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04篇
  免费   3868篇
  国内免费   2770篇
耳鼻咽喉   487篇
儿科学   566篇
妇产科学   194篇
基础医学   3334篇
口腔科学   963篇
临床医学   4917篇
内科学   4432篇
皮肤病学   566篇
神经病学   1912篇
特种医学   22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5081篇
综合类   10894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4187篇
眼科学   597篇
药学   5007篇
  51篇
中国医学   3637篇
肿瘤学   2623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499篇
  2022年   1307篇
  2021年   1654篇
  2020年   1483篇
  2019年   1057篇
  2018年   1085篇
  2017年   1295篇
  2016年   1076篇
  2015年   1918篇
  2014年   2399篇
  2013年   2848篇
  2012年   4085篇
  2011年   4338篇
  2010年   3635篇
  2009年   3273篇
  2008年   3474篇
  2007年   3293篇
  2006年   2858篇
  2005年   2494篇
  2004年   1708篇
  2003年   1480篇
  2002年   1197篇
  2001年   880篇
  2000年   677篇
  1999年   396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72年   4篇
  1970年   7篇
  1968年   4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甲磺酸托烷司琼 (Trop)对顺铂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将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采用Trop(第 1周期 )→胃复安 (第 2周期 )止吐方法 ,对照组采用胃复安 (第 1周期 )→Trop(第 2周期 )止吐方法。观察 2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第 1天 ,治疗组对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完全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对恶心、食欲不振的有效控制率略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化疗第 2~ 6d治疗组疗效稍优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rop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口干、便秘、疲倦、嗜睡及失眠 ,均较轻微。结论 Trop在控制强致吐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呕吐方面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二氧化碳气腹及腹腔镜手术对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方法31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分为开腹组16例,腹腔镜组15例,于术前、术后采集病人血液行细菌培养,检测血中自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观察切口及腹腔有无残余脓肿情况。结果开腹组较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及腹腔脓肿发生率高,术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仅水平及白细胞总数升高更明显,下降缓慢,淋巴细胞受抑制更明显。结论在细菌性腹膜炎时,腹腔镜气腹手术较开腹手术炎症反应轻,免疫功能恢复快。应用腹腔镜及二氧化碳气腹治疗腹部外科感染性腹部外科疾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时出现断襻的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6-03/2011-05的25例25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时出现断襻的术中处理方法:其一是将断襻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23眼),其二是一期或二期更换断襻人工晶状体(2眼)。结果:在25眼中,其中1眼术中进行人工晶状体的更换,1眼术后第3d人工晶状体向下发生严重脱位,进行了人工晶状体的更换,2眼人工晶状体发生轻微移位,余21眼未发生人工晶状体移位;术后1mo矫正视力0.8~1.0者8眼,0.5~者14眼,0.2者1眼(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眼均未发生人工晶状体明显移位;术后6mo随访的15眼均未发生人工晶状体明显移位。结论:将断襻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合适的位置,大多数人工晶状体不发生移位或不影响术后视力的提高,可以作为手术应急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4.
杜君  雷方 《眼科新进展》2016,(8):777-779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前节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SD-OCT)等检查确诊。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前及治疗2周、6个月、12个月后应用SD-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进行深度加强扫描(enhanceddepthimaging,EDI)测量SFCT。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进行比较。结果 患眼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287.85±27.70)μm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患眼SFCT厚度(437.46±30.14)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0.01)。治疗2周后,患眼SFCT厚度为(352.50±60.37)μm,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患眼SFCT厚度分别为(299.32±20.12)μm、(297.61±21.89)μm,与正常人群SF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2、1.272,均为P>0.05)。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SFCT较正常同龄人群明显增厚,恢复期与同龄正常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 初步表征分析大花红景天多糖的结构.方法 采用乙醇分级沉淀和葡萄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得大花红景天多糖的主要成分(RCPS).GC法进行一级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IR、UV、CD、SEM等手段对多糖的光谱学特性、不对称性以及形貌特征进行综合考察,同时还采用热分析仪分析热特性,结果 与结论 RCPS是一酸性杂多糖,相对重均分子量为2.7876×106,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1;2.96;0.21;0.26;0.08;0.58;0.15.RCPS在溶液中可能以无规则的方式存在,其粒度大约1~2μm,同时晶体间有非常微小的空隙.加热过程中,多糖出现了3次明显的质量损失.  相似文献   
97.
王铭  雷燕 《辽宁中医杂志》2012,(6):1016-1018
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医防治冠心病的特色和优势,指出充分运用活血化瘀理论是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从"双心"疾病和冠心病冬季预防两个角度,介绍了关于中医防治冠心病和发展活血化瘀理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特别认为中医防治冠心病应该坚持以活血化瘀理论为基础,选择符合中医特点并体现中医优势的靶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使其做到疗效确切,机制清楚,另辟蹊径,扬长避短,得到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98.
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组织文库c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1965 bp人内质网分子伴侣BiP的全长cDNA,将其克隆入OmicsLinkTM表达载体pReceiver-B01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Receiver-B01a-BiP。重组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以Ni+-NTA agarose层析柱纯化。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表达产物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形式共同存在,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30%。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0000,纯度达到电泳级。经免疫印迹法鉴定,获得的BiP重组蛋白可以与RA患者血清反应,检测的抗BiP抗体在RA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75.4%(49/65),明显高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14.6%(7/48)、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 gren’s syndrome,pSS)患者7.3%(4/55)及正常人0%(0/71)(P<0.01)。表明,经原核表达获得的BiP全长蛋白,RA患者血清抗体可以很好结合,有望应用于临床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深圳市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和分布情况,为政府制定恶性肿瘤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对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深圳市常住居民恶性肿瘤10 612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等.结果 2017年-2019年间...  相似文献   
100.
Background/AimsBinge drinking leads to many disorders, including alcoholic hepatosteatosi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ntrahepatic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and increases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olecular mechanisms may involve the migration of bacterial metabolites from the gut to the liver and the activation of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MethodsSerum samples from both binge drinking and alcohol-avoiding patients were analyzed. Mouse models of chronic plus binge alcohol-induced hepatosteatosis and HCC models were used.ResultsA marker of NETs formation, lipopolysaccharide (L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lcoholic hepatosteatosis and HCC patients and mice than in controls. Intrahepatic inflammation markers and HCC-related cytokines were decreased in mice with reduced NET formation due to neutrophil elastase (NE) deletion, and liver-related symptoms of alcohol were also alleviated in NE knockout mice. Removal of intestinal bacteria with antibiotics led to decreases in markers of NETs formation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upon chronic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lcoholic hepatosteatosis and HCC was also attenuated. These functions were restored upon supplementation with the bacterial product LPS. When mice lacking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received chronic alcohol feeding, intrahepatic markers of NETs formation decreased, and hepatosteatosis and HCC were alleviated.ConclusionsFormation of NETs following LPS stimulation of TLR4 upon chronic alcohol use leads to increased alcoholic steatosis and subsequent H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