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52篇 |
免费 | 1083篇 |
国内免费 | 8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3篇 |
儿科学 | 163篇 |
妇产科学 | 55篇 |
基础医学 | 550篇 |
口腔科学 | 209篇 |
临床医学 | 1401篇 |
内科学 | 831篇 |
皮肤病学 | 79篇 |
神经病学 | 197篇 |
特种医学 | 447篇 |
外科学 | 1065篇 |
综合类 | 2986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292篇 |
眼科学 | 49篇 |
药学 | 1289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1169篇 |
肿瘤学 | 4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367篇 |
2021年 | 420篇 |
2020年 | 390篇 |
2019年 | 173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304篇 |
2016年 | 193篇 |
2015年 | 384篇 |
2014年 | 523篇 |
2013年 | 646篇 |
2012年 | 1057篇 |
2011年 | 1038篇 |
2010年 | 972篇 |
2009年 | 876篇 |
2008年 | 877篇 |
2007年 | 820篇 |
2006年 | 662篇 |
2005年 | 568篇 |
2004年 | 421篇 |
2003年 | 361篇 |
2002年 | 306篇 |
2001年 | 253篇 |
2000年 | 233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 Fas)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69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血清s Fas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根据3年内复发情况,将实验组膀胱癌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比较两组血清s Fas水平。结果:实验组复发18例,进展为肌肉浸润性膀胱癌(MIBC)13例。实验组血清s Fas水平为(0.15±0.13)ng·ml-1,对照组为(0.07±0.01)ng·ml-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血清s Fas水平为(0.16±0.08)ng·ml-1,无复发组为(0.09±0.04)ng·ml-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为MIBC者血清s Fas水平为(0.15±0.07)ng·ml-1,未进展为MIBC者为(0.14±0.03)ng·ml-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各因素后得出,膀胱灌注及血清s Fas值是预测膀胱癌复发的独立因素;而膀胱癌肿瘤直径、G3分级及膀胱灌注是预测膀胱癌进展为MIBC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s Fas可以作为预测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标志物,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s Fas水平可反映膀胱癌患者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小鼠心肌I/R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冠状动脉结扎45 min,再灌注3h)及PD+I/R组(I/R前30 min静脉注射钙蛋白酶抑制剂-PD150606 1 mg/kg)。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细胞色素C含量、caspase-3活性。结果:与I/R组相比,PD150606预处理组心肌梗死区域面积明显减小,且PD150606能明显抑制由I/R引起的细胞色素C含量及caspase-3活性增加。结论:钙蛋白酶活化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在小鼠心肌I/R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腰椎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床仰卧位、俯卧位对患者中心静脉压(CVP)与腹内压(IAP)的影响,为临床俯卧位手术液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4年9月至12月全麻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36例,手术中使用Jackson手术床(Jackson组)与普通手术床(Normal组)患者各18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仰卧位、俯卧位10 min时、手术结束前俯卧位及手术结束后仰卧位的CVP、I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麻醉诱导后患者仰卧位和俯卧位10、30、60 min时的氧合指数(OI).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IAP与CVP及不同体位IAP、CVP的相关性.结果 与仰卧位相比,两组患者俯卧位10 min时IAP均下降(P<0.01),Jackson组CVP下降(P<0.01),Normal组CVP升高(P<0.01);Jackson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rmal组MAP、HR均下降(P<0.05);Jackson组OI升高(P<0.01),Normal组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ackson组患者俯卧位下IAP与CVP呈正相关(r=0.709 3,P<0.01),Normal组IAP与CVP之间无相关性(P>0.05);Jackson组和Normal组仰卧位下CVP与俯卧位下CVP均呈正相关(r=0.760 7,0.829 7;P<0.01);Jackson组和Normal组仰卧位下IAP与俯卧位下IAP均呈正相关(r=0.752 8,0.920 0;P<0.01).结论 使用Jackson手术床的患者翻身前后对循环影响小,俯卧位手术更有利于改善氧合.IAP可作为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补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利用溶血指数探讨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评价方案EP7-A2文件标准程序,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 2400上对40份标本的27 项生化常规检测项目及溶血指数进行检测。利用机械破坏法对这40 份标本的血球进行不同程度的破坏,得到溶血程度分别为+、++、+++、++++标本各10份,再对这40份人工溶血标本进行27项生化项目及溶血指数检测,计算各项目溶血前后的结果偏倚,并与CLIA’88能力比对的最大允许误差比较。以每份测试血清的△H为X 轴、其对应的检测项目干扰值为Y 轴绘制干扰曲线。结果:不同溶血程度对DBil、TBil、PA、TP、TG、UA、Alb、ALP、ALT、BUN、ChE、TC、Cr、GGT、HDL、LDL、Ca、P、Mg、Na+和Cl-这21个生化项目无明显干扰;溶血程度为+时,Glu存在明显负干扰,AST、K+和LDH存在明显正干扰;CK在溶血程度为++
时出现明显正干扰;Fe在溶血程度为+++时出现明显正干扰。结论:溶血程度为+时,对西门子ADVIA 2400测定AST、K+、Glu和LDH存在明显干扰;若无法重新采集血标本,需根据相应的溶血指数将检测结果校正后报告。 相似文献
55.
