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61篇 |
免费 | 892篇 |
国内免费 | 7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5篇 |
儿科学 | 109篇 |
妇产科学 | 35篇 |
基础医学 | 457篇 |
口腔科学 | 147篇 |
临床医学 | 1058篇 |
内科学 | 673篇 |
皮肤病学 | 78篇 |
神经病学 | 216篇 |
特种医学 | 363篇 |
外科学 | 682篇 |
综合类 | 2453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867篇 |
眼科学 | 59篇 |
药学 | 1180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968篇 |
肿瘤学 | 3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66篇 |
2022年 | 306篇 |
2021年 | 363篇 |
2020年 | 320篇 |
2019年 | 219篇 |
2018年 | 207篇 |
2017年 | 213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304篇 |
2014年 | 383篇 |
2013年 | 520篇 |
2012年 | 775篇 |
2011年 | 786篇 |
2010年 | 757篇 |
2009年 | 694篇 |
2008年 | 602篇 |
2007年 | 665篇 |
2006年 | 615篇 |
2005年 | 421篇 |
2004年 | 320篇 |
2003年 | 270篇 |
2002年 | 211篇 |
2001年 | 177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黄酮化合物Alopecurone B(APB)对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活性及逆转机制。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维持在含有250 ng/mL阿霉素的培养基中,使用MTT法、q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研究APB对耐药株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结果 APB能逆转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抑制P-gp的功能,下调P-g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APB具有强效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的效果,其机制涉及对P-gp的调控。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Peut-Jeghers综合征(PJS)、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和孤立性错构瘤性息肉的CT表现及影像病理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错构瘤性息肉病(包括11例PJS,3例CCS和13例孤立性息肉)的MS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JS和CCS息肉均为多发,累及消化道多个部位。孤立性息肉数量为1~4个,多累及结肠。息肉可有蒂或无蒂,小息肉表面多光整,密度均匀。大息肉表面不光整,呈分叶状,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息肉强化明显,出现沙砾状、点状低密度区5例,"树枝状轴心"7例,供血动脉增粗并进入息肉内5例,合并肠套叠PJS10例,孤立性错构瘤2例。PJS肠套叠的发生率高于CCS和孤立性息肉。结论: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3.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及护理。方法对38例行葡萄糖腹膜透析液(乳酸液)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采用综合性营养评估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及护理。结果38例腹膜透析患者中,16例营养不良,占42.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提出重视透析前营养状况,掌握好透析时机,注重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是营养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4.
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损伤是急性胰腺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研究其发病机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复习相关文献,从胰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因子以及肝脏Kupffer细胞几方面讨论引起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从而指导我们从病因的角度来防治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5.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可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手术技巧及内固定排布和植入骨替代物等方法获得,但当前医疗技术水平尚无法完全逆转骨折产生的血供损伤。因此,在围手术期,全面评估股骨颈骨折后局部残余血供以避免医源性损伤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关于股骨颈骨外层面血供的解剖研究相对成熟,其运用主要涉及旋股内侧动脉和支持带动脉的评估,但不同损伤程度的预后需要进一步探索。当前,临床上尚无法直接观察到骨面的滋养孔,但可根据其分布的密集次序、进行合理的术前规划,尽可能保护残存血供,以避免后续股骨头坏死的发生。而骨内血供的解剖基础及临床研究主要聚焦于头颈结合区,以探究股骨头坏死的机制。但关于股骨颈的其它区域骨内血管分布及交联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究。此外,后续研究可根据骨外血管走行、滋养孔分布及骨内血管网的特征建立完善的基于三层次结构综合的血供评估体系,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研究腰椎间盘不同退变程度时相应椎间孔形态改变的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选取37例L4,5椎间盘呈退行性变化的影像学资料(MRI、CT)进行研究,男23例,女14例,年龄28~62岁,平均41.6岁;分别将其矢状位MRIT2WI成像,采用MRI机内Mean/Curve测量软件测量计算L4,5节段退变椎间盘信号强度与相应节段脑脊液平均信号强度比值(RSI),判断椎间盘退变程度并进行分组。分为3组:轻度退变组11例(A组),中度退变组13例(B组),重度退变组13例(C组)。根据CT1.25mm薄层二维旁矢状位重建测量L4,5节段椎间孔的最大高度、最大宽度与面积。分析椎间盘在不同退变程度下相应椎间孔变化规律及可能对神经根状态的影响。结果:①中、轻度退变组椎间孔的最大高度及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中度退变组椎间孔最大高度及面积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轻度退变组椎间孔最大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重、中、轻度退变组椎间孔最大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相应椎间孔的高度及面积也逐渐减小,而其对椎间孔宽度影响不大;椎间孔高度及面积变小有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压。 相似文献
67.
