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05篇 |
免费 | 944篇 |
国内免费 | 7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3篇 |
儿科学 | 109篇 |
妇产科学 | 46篇 |
基础医学 | 497篇 |
口腔科学 | 188篇 |
临床医学 | 1144篇 |
内科学 | 718篇 |
皮肤病学 | 79篇 |
神经病学 | 244篇 |
特种医学 | 398篇 |
外科学 | 779篇 |
综合类 | 2649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908篇 |
眼科学 | 62篇 |
药学 | 1220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1105篇 |
肿瘤学 | 3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66篇 |
2022年 | 318篇 |
2021年 | 372篇 |
2020年 | 326篇 |
2019年 | 224篇 |
2018年 | 213篇 |
2017年 | 220篇 |
2016年 | 207篇 |
2015年 | 322篇 |
2014年 | 418篇 |
2013年 | 557篇 |
2012年 | 868篇 |
2011年 | 878篇 |
2010年 | 830篇 |
2009年 | 773篇 |
2008年 | 680篇 |
2007年 | 734篇 |
2006年 | 684篇 |
2005年 | 478篇 |
2004年 | 345篇 |
2003年 | 301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三血管气管-肺动脉分叉切面在诊断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5例AOPA,总结AOPA在该切面声像图特点,结合随访病理解剖和其他影像学复查情况与产前超声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例患儿中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弓(AOLPA)4例,右肺动脉异位起源主动脉弓(AORPA)1例,同时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者2例,远端型4例,近端型1例。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弓的重要方法,三血管气管-肺动脉分叉切面有其特殊的声像图表现,能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在浸润性肝细胞肝癌(HCC)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根治性手术切除的HCC标本123例,通过对肿瘤的个数、包膜是否完整、门静脉有无癌栓、有无肝外转移等标准的划分,将其分为浸润转移组(74)及无浸润组(49).术前所有病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测定两组术后标本癌组织的MT1-MMP蛋白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癌组织MT1-MMP mRNA的表达.结果 浸润组术前血清VEGF:(1 33.89±68.56) μg/L;无浸润组:(100.64±81.3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1-MMP主要定位表达在肝癌细胞的胞膜和间质.在浸润组中,MT1-MMP蛋白及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浸润组(P<0.05);浸润组MVD:11.24±1.49,无浸润组:8.11±2.51,两者比较浸润组MVD的形成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 在浸润性肝细胞肝癌中,MT1-MMP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伴随血清VEGF的表达上调、癌组织内新生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增多.MT1-MMP高表达可作为浸润性肝癌的判定指标,并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Fxclass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对尿毒症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20例.Fxclass 60高通量组采用Fxclass 60高通量血液透析器治疗;F60HPS高通量血液透析组采用F60HPS高通量血液透析器治疗;F6HPS低通量血液透析器组:采用F6HPS低通量血液透析器治疗;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8、12周检测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丙二醛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补体C3a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水平,通过检测结果来分析不同膜材料及超滤系数不同的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结果 Fxclass 60高通量组、F60HPS高通量血液透析组、F6HPS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前血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补体C3a、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各组患者血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补体C3a、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 =0.45,P< 0.05).与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38,P<0.05).治疗4周后Fxclass 60高通量组、F60HPS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血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6HPS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血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8周时,Fx-class 60高通量组、F60HPS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血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与第4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F6HPS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血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8周时,Fxclass 60高通量组和F60HPS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血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第12周时,Fxclass 60高通量组患者血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与第8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F60HPS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血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与第8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6HPS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血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与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时,Fxclass 60高通量组和F60HPS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血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12周时,Fxclass 60高通量组患者血清补体C3a、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F60HPS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及F6HPS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血清补体C3a、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xclass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可明显降低尿毒症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构建一种简便、可靠、直观的毛囊发育模型以检测毛囊细胞的毛发诱导能力,探讨毛囊形态发生和周期循环的分子机制.