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13篇 |
免费 | 569篇 |
国内免费 | 3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篇 |
儿科学 | 68篇 |
妇产科学 | 50篇 |
基础医学 | 309篇 |
口腔科学 | 47篇 |
临床医学 | 634篇 |
内科学 | 496篇 |
皮肤病学 | 74篇 |
神经病学 | 90篇 |
特种医学 | 225篇 |
外科学 | 531篇 |
综合类 | 1556篇 |
预防医学 | 727篇 |
眼科学 | 61篇 |
药学 | 686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588篇 |
肿瘤学 | 4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178篇 |
2021年 | 197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169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258篇 |
2013年 | 371篇 |
2012年 | 529篇 |
2011年 | 577篇 |
2010年 | 537篇 |
2009年 | 458篇 |
2008年 | 517篇 |
2007年 | 468篇 |
2006年 | 440篇 |
2005年 | 350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194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目的: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层黏连蛋白黏附法,从胃癌MKN-45细胞株(Mo)中筛选获得高黏附亚株(Mh)和低黏附亚株(ML)。应用RT-PCR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Tiam 1mRNA与蛋白在Mo、ML、Mh细胞中的表达。应用Boyden小室测定Mo、ML、Mh细胞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并分析其与Tiam1表达间的关系。结果:胃癌MKN-45细胞高黏附亚株(MH)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均较MKN-45细胞(Mo)及其低黏附亚株(Mo为强(P〈0.05),但Mo与ML细胞间无差异(P〉0.05)。Tiam 1mRNA和蛋白在MH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其在Mo和ML细胞中的表达为强(P〈0.05),但在Mo与ML细胞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Tiam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53.
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择6例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在标本完整状态(NS)、枕寰枢失稳模型(DS)、后路枕骨螺钉 C2椎弓根钉固定 纵棒固定(AF)、后路枕骨螺钉 C2椎弓根钉 C3侧块螺钉 纵棒固定(BF)、后路枕骨螺钉 C2椎弓根钉固定 C3椎板钩 纵棒固定(CF)、后路枕骨螺钉 C3椎板钩 C4椎板钩 纵棒固定(DF),共6种状态下,依次用KD-1型三维运动实验机进行测量相应节段的运动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齿状突及横韧带切除后,枕颈部会严重失稳,即DS组运动范围(ROM)较NS组明显增大10-12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枕颈失稳后,AF组ROM明显比DS组减小13-16 %(P<0.05),与NS组仅相差5-6 %(P>0.05).3.BF组ROM比失稳减小17-19 %(P<0.05),更加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4.CF组ROM比DS组减小18-23 %(P<0.05),亦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5.DF组ROM比DS组减小19-23 %(P<0.05),也能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但椎板钩有滑动现象,相邻节段代偿运动加大.结论 枕颈融合固定时,C2椎体骨质良好者,单纯C2椎弓根固定已足够稳定;在颈椎有C2椎弓根固定再加上C3侧块螺钉或C3椎板钩时,固定更坚强可靠,但多牺牲了一个椎体的活动度;颈椎以C3椎板钩 C4椎板钩固定时,也能达到可靠的枕颈固定,但有侧方滑动的趋势,同时固定的节段最长,邻近节段退变会加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可膨胀髓内钉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适应证.方法 72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 A组:34例,行可膨胀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38例,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随访5~13个月,平均7个月.两组疗效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掌握好手术指征,是治疗胫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5.
