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36篇 |
免费 | 729篇 |
国内免费 | 35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篇 |
儿科学 | 112篇 |
妇产科学 | 26篇 |
基础医学 | 534篇 |
口腔科学 | 176篇 |
临床医学 | 900篇 |
内科学 | 795篇 |
皮肤病学 | 65篇 |
神经病学 | 151篇 |
特种医学 | 288篇 |
外科学 | 555篇 |
综合类 | 1992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987篇 |
眼科学 | 78篇 |
药学 | 975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745篇 |
肿瘤学 | 2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243篇 |
2021年 | 276篇 |
2020年 | 247篇 |
2019年 | 152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163篇 |
2015年 | 315篇 |
2014年 | 381篇 |
2013年 | 476篇 |
2012年 | 731篇 |
2011年 | 745篇 |
2010年 | 706篇 |
2009年 | 614篇 |
2008年 | 622篇 |
2007年 | 616篇 |
2006年 | 506篇 |
2005年 | 432篇 |
2004年 | 273篇 |
2003年 | 194篇 |
2002年 | 186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增加穿刺活检针数提高前列腺癌分级准确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加穿刺活检针数能否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标本Gieason评分准确性.方法 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前列腺癌患者86例.平均年龄63(55~72)岁.术前PSA值平均16.8(1.6~57.2)ng/ml,前列腺体积平均39.4(18.1~114.1)ml.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按经直肠前列腺穿刺针数分为2组.A组46例行标准6针系统穿刺,B组40例行13针系统穿刺.统计学比较分析2组穿刺标本与根治术标本Gleason评分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A组穿刺标本与根治术标本Gleason评分相符16例(34.8%),B组为26例(65.O%),B组评分符合率明显高于A组(P<0.05).当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6时,B组评分相符11例(68.8%),明显高于A组5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前列腺穿刺活检针数及活检阳性率是影响穿刺标本与根治术标本Gieason评分符合率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结论 增加穿刺针数能够提高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预测前列腺癌分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2.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PKP组9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1例3个椎体,共22个椎体接受治疗。结果30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PVP组8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PKP组1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改善(P〈0.05)。结论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在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建立肾移植术后尿瘘分类方法与标准.方法 1993年12月至2009年2月行肾移植术1313例,发生尿瘘102例(7.8%).根据尿道损伤分类原理,按照尿瘘病因、部位、数量及病变程度等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2类.结果 102例中单纯性尿瘘81例,占79.4%.其中输尿管末端坏死76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缝合不严4例,伤口感染致吻合口愈合不良1例.复杂性尿瘘21例,占20.6%.其中瘘口部位于肾盂2例、输尿管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11例、输尿管坏死段>2 cm 6例.保守疗法治愈34例(33.3%),手术治愈68例(66.7%).死亡3例,占2.9%,死亡原因为尿瘘导致重症肺部感染.结论 建立肾移植术后尿瘘诊治"五步流程"制度,将其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类,可使尿瘘诊断更加细致及规范化,有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4.
张安冬|高涌|聂中林|余朝文|陈世远|王孝高|徐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12):1751-1756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44例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左髂静脉完全闭塞,放弃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9.6%(243/244)。243例患者中94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49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175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者行二期手术治疗。224例随访3~27个月,期间患者静脉曲张无复发,左下肢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达100%;63例皮肤色素沉着得到不同程度减退,30例静脉性溃疡患者得到愈合或缓解。单纯球囊扩张患者与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的左下肢肿胀完全缓解率、溃疡完全愈合率、髂静脉再狭窄或血栓形成率在术后6个月时均无统计学差异(96.0%vs.99.0%、84.6%vs.100.0%、5.3%vs.2.0%,均P0.05),但术后12、24个月时,后者均明显优于前者(70.0%vs.96.0%、61.5%vs.94.1%、12.8%vs.2.0%;60.9%vs.94.8%、53.8%vs.94.1%、23.5%vs.2.1%,均P0.05)。结论:腔内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联合支架植入的中期疗效优于单纯球囊扩张。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精确合理地定位支架;规律足量的抗凝治疗,对于保证远期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炎性脊柱关节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等,严重者可发生脊柱、关节的畸形和强直。临床表现为炎性腰背痛,夜间及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该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男性主要表现为中轴关节改变,而女性大多首发于外周关节。目前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通过控制炎症,从而改善病情发展,被认为是最前沿的药物,但其在阻断新骨形成方面尚未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本文着眼于新骨形成角度,从基因及细胞因子层面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目前相关研究发现LRP5、ANTXR2、PTGER4、ANKH等基因的异常表达激活骨形成信号通路,在多种细胞因子及相关蛋白(如Noggin蛋白、DKK、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碳酸酐酶1等)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将骨形成信号传至靶细胞表面,进而传入细胞核,改变靶细胞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导致过度骨形成,造成异位骨化。