50%,年发病率约为816/10万。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有文献报道,病死率可高达68%~100%,  相似文献   
999.
为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以及配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途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发展,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梳理调整、更新和优化。在强化本专业特有的基本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注重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开设了不同层次的综合性实验,建立了既能兼顾本专业特色,又与目前医学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并配套建设了生物安全二级(BSL-2+)教学准备实验室和实验课教学电子化、信息化模式,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新途径"教改框架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是在当前形势下微生物学实验课面对国家法规要求、适应本专业实验教学自身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人工接种泡球蚴(EM)沙鼠在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干预下体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5和IL-10水平动态变化,探讨抗OPN抗体对泡球蚴感染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的方法,用20%泡球蚴组织混悬液感染长爪沙鼠180只,每只0.1ml,建立肝泡球蚴病(AE)沙鼠模型。将感染沙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60只。实验组沙鼠接种泡球蚴后当天经尾静脉注射抗OPN抗体,每次0.15ml,每隔两日注射一次,注射7次后,每隔1周注射一次;对照组沙鼠经尾静脉注射兔血清(时间和剂量同上);空白组为单纯模型组。分别于感染1、20、40、60、80和100d后,各组随机选取10只沙鼠,摘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TNF-α、IL-5和IL-10含量。结果感染100d时实验组IL-10为(77.93±4.13)pg/ml,对照组为(82.46±4.24)pg/ml,空白组为(84.69±5.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的IL-10水平及各时间段其他3种细胞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共同参与宿主抗肝泡球蚴免疫。抗OPN抗体可能对血清IL-10表达水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