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6篇
  免费   1208篇
  国内免费   637篇
耳鼻咽喉   176篇
儿科学   176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1088篇
口腔科学   195篇
临床医学   1685篇
内科学   1338篇
皮肤病学   272篇
神经病学   276篇
特种医学   4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01篇
综合类   3229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384篇
眼科学   171篇
药学   1569篇
  15篇
中国医学   1274篇
肿瘤学   51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611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822篇
  2012年   1197篇
  2011年   1292篇
  2010年   1164篇
  2009年   921篇
  2008年   892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714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药复方中后下组份化学成分的研究(Ⅰ)木香挥发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对中草药木香油挥发油进行了研究。方法 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2个不同样品木香的挥发油,应用GC-MS方法对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 2个不同样品的含油量分别为:0.82%(样品I)和0.76%(样品Ⅱ)。从挥发油中鉴定出28个化合物。结论 2个 样品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4-(1,5-二甲基-1,4-己二烯基) -1-甲基环己烯(没药烯)是主要成分,分别占挥发油的33.4%(样品I)和35.7%(样品Ⅱ);含量占第二位的是去氢木香内酯,分别占挥发油的9.9%(样品I)和6.5%(样品Ⅱ)。除了去氢木香内酯外,还检测出3个内酯类化合物,它们是:环广木香内酯,分别占挥发油的0.7%(样品I)和0.3%(样品Ⅱ);广木香内酯,分别占挥发油的0.3%(样品I)和0.5%(样品Ⅱ);风毛菊内酯,分别占挥发油的微量(<0.05%样品I)和0.4%(样品Ⅱ)。除此之外,还检测出1个含咪唑环的生物碱类化合物:1,2-二苯基-1H-咪唑-1-乙醇,分别占挥发油的2.7%(样品I)和1.5%(样品Ⅱ)。  相似文献   
992.
Sha SH  Schacht J 《Hearing research》2000,142(1-2):34-40
We have recently suggested antioxidant therapy against aminoglycoside-induced hearing loss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a redox-active aminoglycoside-iron complex causing ototoxicity.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es seven antioxidants and iron chelators for their ability to attenuate gentamicin-induced free radical generation in vitro and ototoxicity in guinea pig in vivo.Free radical formation by gentamicin was measured by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both in a non-enzymatic system in vitro and in cell culture. Deferoxamine, 2,3-dihydroxybenzoate, or salicylic acid suppressed gentamicin-induced luminescence in both tests. This indicated the usefulness of the assay as a screen for potential protectants since these agents had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attenuate gentamicin-induced ototoxicity in vivo. Histidine and D-methionine, amino acids with chelating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lso suppressed gentamicin-mediated luminosity both in vitro and in cell culture. In contrast, the metal chelators succimer (2, 3-dimercaptosuccinic acid (DMSA)) and trientine (N, N'-bis[2-aminoethyl]-1,2 ethanediamine) promoted free radical formation and were excluded from further studies. Histidine and D-methionine were then administered to guinea pigs receiving concurrent treatment with gentamicin (120 mg/kgx19 days). Threshold shifts induced by gentamicin were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by twice-daily injections of D-methionine. Once-daily injections of histidine or D-methionine were less effective, point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pharmacokinetics in antioxidant protection in vivo.The study presents a simple screening system for agents with the potential to attenuate gentamicin-induced hearing loss. It also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of free radical formation as an underlying cause of gentamicin ototoxicity.  相似文献   
993.