近年的临床影像学病例分析也提示了骨赘形成的分布特点,进而推断机械应力是促进其形成的外部因素。本文对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以期待能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建立肾移植术后尿瘘分类方法与标准.方法 1993年12月至2009年2月行肾移植术1313例,发生尿瘘102例(7.8%).根据尿道损伤分类原理,按照尿瘘病因、部位、数量及病变程度等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2类.结果 102例中单纯性尿瘘81例,占79.4%.其中输尿管末端坏死76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缝合不严4例,伤口感染致吻合口愈合不良1例.复杂性尿瘘21例,占20.6%.其中瘘口部位于肾盂2例、输尿管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11例、输尿管坏死段>2 cm 6例.保守疗法治愈34例(33.3%),手术治愈68例(66.7%).死亡3例,占2.9%,死亡原因为尿瘘导致重症肺部感染.结论 建立肾移植术后尿瘘诊治"五步流程"制度,将其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类,可使尿瘘诊断更加细致及规范化,有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7.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EMT)过程中相关靶蛋白的表达变化。 方法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TGF-β1刺激组和对照组 NRK52E细胞总蛋白进行分离。两组间差异蛋白点用质谱和数据库搜索鉴定,并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进一步检测验证。 结果 鉴定出22个差异蛋白,包括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参与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的酶类、与蛋白翻译后修饰相关蛋白、细胞因子及其他蛋白等。应用RT-PCR验证了转胶蛋白(transgelin)、ATP合成酶α亚型、苹果酸脱氢酶、丝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泛素结合酶9(Ubc9)和表皮生长因子8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与2-DE结果一致。用Western 印迹验证了transgelin、ATP 合成酶α亚型两种蛋白的表达差异,亦与2-DE结果一致。 结论 TGF-β1刺激NRK52E细胞EMT发生过程中可诱导包括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与翻译后修饰相关蛋白、代谢酶类及细胞因子等多种蛋白表达变化。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EMT的具体分子机制及阐明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88.
强化家属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强化家属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47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主要采取传统的护士主导,患者或家属被动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与方法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例患者固定1名陪护家属,并强化家属健康教育,包括评估与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并发症及其相关知识教育、术前术后并发痘预防与护理指导等.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并发症;随访2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家属健康教育可以加强患者、家属对并发症相关知识的了解及对潜在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9.
鞘内注射巴氯芬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γ-氨基丁酸转运体-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行为学和形态学方法检测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对大鼠痛阈及脊髓γ-氨基丁酸转运体-1(γ-ami-nobutyricacidtransporter-1,GAT-1)表达的影响,探讨巴氯芬影响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行为学实验,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模型,神经结扎后3d形成神经病理性痛的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NS组,Bac1组,Bac2组,Bac3组,鞘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1μg、0·3μg或1·0μg巴氯芬,注射容积均为10μL。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h、1h、2h、4h、8h、12h、24h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withdrawal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withdrawallatency,TWL)以及运动功能。形态学实验,坐骨神经结扎后3d形成神经病理性痛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Bac组和NS组,鞘内分别给予0·3μg巴氯芬或生理盐水10μl,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4、8、24h取大鼠脊髓腰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背角GAT-1的表达。结果Bac1组、Bac2组与Bac3组大鼠MWT和TWL均较NS组及给药前均明显升高(P<0·01,P<0·05);其效应分别持续2h、4h、8h。鞘内注射巴氯酚1·0μg,大鼠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受损。鞘内注射巴氯酚0·3μg后1h、4h,脊髓背角GAT-1灰度值明显降低,与NS组和给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巴氯芬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具有抗痛觉过敏的作用,脊髓GAT-1的表达减少参与其中的调节。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所致大鼠抑郁行为与前额叶及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S100β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大鼠分为安慰剂对照组、安慰剂应激组及药物应激组,使用CUMS方案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大鼠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S100β和BDNF的表达。结果安慰剂应激组小鼠糖水偏爱率(52.48±13.14)%、基本动作(845.8±371.4) s、精细动作(565.6±211.9) s、静止时间(282.6±11.8) s,与安慰剂对照组(84.30±6.15)%(t=7.49,P=0.000)、(1239.1±281.6) s (t=2.83,P=0.008)、(801.8±150.9) s (t=3.05,P=0.003)、(268.2±12.8) s (t=2.72,P=0.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和药物应激组相比,糖水偏爱率(80.55±11.31)%(t=5.39,P=0.000)、基本动作(1156.4±314.7) s (t=2.13,P=0.031)、精细动作(736.1±150.0) s (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