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3篇 |
免费 | 447篇 |
国内免费 | 39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1篇 |
儿科学 | 122篇 |
妇产科学 | 129篇 |
基础医学 | 686篇 |
口腔科学 | 102篇 |
临床医学 | 724篇 |
内科学 | 1116篇 |
皮肤病学 | 39篇 |
神经病学 | 247篇 |
特种医学 | 15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627篇 |
综合类 | 952篇 |
预防医学 | 358篇 |
眼科学 | 134篇 |
药学 | 59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03篇 |
肿瘤学 | 55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98篇 |
2021年 | 235篇 |
2020年 | 203篇 |
2019年 | 218篇 |
2018年 | 179篇 |
2017年 | 165篇 |
2016年 | 180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347篇 |
2013年 | 290篇 |
2012年 | 440篇 |
2011年 | 429篇 |
2010年 | 309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288篇 |
2007年 | 384篇 |
2006年 | 318篇 |
2005年 | 327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187篇 |
2002年 | 185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95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70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评价聚羟基丁酸酯(PHB)膜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狗下颌骨即刻植入种植体的颊侧形成骨缺损,覆盖PHB膜,与钛膜及空白对照比较,术后1、2、3个月分别取标本,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四环素荧光标记方法观察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PHB膜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组有更多的新生骨充填,加速了骨再生过程,与钛膜组类似。结论:PHB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 相似文献
93.
脂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荧光漂白后回复技术,观察HDL,LDL及维生素对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结果:培养条件下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可形成功能性的间隙连接。LDL组的荧光回复率分别为6.691±2.634,4.153±2.125,2.441±0.720,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组及维生素C组的荧光回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DL+HDL组的荧光回复率分别为3.500±0.890,4.339±1.126,5.243±1.278,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DL+维生素C组的荧光回复率分别为3.959±1.088,4.974±1.194,8.673±2.488,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LDL对内皮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HDL与维生素C可改善之。LDL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之一可能是抑制了内皮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但亦有可能这仅是内皮细胞对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而HDL及维生素C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间隙连接的通讯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4.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年龄一直被认为是AF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发现,心房重构(atrialremodeling,AR)是增龄性AF得以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心房肌细胞相关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及其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在心房电重构(atrialelectrialremodeling,AER)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增龄引起心房离子通道重构与AF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比较横切面图像纹理特征参数在相同和不同品种中药饮片中的异同。方法: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提取相同和不同种中药饮片的26个纹理特征参数,绘制纹理特征参数变化曲线图,并比较26个纹理特征参数在相同和不同种中药饮片中的异同。结果: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矩阵提取的中药饮片纹理特征参数,在相同和不同种中药饮片中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结论:该方法可以将纹理特征用科学、定量的形式表示,为基于纹理特征参数的中药饮片自动辨识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但是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依然存在不稳定性,提示我们寻找更好的能表现细节的纹理特征参数,进一步完善中药饮片横切面纹理特征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完整性对横切面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纹理特征各异的槟榔、大黄、白术3种中药饮片,采用矩形切和扇形切从完整饮片中等比例的截选部分作为样本,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矩阵提取26个横切面图像纹理特征参数,比较部分饮片与完整饮片、矩形切与扇形切之间特征参数的异同。结果:对于具有放射状或环纹的槟榔和大黄,扇形切的部分饮片与完整饮片的纹理特征参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矩形切的部分饮片与完整饮片的一致性较差;对于具有不规则纹理特征的白术,矩形切的部分饮片与完整饮片的纹理特征参数大致相同。结论:不完整的中药饮片能否代表完整饮片的纹理特征参数,既和饮片自身的纹理特点有关,又与不完整饮片的形状有关。本研究为图像采集时中药饮片的选取提供了依据,为获取准确的纹理特征参数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7.
目的合成黄芩苷锌配合物,并研究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黄芩苷与醋酸锌反应得到黄芩苷锌配合物,并采用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细胞毒性检测CCK-8法检测黄芩苷和黄芩苷锌对HeLa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锌离子可能与黄芩苷分子中葡萄糖醛酸上的羧基结合形成1∶2配合物,黄芩苷锌配合物和黄芩苷对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03mg/L和8.69mg/L。结论黄芪苷和黄芩苷锌配合物均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但黄芩苷与锌生成配合物后其抗宫颈癌肿瘤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microRNA-129-2(miR-129-2)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人鼻咽癌CNE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皮下注射的药剂将32只模型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2 ml/d)、空白质粒组[(50 μg/只,0.2 ml/次,1次/d]、顺铂(cisplatin,DDP)阳性对照组(1 mg/kg, 0.2 ml/次,1次/d)、miR-129-2组[(50 μg/只,0.2 ml/次,1次/d],共治疗5周,记录裸鼠体质量、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S+G2-M期细胞比例,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iR-129-2对移植瘤组织中转录因子SOX4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CNE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治疗第22天起,miR-129-2组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P<0.01),而与DDP组始终无明显差异(P>0.05);5周后,miR-129-2组荷瘤小鼠的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均P<001)。miR-129-2组移植瘤组织S+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与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P<0.01),与DDP组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瘤组织SOX4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 miR-129-2组和DDP组移植瘤组织内SOX4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且miR-129-2组SOX4蛋白表达显著低于DDP组 (P<0.05)。结论: miR-129-2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裸鼠皮下裸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OX4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9.
心血管系统疾患是导致老年人群主要患病率及死亡率的相关疾病之一。老年人群通常表现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并存且常无症状。这类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表现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常伴发较高死亡率Ⅲ。2007年ACC\AHA、ESC心肌梗死指南指出:一旦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NSTEMI患者就诊,应当尽可能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将肝素的应用推荐为I类指征。应用肝素等抗凝血酶药物的目的就是改变或阻断凝血瀑布样连锁反应中间环节,实现对纤维蛋白形成和血小板激活的抑制作用。现将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收治的1名高龄ACS患者的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利用逆向建模技术探讨虚拟中药材的构建方法。方法:基于逆向建模思想,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取中药材表面的空间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整合,得到中药材的几何造型;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获取药材表面纹理图像,将纹理图像映射于几何造型,从而实现虚拟中药材的构建。结果:利用逆向建模技术构建了白术、泽泻、草乌等20多种根茎类药材的实体三维模型。结论:逆向建模技术直观、简便,可用于虚拟中药材的构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