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9篇
  免费   837篇
  国内免费   246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335篇
内科学   213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12篇
综合类   956篇
预防医学   36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02篇
  19篇
中国医学   866篇
肿瘤学   174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614篇
  2021年   689篇
  2020年   567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以临床病例结合文献分析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non-ITAC)的临床特性和病理免疫学特征,以期给临床医生在今后的诊疗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例鼻腔鼻窦non-ITA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病理免疫学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4.8岁,其中4例为高级别non-ITAC,2例为低级别non-ITAC。临床表现以涕中或痰中带血、鼻塞等为主。4例男性均有吸烟史,其中1例工作中接触木屑较多。治疗方案为手术或术后加放疗或放/化疗。免疫组化结果:6例患者CK7均为阳性,其中4例患者P63为阴性;4例高级别non-ITAC患者Ki-67增殖指数为60%~90%,低级别non-ITAC患者Ki-67增殖指数1%~2%。随访至今,1例患者因肺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未有复发或转移。结论 鼻腔鼻窦non-ITAC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病理免疫学对分级、治疗方案和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比较树脂型窝沟封闭剂、流动树脂、复合体、玻璃离子等材料结合不同粘结系统行窝沟封闭术后的边缘密闭性,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寻找简捷有效的防龋措施。  方法  离体牙随机分五组:全酸蚀技术 + 树脂型窝沟封闭剂组(A组,对照组)、自酸蚀粘结剂 + 树脂型窝沟封闭剂组(B组)、自酸蚀粘结剂 + 流动树脂组(C组)、自酸蚀粘结剂 + 复合体组(D组)及玻璃离子组(E组),体外行窝沟封闭并记录操作时间。行体外温度循环后进行扫描电镜及体视显微镜检测。  结果  (1)各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渗漏;(2) B组及C组与对照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3) D组及E组微渗漏高于对照组(P < 0.05);(4) D组在试件制备过程中无折断及松脱等现象。  结论  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树脂型窝沟封闭剂及流动树脂实施窝沟封闭术时操作简便、微渗漏较低;复合体抗压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瘦素对肺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FL-1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用(0~200)ng/m L重组人瘦素(r HL)干预或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FL-1细胞,Western blot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的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1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50、100、200)ng/m L的r HL处理HFL-1细胞48 h,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与200 ng/m L r HL或5 ng/m L TGF-β1单独处理的细胞相比,200 ng/m L r HL和5 ng/m L TGF-β1联合处理HFL-1细胞48 h,HFL-1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r HL能够上调HFL-1细胞p-AKT的表达,LY294002可抑制r HL对HFL-1细胞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2.5、25、50、100、200)ng/m L作用72 h,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50~200)ng/m L r HL作用48 h,细胞上清液中1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瘦素能够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球虫病严重威胁养鸡业健康发展.随着抗球虫药物的使用,鸡球虫的抗药性越来越普遍,增加了该病的防控难度.本文对十年来鸡球虫抗药性调查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我国各地区鸡球虫对大部分常用药物均具有中度以上的抗药性,华东和华南地区最严重,西北和东北地区的抗药性最弱.在各类药物中,对聚醚离子载体类药物和地克珠利的检测最多,对前者接近一半地区达到完全抗药,而对地克珠利基本为中度抗药,对其他化学合成药物过半数达完全抗药.当然由于地区差异,同一地区仍存在敏感性不同的虫株.各种药物的抗药性产生机制不一样,可能涉及虫体的结构蛋白改变如SAG家族蛋白、细胞膜离子通道、糖或脂肪酸代谢酶如苹果酸脱氢酶或能量代谢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随着鸡球虫抗药性逐步得到解析,系统监测、科学用药和免疫预防等综合举措将极大消减球虫病对养鸡业的影响,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对严重多发伤并急性胃肠损伤家兔模型肠屏障功能保护机制.方法 40只家兔,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未建立严重多发伤并急性胃肠损伤),损伤组、药物对照组和干预组均建立严重多发伤并急性胃肠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药物对照组注射丙氨酰谷氨酰胺1.2 g/kg,干预组腹腔注射100000 U/kg的乌司他丁,8 h一次,连续7 d.其余家兔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抽取静脉血检测肠黏膜屏障、炎症及应激指标,HE染色检测小肠病理形态,HMGB1、TLR4、NF-κB检测采用免疫印迹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结果 损伤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二胺氧化酶、D乳酸、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对照组和干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损伤组,且干预组低于药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丙二醛(MDA)升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降低;与损伤组比较,药物对照组和干预组MDA降低,SO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家兔小肠组织中HMGB1、TLR4、NF-κB蛋白及mRNA比较存在差异,损伤组HMGB1、TLR4、NF-κB蛋白及mRNA高于对照组,与损伤组比较,药物对照组和干预组上述指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药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提高严重多发伤并急性胃肠损伤家兔模型肠屏障功能,改善炎症及应激,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抑制HMGB1/TLR4/NF-κB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手术治疗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炎性因子水平、血清胃泌素(GAS)水平、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Ⅰ期、Ⅱ期手术后,观察组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期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AS、H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累积复发率、累积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应用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中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五趾-跖-跟骨足底平面在筛查胎儿足畸形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性选取10 015胎14~40孕周高危胎儿作为研究对象,产前超声检查采用五趾-跖-跟骨足底平面筛查足畸形,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胎儿足长随孕周增加而增大(F=8.2,P<0.01),单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胎儿的患侧足长变短(χ2=49.1,P <0.01)。五趾-跖-跟骨足底平面超声诊断胎儿足畸形准确率为99.60%(9975/10 015),敏感度为85.29%(116/136),特异度为99.80%(9859/9879),阳性预测值为85.29%(116/136),阴性预测值为99.80%(9859/9879)。结论 五趾-跖-跟骨足底平面可用于胎儿足畸形的产前超声筛查,并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8.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经典理论之一,揭示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相关性,在肺、肠疾病治疗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代医学已揭示肺与大肠在组织来源、黏膜免疫上的联系,初步明确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调节机制,并将此理论应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肺肠难治病的治疗,获得可靠疗效。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肺与大肠解剖上的同质性促使了肺-肠黏膜免疫功能的相关性,黏膜免疫及固有淋巴细胞的迁移归巢是肺与大肠共享生理病理的调节机制之一。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和补益类中药通过调节肺-肠黏膜免疫功能治疗肺、肠疾病,成为“肺肠同治”创新药物研发的候选药物。然而,上述两类中药现有免疫调节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分泌型IgA、细胞因子等表达水平及固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上,对与之相关的气道、肠道黏液高分泌、肺及肠道黏膜屏障免疫细胞功能改变、肺-肠黏膜免疫相互作用动态过程及肺-肠局部微生态的干预作用,以及清热解毒、补益功效与其调节肺-肠黏膜免疫作用间的相关性和生物学基础等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试从肺、肠共同拥有的黏膜免疫系统切入,从黏膜固有淋巴细胞归巢角度分析肺肠相关疾病的内在联系,并综述对肺、肠黏膜免疫具有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和规律,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内涵的深入阐释及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