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3篇
  免费   1942篇
  国内免费   947篇
耳鼻咽喉   155篇
儿科学   268篇
妇产科学   133篇
基础医学   1637篇
口腔科学   259篇
临床医学   2067篇
内科学   1962篇
皮肤病学   161篇
神经病学   696篇
特种医学   4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520篇
综合类   265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112篇
眼科学   289篇
药学   1691篇
  34篇
中国医学   931篇
肿瘤学   1205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840篇
  2021年   1262篇
  2020年   920篇
  2019年   715篇
  2018年   733篇
  2017年   675篇
  2016年   565篇
  2015年   813篇
  2014年   1008篇
  2013年   860篇
  2012年   1065篇
  2011年   1133篇
  2010年   682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612篇
  2006年   585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69年   3篇
  1968年   3篇
  196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ecombinant human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rhFSH)用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平行对照、非劣效研究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间选取6家生殖医学中心纳入卵巢储备正常的不孕女性进行ART的COH治疗。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国产rhFSH,n=134)和对照组(进口rhFSH,n=133),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因素排除受试者共8例,试验组7例,对照组1例,最终依照研究方案完成试验的受试者试验组127例,对照组132例。比较两组受试者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总数、rhFSH用药情况、卵母细胞受精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总数分别为(13.0±5.8)枚和(12.9±5.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2例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试者中,试验组(39例)获得MII卵母细胞数[(9.9±3.9)枚]显著高于对照组(43例)[(7.5±3.0)枚,P=0.003];卵母细胞受精率试验组[63.82%(1048/1642)]显著高于对照组[56.19%(958/1705),P<0.001]。rhFSH用药时间和总量、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早产率、活产率、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为进口rhFSH已知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卵巢储备正常的不孕女性中使用相同卵巢刺激治疗方案,国产rhFSH有效性及安全性与进口rhFSH相当。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产妇的母儿结局。 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VBAC足月妊娠产妇397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按照1∶1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同期于本院足月经阴道分娩的非瘢痕子宫产妇397例,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年龄、身高、人体质量指数(BMI)、本次分娩距前次分娩间隔时间、分娩时孕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PPH)量(2 h)、PPH率、严重PPH率,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窒息发生率等指标,并采用成组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对2016—2019年本院产妇分娩情况进行分析。2组产妇年龄、身高、BMI、分娩时孕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2016—2019年,本院剖宫产术分娩率为58.45%~62.37%,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SUAC)患者再次妊娠的剖宫产术分娩率为93.06%~95.83%,平均为94.60%(10 942/11 567),非SUAC患者的剖宫产术分娩率为50.27%(18 586/36 972)。瘢痕子宫患者为13 963例(28.77%),2017年瘢痕子宫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3.74%(3 361/9 961),此后呈下降趋势。②研究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及术中出血量、PPH量(2 h)、PPH率分别为363 min(212~450 min)、46 min(22~60 min)、312 mL(200~350 mL)、348 mL(230~380 mL)、10.8%(43/397),均显著长于、大于、高于对照组的294 min(180~380 min)、15 min(7~20 min)、231 mL(150~280 mL)、264 mL(180~310 mL)、4.3%(17/397),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216±359) g,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 369±369) g,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97、16.065、8.028、8.122,χ2=12.188,t=-17.013,均为P<0.001)。③SUAC患者再次妊娠的子宫破裂发生率为1.73/10 000(2/11 567),占VBAC者的0.32%(2/625)。 结论VBAC是可行的,子宫破裂发生率低,但是其PPH风险增加。临床对于此类产妇,产程中应做好监护,积极预防PPH。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调查代表性高校学报网站发布的同行评议伦理规范内容,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完善建议。【方法】 基于高校主办的73种代表性中文科技期刊,调查网站上同行评议伦理规范的发布情况,并对具体内容进行词频和属性分析。【结果】 仅12种期刊的网站公开发布了同行评议伦理规范内容,但部分栏目指示不明确,内容涵盖不全面,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虚假信息的核查、独立评审的要求和异议申诉的流程3方面。【结论】 所调查网站发布的内容显示高校学报的同行评议伦理规范建设尚存在薄弱环节,须基于制度公开、保持独立和正视申诉3个原则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下简称Light)通过对标世界顶级光学期刊,探索缩小与世界顶级光学期刊差距的对策与措施,打造我国自主建设的领军期刊,为我国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通过与同领域的世界顶级光学期刊Nature Photonics对标,分析LightNature Photonics在发文体量、总被引频次、辐射范围、作者分布和尖端论文方面的数据。