辨证论治在当前临床应用中主要存在四个短板:第一,由于四诊本身的局限性,导致辨证信息采集的主观性高;第二,教科书式的辨病加辨证分型论治容易导致辨证的教条化倾向,使临证失去思维的活跃性;第三,四诊症状的辨证分类提纲,会导致一些更重要、更能反映身体最主要矛盾的症状或脉象被忽视;第四,平面化判断四诊信息,会导致病证的主次缓急分不清。针对这些短板,本文提出了"辨变证以论治":第一,着眼于脉诊;第二,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第三,辨标本缓急,治有先后;第四,辨证要有时空观念,治疗要有主次;第五,临床不要囿于四诊和局限于辨证论治,要善于利用现代医学检查。 相似文献
56.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按Hirabayashi分型,节段型3例,连续型9例,混合型5例,其它型4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范围,厚度,形状。三维重建有助于手术入路设计,有助于理解骨化的复杂性。螺旋CT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最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57.
胰腺癌的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Seldinger法将导管插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再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如胃十二指肠动脉、胰背动脉或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依次灌注5-Fu、DDP或CDDP、THP或ADM.对照组采用静脉疗法,方案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CR 3例,PR 7例,有效率为47.6%,平均存活时间(10±5)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8.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蟹爪式聚髌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一种治疗髌骨骨折的新的内固定方法。 方法 根据国人髌骨的统计数据 ,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做蟹爪式聚髌器 ,并进行生物力学研究。 结果 对髌骨横行骨折 ,蟹爪式聚髌器的固定作用明显优于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 (P <0 .0 0 1) ;对髌骨粉碎性骨折 ,聚髌器的固定作用亦明显优于环形钢丝固定 (P <0 .0 0 1)。 结论 蟹爪式聚髌器设计符合髌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 ,其对髌骨骨折的固定强度可满足临床应用之需要。 相似文献
59.
入肝血流阻断和全肝血流阻断对肝组织氧压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兔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portal triad clamp,PTC)及全肝血流阻断(total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THVE)对肝组织氧压(tissue oxygen pressure,Ptio2)的影响。方法 24只兔均分二组即PTC和THVE组。分别测定二组缺血前、缺血30min及再灌注30min后肝Ptio2值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值变化。结果 PTC和THVE组均表现为肝Ptio2下降,但THVE较PTC组肝Ptio2值下降更显著(P<0.01)、血清ALT值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PTC组较THVE组对肝缺血的耐受性增加。 相似文献
60.
全肝血流阻断对胆道梗阻兔肝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全肝血流阻断对胆道梗阻兔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方法 将 30只兔随机均分为 3组 :A组 (对照组 )、B组 (胆道梗阻组 )和C组 (全肝血流阻断组 )。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兔肝组织氧压 (PtiO2 ) ;光镜观察肝脏病理改变 ;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结果 B、C组在全肝血流阻断后 ,肝PtiO2 值均明显下降 ,再灌注 60min后 ,肝PtiO2 值仍未恢复 ,与缺血前PtiO2 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且在再灌注 60min时 ,B组较C组肝PtiO2 值恢复更慢 (P <0 .0 5) ;B、C组肝缺血再灌注 2 4h的不同时相 ,ALT值均进一步升高 ,B组较C组升高更为明显。至第 7d ,B、C两组ALT值均恢复到近于正常值 ,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改变也恢复近似正常。结论 胆道梗阻时肝脏能耐受全肝血流阻断 (2 0min)所致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