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29篇
  免费   4689篇
  国内免费   2550篇
耳鼻咽喉   393篇
儿科学   607篇
妇产科学   264篇
基础医学   3816篇
口腔科学   1061篇
临床医学   5396篇
内科学   5170篇
皮肤病学   653篇
神经病学   1812篇
特种医学   2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223篇
综合类   10155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4102篇
眼科学   654篇
药学   4804篇
  64篇
中国医学   3604篇
肿瘤学   2767篇
  2024年   222篇
  2023年   709篇
  2022年   1736篇
  2021年   2200篇
  2020年   1900篇
  2019年   1225篇
  2018年   1287篇
  2017年   1427篇
  2016年   1271篇
  2015年   2000篇
  2014年   2435篇
  2013年   3013篇
  2012年   4208篇
  2011年   4250篇
  2010年   3575篇
  2009年   2966篇
  2008年   3162篇
  2007年   3012篇
  2006年   2714篇
  2005年   2146篇
  2004年   1619篇
  2003年   1498篇
  2002年   1132篇
  2001年   847篇
  2000年   575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p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低龄(2个月龄)和高龄(12个月龄)p21(+/+)和p21(-/-)鼠,建立左肾IRI模型。于IRI后0、1、3、7d及1、3、6个月光镜下观察肾小管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力,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IRI后0d,肾小管以坏死为主,高龄鼠比低龄鼠严重、p21(-/-)鼠比p21(+/+)鼠严重(P均〈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IRI 1d后出现,7d达高峰,且高龄鼠比低龄鼠明显、p21(-/-)鼠比p21(+/+)鼠明显(P均d0.05)。低龄鼠IRI后1个月出现SA—β-gal染色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而对侧肾此时未见衰老细胞,3和6个月时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增多,且p21(+/+)鼠比p21(-/-)鼠明显(P〈0.05);p21(+/+)高龄鼠IRI后0d双肾即可见大量的SA-β-gal染色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且较p21(-/-)鼠显著增多(P〈O.05),但1d后,p21(+/+)和p21(-/-)鼠IRI肾衰老细胞均明显减少(P均〈0.05),1个月后又呈进行性增加,且p21(+/+)鼠始终比p21(-/-)鼠严重。高龄和低龄p21(+/+)鼠PCNA阳性染色细胞出现的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低龄鼠细胞增殖能力要强于高龄鼠;而p21(-/-)鼠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强于p21(+/+)鼠,低龄鼠更为显著(P均〈0.05)。对高龄鼠IRI后1d细胞衰老和凋亡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负相关Cp21(+/+)鼠:r=-0.82,P〈0.001,p21(-/-)鼠:r=-0.76,P〈0.0013。结论 ①IRI可促进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②已经进入衰老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遭受IRI刺激后,更易走向死亡[坏死和(或)凋亡];③p21在IRI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2.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林莉  陶凯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62-163
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于基础化学教学中,制作了部分教学多媒体课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多样化,特别是在学生利用文献知识方面有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3.
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3例贲门失弛缓症并经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定期随访。详细询问病史,并经内镜和钡餐检查对原有的吞咽困难等症状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显著改善。1次扩张有效率达86.9%(20/23),2次有效率可达100%。术中可见贲门黏膜撕裂、渗血,占73.9%(17/23),但未见致命性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具有安全、简便的特点,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5.
To study the cause and mechanism of transplantation vasculopathy which characterized by accelerated graft arteriosclerosis ( AGA), we estabfished a mouse aorta graft model. Methods: A segment of thoracic aortas of B10. A (2R) mice were transplanted to C57BL/10 mice abdominal aorta by end to side anastomoses. The different time point collected grafts were analyzed by morphological, histochemical and electro microscopic methods. Results:Rejection was manifested as a concentric progressive destruction of the smooth muscle cells. In contrast, the endothelial inflammation and subsequent ncointimal prolife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AGA was localized to the regions of turbulent flow, i.e. the junction of the graft with the recipient aorta. Conclusion: This model separates the processes of rejec-tion and neointimal formation which usually manifested together in the lesion of AGA, elucidate that different mecha-nisms control vascular rejection and neointimal formation in chronic rejection.  相似文献   
166.
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表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 ,对肺炎衣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方法 :以肺炎衣原体鼻内或静脉接种Icr小鼠 ,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结果 :小鼠吸入肺炎衣原体后第 3、7、14天 ,肺组织中肺炎衣原体的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炎性肺组织阳性染色呈不均一性 ,为局限性分布。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间质细胞以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等部位。静脉接种组引起上述类似改变 ,但程度轻 ,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肺泡巨噬细胞及间质细胞中。 结论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有助于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的诊断。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局部感染比血行感染的病理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7.
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7月-2006年4月,采用后正中加后外侧"T"形切口行病变椎体切除、钛网 切除的肋骨或取自体髂骨填充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6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腰背痛及放射性疼痛基本缓解,均于术后早期开始肢体功能锻炼,术后2-3周离床活动。随访8个月-3年,患者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明显改善,3例C级患者2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D级5例均恢复到E级。影像学复查内固定物无松动、断钉、断棒现象,钛网无移位,椎体无塌陷。结论:经后正中加后外侧"T"形切口手术切除病变椎体并重建脊柱的三柱稳定性结构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是可行的,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8.
孟凡光  刘晓平 《中国骨伤》2007,20(9):610-610
患者,女,20岁,因右膝痛伴外侧肿物6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6年前,患者始觉右膝疼痛,时痛时止,曾在本地市人民医院检查诊为“生长痛”,未予处理。2个月后发现右膝外侧有一肿物约0.5cm×1cm×0.8cm,时有时无,疼痛无规律性,与天气变化无关,口服止痛药物效不显。1个月前,疼痛突然加重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钙拮抗剂异搏定区域动脉灌注在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症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5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静脉治疗组及动脉灌注组。入院后,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静脉治疗组行合理液体治疗,静脉注射异搏定;动脉灌注组液体补充同时采用持续动脉灌注异搏定1~2周。测定治疗后1、4及7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黏附分子-1(ICAM-1)及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结果治疗后4、7d,血清TNF-α和P-selectin水平动脉灌注组较静脉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β水平动脉灌注组和静脉治疗组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ICAM-1水平动脉灌注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持续区域动脉灌注异搏定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黏附分子P-selectin和ICAM-1的上调,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1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进行泌尿系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结果11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均可见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左肾静脉(LRV)的征象。CT多平面重建(MPR)直观地显示了腹主动脉(AO)与SMA之间的夹角(α),最大为21.88,°最小为12.86°,平均为17.95°。CT横断位图像显示扩张的左肾静脉直径为12~15.3 mm,平均为13.26 mm;LRV受SMA压迫狭窄处直径为3.0~4.0 mm,平均为3.26 mm。左侧卵巢静脉或睾丸静脉直径为2.1~2.6 mm,平均为2.2 mm。5例增强扫描肾实质期(后期)显示双肾实质密度相差20 HU以上。结论MSCT在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