穿高跟鞋对中青年女性腰椎生理曲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高跟鞋对中青年女性腰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对20例健康中青年女性志愿者在穿不同高度的高跟鞋后,摄立位腰椎X线侧位片,测量腰椎曲线指数(LCI)、腰椎前凸度(Cobb角)和骶骨倾斜角(SSA),并对其进行2 km行走试验调查腰背不适情况。结果高鞋跟组的LCI、Cobb角、SSA明显高于低鞋跟组(P〈0.05)。2 km行走试验后腰背不适情况,60%发生在7 cm以上鞋跟组。结论穿高跟鞋可使腰椎生理曲度增大,易引发腰痛。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经咽后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Hangman骨折患者行颅骨牵引大致复位后择期手术。全麻下采用高位前方咽后入路显露C2-3椎体,切除C2-3椎间盘组织,充分减压,C2-3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颈围保护6~8周。结果7例均获随访,时间4—42个月。患者术后3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椎体再位移和成角畸形,无伤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内固定疗效确切,并能有效维持理想的复位。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高龄(≥75岁)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行CEA治疗的3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EA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例患者,所有手术过程顺利,随访时间为(22.18±8.71)个月。其中男33例(84.6%),女6例(15.4%);中位年龄77岁(75~82岁);双侧病变患者11例(28.2%),无症状患者7例(17.9%);共施行39例次CEA,22例次(56.4%)采用颈动脉补片;16例次(41.0%)使用转流管;住院时间(17.38±5.39)d。1例患者(2.6%)术后第2天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患者(2.6%)术后15个月出现手术侧再狭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CEA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定钢板组)25例,使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解剖钢板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3.5±4.1)个月。手术时间(min):锁定钢板组为55.3±23.7,解剖钢板组为73.7±30.3,P0.05。术中出血量(ml):锁定钢板组为189.5±34.5,解剖钢板组为273.2±39.8,P0.05。术后住院时间(d):锁定钢板组为8.3±3.1,解剖钢板组为10.5±4.2,P0.05。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d):锁定钢板组为97.2±23.8,解剖钢板组为119.5±34.5,P0.05。肩关节活动度:锁定钢板组优于解剖钢板组(P0.05)。术后3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23/25,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锁定钢板组无肱骨头缺血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解剖钢板组出现螺钉松动退钉1例,钢板断裂1例。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同时具有固定和加压作用,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骨折愈合快,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索卡他莫拉菌对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Eravacylcine的敏感性,并对卡他莫拉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收集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12—2017年临床分离出的卡他莫拉菌菌株,所有的菌株均通过BD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同时采用质谱仪鉴定细菌种属。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多西环素、米诺环素、Eracycline 的药物MIC值(最小抑菌浓度)。提取卡他莫拉菌菌株基因组DNA,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了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B、tetM、tetW、tetQ、tetO和tetT。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了207株卡他莫拉菌,在痰液和咽拭子中检出率最高,各占77.8%、20.8%;科室分布以儿科为主,占78.7%,其次为呼吸科,占8.9%。207株卡他莫拉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以EUCAST判定标准,米诺环素敏感率为98%,多西环素敏感率为97%,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Eravacycline的MIC值基本在0.5 mg/L以下。207株细菌中共检测出tetB阳性菌株136株。结论 卡他莫拉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尤其是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Eravacycline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关于卡他莫拉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SHI Jia Hong ZUO Kui Yang ZHANG Ying Yao WANG Bo HAN Xing LIAN Ao Bo LIU Jin Y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BES》2019,32(4):272-28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NANOG against hydrogen peroxide(H_2O_2)-induced cell damage in the human hair follicle mesenchymal stem cells(hHF-MSCs). Methods NANOG was expressed from a lentiviral vector, pLVX-IRES-ZsGreen. NANOG hHF-MSCs and vector hHF-MSCs were treated with 400 μmol/L hydrogen peroxide(H_2O_2) for 2 h, the cell survival rate, cell morphology, ROS production, apoptosis and expression of AKT, ERK, and p21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Result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G could activate AKT and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p-AKT, but not p-ERK. When treated with 400 μmol/L H_2O_2, NANOG hHF-MSCs showed higher cell survival rate, lower ROS production and apoptosis, higher expression of p-AKT, higher ratio of p-AKT/AKT.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NANOG could protect hHF-MSCs against cell damage caused by H_2O_2 through activating AKT signaling pathwa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