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55篇
  免费   3245篇
  国内免费   1930篇
耳鼻咽喉   302篇
儿科学   488篇
妇产科学   186篇
基础医学   1799篇
口腔科学   593篇
临床医学   4139篇
内科学   2525篇
皮肤病学   332篇
神经病学   585篇
特种医学   1389篇
外科学   3186篇
综合类   9543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822篇
眼科学   407篇
药学   3979篇
  57篇
中国医学   3494篇
肿瘤学   1297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481篇
  2022年   1067篇
  2021年   1331篇
  2020年   1221篇
  2019年   619篇
  2018年   680篇
  2017年   942篇
  2016年   684篇
  2015年   1252篇
  2014年   1760篇
  2013年   2240篇
  2012年   3074篇
  2011年   3233篇
  2010年   2858篇
  2009年   2624篇
  2008年   2642篇
  2007年   2666篇
  2006年   2323篇
  2005年   1758篇
  2004年   1290篇
  2003年   1001篇
  2002年   753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470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I/D)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东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ACE基因内含子16I/D多态性,利用B超检测其CCA-IMT,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2DM患者CCA-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携带ACE基因DD型者CCA-IMT增厚的比例显著高于携带II及ID基因型者(F=10.164,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EDD基因型、年龄、合并高血压是T2DM患者CCA-IMT增厚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689,1.054,1.562,P均<0.05)。结论ACEDD基因型是T2DM患者CCA-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建立一套快速、灵敏和特异的人抗黏液蛋白A(MxA)基因启动子中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88/-123位多态性检测体系,为合理应用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方法 对经IFN-α治疗的患者进行HBV DNA、HBV基因分型及MxA基因启动子中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88/-123位多态性位点检测,确定基因多态性与IFN-α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条件优化实验,建立MxA基因启动子中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88/-123位多态性荧光PCR检测体系,并通过与DNA序列分析法检测结果的对比,验证荧光PCR检测体系的灵敏性及特异性,从而对该体系的临床适用性进行初步评估.采用卡方检验计算P值、回归分析法计算对比率和95%可信区间.结果 MxA基因启动子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中-88位为G/T杂合型和-123位为C/A杂合型者皆为IFN-α敏感型,-88位为G/G纯合型和-123位为C/C纯合型者为IFN-α不敏感型.与DNA序列分析的金标准相比,荧光PCR检测的符合率为99.65%.结论 荧光PCR检测体系,可灵敏、快捷地检测患者MxA基因多态性位点.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增生性胰管上皮细胞线粒体DNA调控序列D-环突变的意义。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46份来自11例慢性胰腺炎不同程度的胰腺导管增生性上皮细胞和其各自正常组织的线粒体DNA全序列。使用核苷同源序列(BLAST)分析病变组织的线粒体DNA。结果9份标本D-环共有15个突变点,增生性导管上皮细胞D-环至少存在一个以上异常点。异常D-环随病变进展程度呈进行性增加趋势.从单纯性导管上皮细胞肥大性增生的26.1%增至腺瘤样增生的80.0%(P〈0.01)。结论D-环异常程度与病变程度近乎呈平行性发展,异常D-环可作为检测增生性胰管上皮性组织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4.
白细胞介素-1(Interlukin-1,IL-1)有两种类型IL-1α和IL-1β,以IL-1β为主,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与IL-1受体(IL-1R)结合后产生生物学作用.IL-1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在炎症免疫损伤机制中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同时具有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损伤和萎缩性胃炎发展及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湖北省健康青少年及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正常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湖北省健康青少年及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方法用MultiTEST 4色荧光抗体对342例10~59岁湖北健康青少年及成人外周血进行标记,用BD公司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结果,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湖北10~59岁健康青少年及成人外周血CD3 、CD4 CD3 和CD8 CD3 绝对数及CD4 /CD8 比值均值分别为(1 427.94±481.93)/mm3,(865.73±289.97)/mm3,(556.64±249.70)/mm3,1.72±0.65;CD3 、CD4 CD3 和CD8 CD3 百分率分别为(67.88±8.56)%,(41.40±6.53)%,(26.48±7.15)%。T淋巴细胞绝对数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D3 和CD4 CD3 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8岁青少年T淋巴细胞正常值与19~59岁成人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建立了湖北省健康青少年及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应分别建立青少年和成人的T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及抗病毒治疗标准,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噬菌体杀灭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噬菌体能否杀灭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并成为减少细胞内活菌量的手段。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已感染耻垢分枝杆菌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噬菌体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加入生理盐水0.1ml、10#噬菌体2.1×107噬菌斑形成单位(PFU)、2.1×106PFU和2.1×105PFU。