方法 于裸鼠背部植入一开放小室,将新生C57BL/6鼠皮肤中的真皮和表皮细胞分离,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移植至小室内,1周后拆除小室,观察毛发形成及毛发拔除后的再生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后1周,创面湿润无明显收缩,中间有淡红色半透明组织形成.移植后2周,创面完全愈合.移植后3周有黑色毛发长出皮肤.移植后4周,浓密黑色毛发垂直于皮肤表面生长,石蜡切片HE染色见毛囊结构发育完整.毛发拔除后1周能够再生出新的毛发.细胞以不同的比例移植,真皮细胞数量为1 × 107、表皮细胞数量降至1 ×106时,毛囊重构的效率并无明显改变.表皮细胞数量为1×107、真皮细胞数量降至5×106或者更少时,再生毛发的数量明显减少,两者单独移植均无毛发生长.结论 新生鼠皮肤细胞以小室法移植后可以构建毛囊发育的完整模型,并可用于检测毛囊细胞的诱导能力,以研究毛囊形态的发生和周期循环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结直肠吻合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与结肠造口的并发症,探讨何种造口方式更具有优势.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回肠造口与结肠造口的研究和相关文献.通过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合并及比较两者并发症,选择计算相对危险度(95%CI)作为效应尺度指标来评估这两种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5篇随机对照研究和7篇非随机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687例患者.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回肠造口组发生造口脱垂(相对危险度0.15,95% CI:0.04~0.48,P=0.001)的风险较小,非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回肠造口组发生造口脱垂(相对危险度0.26,95%CI 0.10~0.67,P=0.005)和由造口回纳引起切口感染(相对危险度0.28,95% CI 0.15 ~0.52,P<0.0001)的风险较小.对于其他并发症如吻合口瘘、造口旁疝、由造口回纳引起的肠梗阻及造口周围皮炎等,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预防性造口方式各有利弊,相对于结肠造口而言,更支持回肠造口.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何种方式更具优势.因此,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高质量的研究需要被开展以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hMLHl和hMSH2蛋白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间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的15例结直肠癌患者及同时期4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hMLH1和hMSH2蛋白检测,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HNPCC患者发病年龄〈50岁的4人。在结直肠癌发生的部位上,10发生在右半结肠,5例发生在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上管状腺癌3例、黏液腺癌7例、混合癌5例。分化程度上高分化3例、中分化4例、低分化癌8例。HNPCC组中hMLH1/hMSH2蛋白阴性表达共9例,其中有8例癌灶位于右半结肠,7例病理为低分化。散发组中hMLH1/hMSH2蛋白阴性表达共6例。尚未发现hMLH1和hMSH2两种蛋白在同一病例中均为阴性表达者。结论:hMLH1和hMSH2的阴性表达与癌灶部位与病理分化高度相关;可作为HNPCC的临床初步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及肝腺瘤病(liver adenomatosis,LA)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0例HCA及1例L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女性发病居多,共7例(63.6%),1例女性肝腺瘤病患者有口服避孕药病史.全组中位发病年龄33(范围25~70)岁.多数无临床症状(72.7%).肿瘤标记物CA19-9和甲胎蛋白(AFP)正常.超声造影、CT及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多提示病灶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去强化.组织病理提示10例为单发病灶,诊断HCA,其中1例肿瘤细胞轻度异型及不典型增生,1例存在细胞不典型增生,1例细胞生长活跃;另外1例为多发病灶,细胞存在异型,诊断肝腺瘤病.1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经随访21~125个月,无复发.结论 HCA患者多无明显临床表现,肝脂肪变性可能为HCA和LA的共同病因,口服避孕药物可能为LA的病因.动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HCA有病灶破裂出血及癌变危险,首选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蛋白在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SW1990中的表达,为克服胰腺癌获得性耐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胰腺癌SW1990耐药株,采用噻唑蓝法测定SW1990亲代与耐药细胞IC5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亲代与耐药细胞mRNA中hedgehog信号通路成员Shh、SMO、Gli-1的表达差异。Western印迹法检测亲代与耐药细胞中上述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人胰腺癌耐药株SW1990的IC50从亲代的(3.1±0.2)μmol/L提高到(232.2±12.3)μmol/L。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耐药株中Shh、Gli-1的表达提高了(12.07±1.71)倍和(4.15±0.42)倍。亲代SW1990中未检测到SMO表达,而耐药细胞中却可以检测到SMO的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同样显示,人胰腺癌SW1990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上述蛋白质。结论:人胰腺癌耐药株中高表达部分hedgehog信号通路蛋白。针对hedgehog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可能为克服胰腺癌耐药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构建Tiam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评估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后对胃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iam1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将外源性重组真核表达载体Tiam1基因(N1/Tiam1)转染到人胃癌细胞株MKN45内,经G418筛选并建立稳定表达Tiam1基因的胃癌MKN45细胞株,为:N1/Tiam1组,转染空质粒细胞(N1)组和未处理细胞(MKN45)组的两个对照组分别为:N1组和MKN45组;通过细胞增殖、划痕和侵袭实验分别观察上调Tiam1基因表达后的胃癌细胞功能。结果与N1组相比,N1/Tiam1组中Tiam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0.36±0.05)vs.(2.67±0.14),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N1/Tiam1实验组较N1对照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加(P=0.000);与转染N1空载体的MKN45细胞对照组相比,转染了N1/Tiam1高表达质粒的MKN45细胞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 Tiam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筛选成功,为继续深入的研究Tiam1基因在胃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