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08篇
  免费   3242篇
  国内免费   1861篇
耳鼻咽喉   264篇
儿科学   379篇
妇产科学   160篇
基础医学   2124篇
口腔科学   710篇
临床医学   3667篇
内科学   2772篇
皮肤病学   333篇
神经病学   789篇
特种医学   1283篇
外科学   2721篇
综合类   8093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286篇
眼科学   389篇
药学   3685篇
  44篇
中国医学   3184篇
肿瘤学   1718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1284篇
  2021年   1492篇
  2020年   1295篇
  2019年   739篇
  2018年   799篇
  2017年   972篇
  2016年   742篇
  2015年   1306篇
  2014年   1587篇
  2013年   2066篇
  2012年   2922篇
  2011年   3028篇
  2010年   2707篇
  2009年   2224篇
  2008年   2282篇
  2007年   2097篇
  2006年   1891篇
  2005年   1461篇
  2004年   1006篇
  2003年   826篇
  2002年   630篇
  2001年   572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原位心脏移植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30例心脏移植进行分析总结。方法30例患者中,24例的原发病为扩张型心肌病,4例为终末期瓣膜性心肌病,1例为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1例为病毒性心肌炎行双心室辅助术后1个月。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术,3例采用标准心脏移植术式,27例采用双腔静脉吻合心脏移植术式,体外循环时间(75±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2±8)min。术后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根据血环孢素A的浓度调整CsA的用量。术后早期,每天行心肌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多普勒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必要时行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30例患者中,术后死亡5例,3例死于低心排,1例死于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出血。术后并发症有低心排、心律失常、三尖瓣返流、右心衰竭、细菌和真菌感染、肾功能异常及血糖升高,上述并发症除导致死亡者外,其余经治疗好转;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后排斥反应逆转。结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右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异常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92.
ICR 小白鼠脏器中铜,锌锰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只正常成年远交系 ICR 小白鼠的主要脏器,用 WFX—Ⅱ型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各脏器中铜、锌、锰含量.结果表明,主要脏器中铜、锌、锰含量大小顺序不一,铜含量最多的脏器是心,锌、锰含量最多的脏器是肝,在雌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3.
取32只2~3个月的BALB/C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第1组为对照组,其余3个组为实验组,实验组小白鼠左腿皮下注射苯0.3ml(15ml/kg体重).注射后分别于24h,48h,72h脱颈处死。观察中毒前、后末梢血象、骨髓细胞、骨髓细胞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苯中毒时骨髓变化先于末梢血象的变化,骨髓的病变为造血细胞变性、坏死,大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骨髓细胞构成降低,而且骨髓细胞构成中细胞成分降低早于外周血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94.
颅底胆脂瘤的MRI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颅底胆脂瘤MRI分型的意义及其MRI诊断特征。方法观察15例颅底胆脂瘤的CT、MRI与病理学资料,根据肿瘤T1WI信号的不同,将颅底胆脂瘤分为Ⅰ型和Ⅱ型,分析两型胆脂瘤在CT、MRI征象和颅底骨质侵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5例颅底胆脂瘤T2WI显著高信号,肿瘤实质无强化。15例中,Ⅰ型,6例,肿瘤位于桥前池和桥小脑角区,CT均匀低密度,T1WI均匀低信号,包膜不强化,颅底骨质改变轻微,肿瘤实质为胆固醇结晶;Ⅱ型,9例,肿瘤位于一侧中、后颅窝底,CT呈混杂密度,T1WI呈混杂信号,其中4例为低信号中夹杂少量高信号,另5例以高信号为主,包膜强化,颅底骨质呈显著外压性改变,肿瘤实质为角化上皮和蛋白。结论颅底胆脂瘤分为Ⅰ型和Ⅱ型是合理的,体现了两型颅底胆脂瘤组织病理和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对指导MRI诊断有积极意义。T1WI信号多样性、T1WI显著高信号、肿瘤实质不强化以及与MRI分型相关的颅底骨质侵犯是颅底胆脂瘤的MRI诊断特征。  相似文献   
95.
根治性切除治疗胰头癌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3月期间的55例胰头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5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均为胰腺导管癌。2002年前、后根治率分别为25.9%(29/112)和34.7%(26/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3%(14/29)和19.2%(5/26)。提高根治性手术技巧包括胰周淋巴结及神经丛清扫、联合血管切除、综合无血术野技术等。结论 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赖于对胰头癌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了解和手术技巧的成熟。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全肝MR灌注成像(MRPI)早期监视兔肝VX2瘤经皮酒精注射(PEI)疗效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经开腹手术于肝内注射VX2肿瘤细胞悬液0.1ml,分别在种瘤后第2、3周进行MRT。WI、T2WI检查监视肿瘤生长情况。在种瘤后第3周时,于CT引导下,于肿瘤一侧的早期强化最明显处注射无水乙醇1.0ml,治疗1周后应用MRPI观察治疗效果。灌注参数包括:对比剂到达时间(T0)和最大上升斜率(ss),应用t检验比较治疗区与肿瘤未治疗区的灌注参数。结果10只兔肿瘤均种植成功,第3周时肿瘤直径(2.6±0.6)cm。治疗过程中3只兔死亡,PEI治疗1周后的治疗区呈无或低度强化。肿瘤未治区与治疗区的11D分别为(16.0±1.2)、(50,8±5.9)S,ss分别为38.9±2.2、6.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8、-39.6,P值均〈0.05)。常规T1 WI、T2 WI无法清晰显示治疗区与未治疗区的差异。结论全肝MRPI可以较敏感的早期监测PEI疗效,早期强化的消失可作为PEI治疗有效的标志。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连接素-β(β-catenin)及连接素-γ(γ-caten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60例胃癌、20例癌前病变(包括10例肠化生胃粘膜和10例异型增生胃粘膜)及20例正常组织进行E-cadherin、β-catenin、γ-catenin基因表达情况的检测。结果正常胃粘膜及肠化生胃粘膜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γ-catenin的细胞膜均呈清晰的棕褐色染色;胃异型增生组织中,E-cadherin及β-catenin在同1例细胞膜表达基本丢失,γ-catenin表达未见异常,即在异型增生胃粘膜三者异常表达率为10%(1/10),在胃癌原发灶为80%(48/60),与胃癌Ming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E-cadherin、β-catenin、γ-catenin基因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1.67%、55.00%、58.33%。结论E-cadherin、β-catenin、γ-catenin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细胞间粘附性下降,影响了细胞接触性生长抑制等信号的传导,从而参与细胞的恶性转化,与胃癌的生长类型、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8.
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后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SE后6h,12h,24h,48h,72h,96h,120h,168h组(n=6)。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建立大鼠SE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PCR方法检测AQP4蛋白和基因在SE形成后的表达。结果 SE后AQV4蛋白和mRNA24h表达水平明显增加,48h达到高峰,持续72h后下降,168h时仍有表达。SE后AQP4表达变化和脑水肿形成过程在时间上呈明显的正相关(r=0.73,氏0.05)。结论 SE后AOP4表达明显增强,在时间上与脑水肿形成呈正相关,提示AQP4在SE后脑水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3例贲门失弛缓症并经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定期随访。详细询问病史,并经内镜和钡餐检查对原有的吞咽困难等症状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显著改善。1次扩张有效率达86.9%(20/23),2次有效率可达100%。术中可见贲门黏膜撕裂、渗血,占73.9%(17/23),但未见致命性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具有安全、简便的特点,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