通过洗涤去除细胞外的噬菌体与耻垢分枝杆菌,观察加入噬菌体24h后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活菌数量变化情况。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吞噬噬菌体前后胞内改变情况。结果24h后生理盐水组巨噬细胞内活菌数的对数值为5.74±0.18,噬菌体高、中、低剂量组的活菌数对数值分别为4.77±0.08、4.97±0.17、5.33±0.13。生理盐水组的活菌数高于噬菌体高、中、低剂量组,其中生理盐水组与噬菌体高、中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显微镜显示噬菌体能感染细胞内的耻垢分枝杆菌,合成子代噬菌体。结论感染了分枝杆菌的巨噬细胞可以同时吞噬10#噬菌体,进入细胞内的噬菌体能感染裂解胞内分枝杆菌使活菌量减少,使噬菌体治疗分枝杆菌感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97.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icacy of octreotide combined with omeprazole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Methods Ninty-Six cases of liver cirrhosi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49 cases) and group B (47 cases). Group A was assigned to receive octreotide plus omeprazole,while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octreotide alone. Results Rebleeding rate after the first 48 hours of group A(10. 20% )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group B(27.65% ) P 〈0.05 ;Group A had a better short hospital stay,5.13 ±2.45 vs 7.56 ±2.83 days (P 〈0.05 ) as compared with group B ,The blood transfusion requirement was similar in group A and in group B (3.56 ± 2.25 vs 3.75 ± 2. 12 units P 〉 0. 05 ) ,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between two groups(P 〉 0. 05 ).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octreotide and omeprazole infusion can prevent early rebleeding effectively and decrease hospital stay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cirrhosi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998.
双腔起搏器睡眠功能的设置及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双腔起搏器睡眠功能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因病窦综合征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置入带有睡眠功能的双腔起搏器。睡眠时间设在 6~ 8小时。睡眠频率设为 4 0~ 5 0次 /min ,术后行Holter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起搏器睡眠功能均正常工作 ,无 1例患者睡眠时有不适感。结论 双腔起搏器睡眠功能工作可靠 ,更趋生理化 ,并能节省电能 ,是起搏治疗时一项有实用价值的功能设置。  相似文献   
999.
T细胞疫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T细胞疫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EAH)的影响。 方法 在第1天和第7天分别以新鲜制备的含蛋白质浓度为0.5~2.0 g/L的S-100肝抗原0.5 ml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予小鼠腹腔注射,以诱导EAH的产生。T细胞疫苗采用EAH模型小鼠首次免疫后2周的脾脏细胞灭活而成。模型组(6只),在首次免疫前第14天和免疫第7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1 ml;T细胞疫苗组(8只)和无关T细胞疫苗组(6只)在首次免疫前第14天和免疫第7天分别腹腔注射T细胞疫苗和无关T细胞疫苗悬液各1 ml。 结果 T细胞疫苗预防组的肝组织病变严重程度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减低,分别为1.44±0.88对2.3 3±0.87,t=2.24,P<0.05和63.0±23.4对115.1±39.6,t=2.37,P<0.01;而无关T细胞疫苗组无显著变化。 结论 T细胞疫苗在小鼠EAH中能有效缓解肝内炎症坏死病变。以无关T细胞用作T细胞疫苗时无效,提示T细胞疫苗具有独特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2004—2019年河南省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分析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为雷公藤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河南省内2004年1月—2019年5月有关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报告203例。回顾性分析此203例患者ADR/ADE的时间、性别、年龄、既往史分布、用药原因及合并用药情况、剂型、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结局。结果 203例发生ADR/ADE的患者中,以2017年比例最高(13.30%),其次为2018年(10.34%);季度分布上1~3月发生率最低,年度/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6.39%、46.31%,以45~64岁年龄层发生率最高(47.29%),但性别与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例患者中,4例既往有过敏史、8例有吸烟史、3例有肾病病史、2例为妊娠期女性、4例饮酒史。片剂剂型比例最高(90.15%)。ADR/ADE发生时间以用药后2~6 h比例最高,其次为用药后6 h~1 d。药物使用时长<1周、1~3周、>3周的构成比分别为71.43%、17.24%、11.33%。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的比例(25.12%、24.14%)最高,其中91.13%为单药治疗,8.87%为联合用药。胃肠损害比例(54.68%)最高,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84%),用药部位损害、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内分泌紊乱罕见,构成比分别为0.49%;在临床表现上,以恶心、呕吐出现频次最高。203例患者中181份报告类型为一般,22例为严重;其中结局为痊愈、好转患者构成比分别为58.13%、39.41%,仅1例未好转,构成比为0.49%;未见ADR/ADE所致的死亡事件。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观察,了解雷公藤制剂所致的ADR/ADE的临床规律及特点,严格遵循说明书适应症及剂量操作,最大限度降低雷公藤制剂ADR/ADE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