深圳市龙岗区580名粉尘作业工人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龙岗区580名粉尘作业工人职业病危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本辖区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内接触粉尘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分析粉尘作业工种、接尘工龄、肺功能相关指标及尘肺病、肺结核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尘组肺功能异常率(26.03%)高于对照组(7.50%),有显著性差异;肺功能的改变较X线表现早;女工肺功能异常率(39.24%)高于男工(23.90%);粉尘作业工作肺功能改变与接触粉尘种类和工龄等有一定联系。结论部分企业不够注重粉尘作业工人的职业病防护工作,缺乏防护设施或设施不全,同时作业工人的防护意识较薄弱。为此,用人单位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以及企业是做好职业卫生防护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切实加强对职业病防护工作的管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稳定机制紊乱,引起异常T淋巴细胞对甲状腺和眼外肌的反应性疾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众多,该文仅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全身核素骨扫描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转移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8月-2007年2月临床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36例患儿,在治疗前进行全身核索骨扫描,观察扫描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6例患儿中死亡4例,其中3例为骨侵犯或转移,此3例中只有1例脑脊液中发现肿瘤细胞;随访时间10~18个月,甲均13.6个月.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骨转移发生率极低,核素骨扫描不建议作为其首选检查方法;针对晚期病例,核素骨扫描可以对转移和预后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0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同期收治的102例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102例患者5年、10年、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4%、74.6%和54.2%.单因素分析示:性别、年龄、原发灶累及双侧、原发灶最大直径>4 cm、甲状腺包膜外侵犯、远处转移、手术彻底程度(以距肿瘤2 em肉眼切除干净为手术彻底的标准)均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甲状腺髓样癌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有原发灶最大直径>4 cm(X2=7.43,P=0.0035),远处转移(X2=23.50,P=0.0000)和手术彻底程度(X2=25.90,P=0.0000).结论 当原发灶过大、行姑息性手术及出现远处转移时,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下降;选择合理的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7.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物质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在人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正常皮肤之间的差异,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SP表达增高的原因。方法以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成人增生性瘢痕以及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将SP(终浓度为10^-7mol/L)加入培养液中刺激成纤维细胞,分别于刺激前和刺激后1、3、6、12、24h采用RT—PCR检测细胞内SP基因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培养液中SP浓度。正常皮肤对照组及瘢痕对照组除不应用SP外,余处理均相同。结果未受SP刺激时,人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均能分泌一定浓度的SP,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刺激后,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在1~3h内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而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在3~6h内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两种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SP可诱使成纤维细胞内SP的分泌增加,而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情况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杭州市萧山区非定点医院在结核病发现工作中的作用和不足,发现问题,及时建议。方法:调查886例非定点医院报告的现住址在本辖区的肺结核病例,分析非定点医院痰检情况,病例的主动到位和未主动到位病人的追踪情况,网报及时情况。结果:非定点医疗单位初诊痰检率6.55%;病例主动到位率41.08%,追踪后总到位率88.71%,网报及时率71.16%。结论:萧山区非定点医院是大多数肺结核病人因症就诊的主要场所,是发现结核病人的重要来源,通过追踪可以大大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到位率,但非定点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9.
15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某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56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抽取脑脊液进行普通培养和高渗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扩散法。结果共获需氧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42株(26.92%),以大肠埃希菌(11株,26.19%)、不动杆菌属(5株,11.91%)、肺炎克雷伯菌(4株,9.52%)、变形杆菌(4株,9.52%)为主,检出产ESBLs菌12株(28.57%);革兰阳性(G^+)球菌103株(66.03%),以表皮葡萄球菌(56株,54.37%)、溶血葡萄球菌(7株,6.80%)为主;其他菌种11株(7.05%)。2003-2005年G^-杆菌占全部检出菌的比率为35.14%,高于2000-2002年的检出率19.51%(X^2=4.83,P〈0.05)。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较敏感;G^+球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较敏感。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G^-杆菌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了解慢性咽喉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方法的需求,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有效地减轻慢性咽喉炎的症状和避免复发.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耳鼻喉科门诊100例慢性咽喉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现有的相关知识较为贫乏,但他们对慢性咽喉炎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与治疗方法、效果及自身病情、用药方法等诸多问题都十分关注,并且都迫切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讲解,告知和指导其健康行为.结论 采用多形式施教,加强对慢性咽喉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对疾病以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减轻疾病症状和避免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