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182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01篇
内科学   334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92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310篇
预防医学   202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208篇
  3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7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8篇
  1959年   41篇
  1958年   66篇
  1957年   75篇
  1956年   73篇
  1955年   83篇
  1954年   51篇
  194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丙肝相关性肝癌(HCV-HCC)根治术后复发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针对复发时相的个体化临床干预。 方法:回顾98例行HCV-HCC根治术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规律,对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病毒因素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全组根治术后有2个复发高峰,以24个月为界分为早、晚期;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镜下微血管侵犯为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病毒载量为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术后病毒载量持续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明显长于术后持续高病毒载量或病毒载量不稳定者(P<0.001)。 结论:HCV-HCC根治术后早、晚期复发影响因素不同;早期复发率较高,预防性TACE可改善早期复发高危者预后;术后抗病毒治疗可改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CD 44V 6、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颈癌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D 44v6、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 44v6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CD 44v6高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及P<0.01)。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和48%,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100.0%),P<0.05及P<0.01,但E-cadherin和nm 23-H 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宫颈癌中CD 44v6表达与E-cadherin和nm 23-H 1表达呈负相关(P<0.01及P<0.05)。结论:在子宫颈癌中CD 44v6蛋白高表达和E-cadherin、nm 23-H 1蛋白低表达是判断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3.
Manabu Fujimoto  Jun Asai  Yoshihide Asano  Takayuki Ishii  Yohei Iwata  Tamihiro Kawakami  Masanari Kodera  Masatoshi Abe  Masahiro Amano  Ryuta Ikegami  Taiki Isei  Zenzo Isogai  Takaaki Ito  Yuji Inoue  Ryokichi Irisawa  Masaki Ohtsuka  Yoichi Omoto  Hiroshi Kato  Takafumi Kadono  Sakae Kaneko  Hiroyuki Kanoh  Masakazu Kawaguchi  Ryuichi Kukino  Takeshi Kono  Monji Koga  Keisuke Sakai  Eiichi Sakurai  Yasuko Sarayama  Yoichi Shintani  Miki Tanioka  Hideaki Tanizaki  Jun Tsujita  Naotaka Doi  Takeshi Nakanishi  Akira Hashimoto  Minoru Hasegawa  Masahiro Hayashi  Kuninori Hirosaki  Hideki Fujita  Hiroshi Fujiwara  Takeo Maekawa  Koma Matsuo  Naoki Madokoro  Sei-Ichiro Motegi  Hiroshi Yatsushiro  Osamu Yamasaki  Yuichiro Yoshino  Andres James LE Pavoux  Takao Tachibana  Hironobu Ihn  Japanese Dermatological Association Guidelines 《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20,47(10):1071-1109
The Japanese Dermatological Association prepared guidelines focused on the treatment of skin ulcers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vasculitis practical in clinical settings of dermatological care. Skin ulcers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or vasculitis occur on the background of a wide variety of diseases including, typically, systemic sclerosis but als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dermatomyositis,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various vasculitides and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 (APS). Therefore, in preparing the present guidelines, we considered diagnostic/therapeutic approaches appropriate for each of these disorders to be necessary and developed algorithms and clinical questions for systemic sclerosis, SLE, dermatomyositis, RA, vasculitis and APS.  相似文献   
64.
胡熹白  方长海  程广金  乐剑平  汪源 《西部医学》2024,36(1):148-151+156
目的 探讨双源CT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166例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痛风性关节炎组与非痛风性关节炎组行双源CT及血清CRP水平检测,以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制定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明确痛风性关节炎诊断,计算双源CT及血清CRP单独与联合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效能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 共有126例患者(75.90%)明确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组双源CT图像绿色结晶检出率高于非痛风性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性关节炎组血清CRP水平高于非痛风性关节炎组(P<0.05),但两组血清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联合血清CRP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联合血清CRP水平检测能够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无创诊断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65.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报告21例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其中男13例,女8例.发病年龄9~27岁(平均17.7岁),病程1个月~7年.临床上皮损以躯干中部为著,为密集分布的灰褐色丘疹或斑片,相互间融合呈网纹状.真菌检查均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呈"城垛样"平顶或呈锥状.治疗给予米诺环素50 mg每日2次口服,0.1%维A酸乳膏外涂.4周后皮损开始好转,8周后皮损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大鼠胃粘膜灌注中的作用。方法 部分结扎大鼠门静脉主干2周后,采用中性红清除率法测定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同时观察门静脉压力(PVP)的变化。结果 PHG组大鼠GMBF和PVP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3.431、3.312,P<0.01)。低剂量的NO合成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HG大鼠GMBF,而对假手术组GMBF无明显影响;高剂量的L-NAME(12mg/kg)能非常显著降低PHG和假手术组大鼠GMBF。前列腺素环氧合酶抑制剂消炎痛能明显降低PHG组大鼠GMBF,而对假手术组GMBF无明显影响;预先给消炎痛处理后在假手术组大鼠中,静脉注射低剂量L-NAME(4mg/kg)前后GMBF无明显变化,高剂量L-NAME(12mg/kg)降低大鼠的GMBF与未用消炎痛处理组比无明显变化;预先给消炎痛处理后在PHG组大鼠中,L-NAME剂量(4mg/kg、12mg/kg)依赖性降低大鼠的GMBF与未用消炎痛处理组比无明显改变。结论 NO、前列腺素在调节PHG大鼠的GMBF起重要作用,但两者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UA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2次/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段变化,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P〈0.05),但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心绞痛的发作(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对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分别为90.9%、81.8%,而对照组分别为60.6%、5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小板、PT、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是治疗UA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考察SPSS和Excel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大蛋白(—LP)浓度标准曲线的拟合效果。方法HBV—LP标准品吸光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用SPSS软件曲线估计和Excel软件规划求解对HBV—LP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进行线性模型、对数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三次多项式模型的曲线拟合,比较两种拟合方法的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的一致性。并根据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的大小来优选血清HBV—LP浓度标准曲线回归模型。结果HBV—LP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的散点图呈非线性趋势;两种拟合方法的线性模型、对数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三次多项式模型的回归方程均有意义(P〈0.001),其决定系数小数点后四位是一致的:其中二次多项式模型、三次多项式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决定系数均大于0.95。结论Excel软件规划求解拟合血清HBV—LP浓度标准曲线的效果与SPSS高度一致.是一种临床实验室定量标准曲线拟合与优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个青皮多糖及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多糖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硫酸-苯酚法显色,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总黄酮采用回流提取法进行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个青皮多糖含量为4.99%,总黄酮含量为14.57%。结论本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个青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0.
骨盆肿瘤血管造影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通过分析骨盆肿瘤血管造影表现及供血特点 ,指导动脉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 ,强调肿瘤血管“多支栓塞”的重要性。方法 对 12例骨盆肿瘤患者进行了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和碘油栓塞治疗 ,其中纤维肉瘤 1例 ,软骨肉瘤、骨肉瘤各 2例 ,转移瘤 7例 ,治疗前均行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和 /或腰动脉造影 ,治疗后造影复查血管闭塞及碘油沉积情况。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 1)血管造影表现特点 :a“多源多支”供血 :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腰动脉均参与骨盆肿瘤供血 ;b“富血管性”表现 ;c肿瘤染色区域明显大于骨破坏区。 ( 2 )栓塞结果 :每例均进行了 2支以上供养血管栓塞 ,复查见供养血管完全闭塞 ,肿瘤染色明显减少 ,碘油沉积良好。 ( 3)临床效果 :临床效果显著 ,疼痛减轻 ,肿块缩小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盆肿瘤的供血特点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