改良悬垂石膏治疗成人肱骨干下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悬垂石膏治疗成人肱骨干下段骨折.[方法]从2000年3月~2007年8月,对50例肱骨干下段骨折进行改良悬垂石膏固定,允许肩、肘、腕及手指关节早期功能练习.[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7.5周(5~9周),平均随访17个月(6~40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率为100%,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后果.[结论]改良悬垂石膏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治疗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总结武警总医院儿科自2012-10至2014-01采用青蒿琥酯联合常规方案(联合治疗组)治疗晚期RB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方案(对照组)治疗的11例晚期RB患儿进行比较,分析总结青蒿琥酯治疗晚期R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联合治疗组中4例眼内D、E期患儿中有2例成功保留眼球(50%),5例眼外期患儿中有2例获得手术机会(40%);对照组中7例眼内D、E期的患儿中仅有2例获得保眼机会(28.6%),3例眼外期患儿中有1例获得手术机会(33.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截至2015-02-01,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为18.2个月和21.8个月,对照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18.4个月和21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所有患儿在给予青蒿琥酯期间均未发生过敏反应,生命体征平稳。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青蒿琥酯治疗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有一定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9.
MTA1和MTA3与E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移相关基因蛋白(MTA1、MTA3)与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MTA1、MTA3和ER的表达,分析三者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乳腺组织、癌前病变组织、乳腺癌组织中MTA1的表达率分别为11.1%(10/90)、31.1%(28/90)和72.2%(65/90);MTA3的表达率分别为78.9%(71/90)、66.7%(60/90)和51.1%(46/90);ER的表达率分别为78.9%(71/90),56.7%(51/90)和35.6%(32/90).MTA1在ER阴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2%(50/58),高于阳性组中的46.9%(15/32);MTA3在ER阳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8%(18/19),高于阴性组中的22.5%(16/71).MTA1与ER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6;MTA3与ER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7.结论: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MTA1表达逐渐增强,MTA3和ER表达逐渐减弱,甚至丧失.MTA1和MTA3及ER可能成为指导乳腺癌治疗和评价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等容量血液稀释对犬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3只雄性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7)与等容量血液稀释组(n=6)。静脉注射地西泮0.5 mg/kg、氯胺酮5mg/kg麻醉后, 股静脉与股动脉穿刺,乳酸钠林格氏液5—7 ml·kg-1·h-1持续静脉滴注。麻醉后0.5 h等容量血液稀释组由股动脉放血,同时经股静脉1:1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直至红细胞压积达25%。两组持续恒速静脉输注异丙酚10mg·kg-1·h-130 min,分别于输注2、5、10、15、20、30、31、32、35、40、50、70、90、120、150、180、240、300min采动脉血,测定异丙酚血浆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一周后两组均根据各自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异丙酚60 min,分别于靶控输注5、15、30、45、60 min测定两组异丙酚血浆浓度、游离浓度、脑脊液浓度及脑组织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恒速给药时等容量血液稀释组异丙酚血浆浓度降低,中央室分布容积、稳态分布容积与全身清除率均升高(P<0.05或0.01);靶控输注时两组异丙酚血浆浓度与血浆靶浓度一致,但等容量血液稀释组异丙酚游离药物浓度、脑脊液浓度、脑组织含量及脑/血浆分配系数升高(P<0.05),脑/血浆分配系数与游离药物百分比[异丙酚游离浓度/(异丙酚游离浓度 异丙酚血浆浓度)]呈正相关(r=0.87,P<0.05)。结论等容血液稀释提高了异丙酚中央室分布容积、稳态分布容积和全身清除率,降低了分布项系数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中枢药物浓度升高,可能导致药效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