【结果】 Light围绕发现的两刊在引领科学研究、深入科学家群体和加速科学传播这三个方面的差距,自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资助以来,通过组织前沿热点和交叉学科专题,配合科学界重大事件引导科学研究;深入科学家群体,发掘高价值综述及重要学术成果;建设文章传播推广脉络,举办线上学术活动,建设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公众号等创新方式缩小差距。【结论】 Light作为“卓越计划”领军期刊,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从期刊建设方面真正起到领军的作用。在“卓越计划”的支持下Light不断对标世界顶级光学期刊,并探索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方法,逐步缩小与世界顶级光学期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外囊泡(STB-EV)阻止母体恶性肿瘤侵袭、转移至胎儿的相关机制。 方法选择2015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剖宫产术分娩的1例妊娠合并宫颈癌(CCP)患者被肿瘤侵犯的胎盘组织为研究对象。宫颈癌细胞系SiHa细胞和人滋养层细胞系HTR-8细胞,均由本院西部妇幼医学研究院-分子与转化医学实验室馈赠。其中,本例CCP患者被肿瘤侵犯的胎盘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后,于光学显微镜(×400)和电子显微镜(×2 000)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STB-EV及合体细胞滋养层(STB)旁宫颈癌细胞自噬性死亡情况等;而SiHa细胞与HTR-8细胞培养后,用于Transwell迁移实验与细胞划痕实验。将SiHa与HTR-8细胞共培养,纳入研究组;单独培养的SiHa细胞,纳入对照组。对2组细胞进行Transwell迁移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2组Transwell小室穿膜细胞数、细胞迁移率等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对本例CCP患者被肿瘤侵犯的胎盘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后,于光学显微镜(×400)下观察结果显示,与STB相邻宫颈癌细胞自噬性死亡、凋亡和固缩性坏死显著。电子显微镜(×2 000)下观察结果显示,宫颈癌细胞累及胎盘绒毛组织时,STB分泌的STB-EV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胎盘组织。②2组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穿膜细胞数为(597.6±87.7)个/视野,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 358.4±203.0)个/视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90、P<0.001)。③2组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划痕后48 h时,研究组细胞迁移率为(26.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9±3.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P=0.035)。 结论STB分泌的STB-EV可能参与母体肿瘤细胞广泛自噬性死亡,从而阻止母体肿瘤细胞侵袭胎盘、影响胎儿发育。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超重/肥胖及二者相加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9-11月对8 99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及采集静脉血。基于复杂抽样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及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是40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相加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对糖尿病存在协同作用,OR值为4.45(95% CI: 2.75~7.20)。交互作用对FPG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也大于单独高血压或超重/肥胖人群。  结论  高血压、超重/肥胖是广东省4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伴有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7.
118.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烧烫伤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烧烫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烫伤患儿护理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能够促进患儿康复,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9.
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扩张性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6.25mg/d,逐步增加到治疗剂量25~50mg/d,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内径、左室收缩功能,同时测量血压、心率、心胸比率.结果小剂量倍他乐克使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由治疗前92.5±8.1次/分降至71.2±7.2次/分(P<0.01);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由治疗前33.7±11.2%提高至41.9±9.8%(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由治疗前67.5±5.8mm缩小至58.3±4.9mm(P<0.01),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由49.3±5.2降至40.2±5.4(P<0.01).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可改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且付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0.
武汉市中学生饮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武汉市中学生饮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市部分中学生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市中学生饮酒率为21.0%,男生为31.3%,女生为10.9%;随着年级的上升饮酒率逐步上升;中学生饮酒与家庭环境、朋友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影响中学生饮酒的主要因素有对饮酒的态度、性别、性别、年龄、家庭状况、父母及朋友的饮酒行为、父母的文化程度等,故控制中学生饮酒应从家庭入手,与家长配合进行,并注意中学生伙伴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