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3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94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294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312篇
综合类   560篇
预防医学   384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01篇
  1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1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5例TBI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对TBI病人6个月预后的预判价值。结果 105例中,预后不良34例,发生率为32.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8分、颅内压增高、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和NLR均是TBI病人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的最佳临界值为4.12,此时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1.6%,当NLR≥4.12时,TBI病人预后不良的发生率高达93.6%。结论 入院时NLR水平可作为预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可早期、迅速、准确判断病人预后,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白天嗜睡与年龄、性别、病情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共180例,以Epworth嗜睡量表(ESS)进行嗜睡评分,男、女患者根据年龄、病情(AHI为标准)进行分组,研究有无差异。结果同年龄段,男女患者白天嗜睡程度及嗜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从数值上,男性ESS评分及嗜睡发生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男女患者嗜睡发生率及嗜睡评分均增高。同等程度病情组,男女患者嗜睡程度及嗜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从数值上,男性ESS及嗜睡发生率高于女性;随病情加重,男女患者嗜睡发生率及嗜睡程度均有增加,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结论排除年龄及病情的影响,男、女嗜睡程度及嗜睡发生率无差异;随病情加重,男女患者嗜睡发生率及嗜睡程度均有增加,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3.
深圳市淋病报告发病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深圳市淋病报告发病率的因素,并评估其影响程度。方法: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法从全市144家性病网络直报医疗机构中抽取34家作为调查点,将2009年10月1日至2009年lO月31日期间,首次主动前往调查点皮肤性病科、妇产科、泌尿外科门诊寻求性病诊疗服务的就诊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是否检测淋球菌、实验室淋球菌检测能力和是否漏报等环节对淋病报告发病率的影响。结果:2534名就诊者中性病门诊实验室淋球菌漏检率为7.3%,漏诊率为62.3%,误诊率为18.6%。性病门诊检测阳性结果的漏报率为6.2%。性病门诊报告发病数为实际发病数的37.1%。结论:漏检、漏诊、误诊和漏报等因素对淋病报告发病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淋病报告发病率只反应了真实发病率的37.1%。  相似文献   
94.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对经CT/MRI/DWI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构成情况进行登记,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并经TCD和/或MRA了解其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结果:57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为70.98%(411/579例);411例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常见(64.48%),其次为颈内动脉(50.36%)。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的发病率依次为:高血压病(77.24%),吸烟(63.68%)。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是血管狭窄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国内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高,其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是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5.
实施创新发展工程推动军区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国家、军队卫生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以及近年来军队医院整体经历的较快发展,军区医院建设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创新发展是实现军区医院又好又快、持续进步的必然选择,只有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培养人才、优化管理,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破解发展中的问题,迎接新形势挑战,把握新阶段机遇,实现军区医院全面建设新跨越,适应新使命要求,提高保打赢能力。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EP处理U251细胞后,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的方法检测EP对U251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印迹法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EP(10、15、20 mmol/L)分别作用8 h、16 h、24 h后均能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且存在显著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EP处理后U25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升高。不同浓度组EP作用U251细胞24 h后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EP能明显抑制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7.
第二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宇  顾小兵 《河北医学》2007,13(7):840-841
目的:报道一种以第2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修复示、中指中、近节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第2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治疗示、中指中、近节皮肤缺损12例,皮瓣面积为1.5cm×3.0cm~2.5cm×5.5cm.结果:12例中有11例完全成活,外形满意;1例出现皮瓣远侧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第2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是修复示、中指中、近节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联合胆汁病理检查诊断胆囊结石患者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粪便直接涂片、胆汁离心镜检和胆囊结石病理切片镜检等方法,检查35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粪便、胆汁和结石标本中的华支睾吸虫虫卵,分析3种方法的检出率. 结果 粪便直接涂片法、胆汁离心镜检和胆囊结石病理切片镜检华支睾吸虫虫卵的检出率分别为29.4% (103/350)、41.5% (145/350)和44.2%(155/350).与胆汁离心镜检法相比,粪便直接涂片法检出率最低(x2=11.05,P<0.05),胆囊结石病理切片镜检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3,P> 0.05).胆汁、胆石联合检出率为67.7% (237/350),明显高于其它方法(x2=48.77,P<0.05). 结论 胆囊结石与胆汁联合病理检查虫卵可提高胆囊结石患者感染华支睾吸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Iar index,CAVI)与腔隙性脑梗死(LAC)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1~2013年1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93例,按CAVI值分为CAVI≥9.0组(n=110)和CAVI<9.0组(n=83),分析CAVI值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CAVI≥9.0组与CAVI<9.0组患者LAC发病率分别为17.3%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VI≥9.0组LAC的发生率是CAVI<9.0组的2.85倍(P<0.05)。结论 CAVI有助于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LAC风险。  相似文献   
100.
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丽娟  黄叶盛  龚晓兵 《内科》2014,(6):652-655
目的对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1991年01月01日至2014年06月01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数据库、Google Book Search等有关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补充手工检索文献。应用Rev Man5.2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8项随机对照试验符合入选标准,共74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中接受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共372例患者(试验组),371例患者单用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4.9%,RR:1.23,95%CI:1.16~1.32,P0.000 01),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烧心反酸等症状显效率(64.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2.0%,RR:1.54,95%CI:1.34~1.77,P0.000 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40,95%CI:0.71~2.78,P=0.33)。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单用多潘立酮,安全性好,可以成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