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59篇
  免费   7453篇
  国内免费   5511篇
耳鼻咽喉   875篇
儿科学   888篇
妇产科学   1251篇
基础医学   10709篇
口腔科学   1415篇
临床医学   11101篇
内科学   12480篇
皮肤病学   1041篇
神经病学   4544篇
特种医学   31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8615篇
综合类   11129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22篇
预防医学   5177篇
眼科学   3015篇
药学   8657篇
  73篇
中国医学   4281篇
肿瘤学   7833篇
  2024年   261篇
  2023年   1237篇
  2022年   3250篇
  2021年   4184篇
  2020年   3060篇
  2019年   2928篇
  2018年   3100篇
  2017年   2593篇
  2016年   2687篇
  2015年   3883篇
  2014年   4814篇
  2013年   4236篇
  2012年   6285篇
  2011年   6704篇
  2010年   4164篇
  2009年   3156篇
  2008年   4364篇
  2007年   4219篇
  2006年   4315篇
  2005年   4137篇
  2004年   2819篇
  2003年   2575篇
  2002年   2123篇
  2001年   1823篇
  2000年   1814篇
  1999年   2084篇
  1998年   1315篇
  1997年   1294篇
  1996年   974篇
  1995年   915篇
  1994年   777篇
  1993年   495篇
  1992年   598篇
  1991年   500篇
  1990年   475篇
  1989年   419篇
  1988年   377篇
  1987年   302篇
  1986年   252篇
  1985年   212篇
  1984年   131篇
  1983年   86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63篇
  1978年   22篇
  1974年   27篇
  1973年   18篇
  196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布鲁菌病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呈全球范围流行,而我国近年来布鲁菌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的严重危害。布鲁菌病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若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易复发或者呈现慢性化,甚至可以发生各种并发症而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故早诊断和早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布鲁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现状、各系统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诊断和并发症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2.
马锡慧  高钰  韩永  孙玉洁  杜若  刘培霞  张文慧  肖漓 《器官移植》2018,9(2):137-141,155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在肾移植术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术后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51例首次肾移植受体分为细菌组33例、真菌组9例、BK病毒组9例;另选择肾移植术后稳定的受体28例作为稳定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绝对计数。比较各组肾移植受体的肾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绝对计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绝对计数在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稳定组相比,细菌组、真菌组和BK病毒组血清肌酐(Scr)水平和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07、0.024;0.037、0.006、0.032)。与稳定组比较,细菌组和真菌组CD1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均下降(P=0.036、0.015);真菌组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04)。与细菌组相比,真菌组和BK病毒组的CD3+CD8+T细胞比例均升高(P=0.013、0.008),CD3+CD4+T细胞比例均降低(P=0.003、0.010),CD4+/CD8+T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P=0.003、0.005)。与稳定组比较,细菌组、真菌组、BK病毒组CD3+T细胞数量、CD3+CD8+T细胞数量、CD16+CD56+NK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P=0.025、0.002、0.003;0.015、0.005、0.006;0.001、0.001、0.031);真菌组和BK病毒组CD3+CD4+T细胞数量降低(P=0.001、0.003);BK病毒组CD19+B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19)。与细菌组比较,真菌组CD3+CD4+T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23)。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4+T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数量诊断真菌感染的准确度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2和0.8889;CD3+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19+B细胞数量诊断BK病毒感染的准确度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2、0.8452和0.8115。结论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以评估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绝对计数能够直观地判断免疫程度,两者结合对于肾移植受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Background

Hypertriglyceridemia-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 (HTG-AP) i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problem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recurrence rate compared with non-HTG-AP.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LSG) on obesity-related HTG-AP.

Methods

Twenty-nine patients with obesity-related HTG-AP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nd tre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or LSG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wishes of patients. Clinical data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AP were collected at baseline and at four different time points (3, 6, 9,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s for all patients.

Results

Of the 29 patients, 28 patients (19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9 patients with LSG surgery) completed the 12-month follow-up. Clinical data and the severity scores of AP were comparable at baseline when th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LSG group experienced a large weight loss (percent total weight loss, 26.87?±?1.44%; percent excess weight loss, 79.56?±?1.37%) and triglyceride reduction (from 15.77?±?1.02 to 1.36?±?0.09 mmol/L), and no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at 12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however, body weight was not changed although triglycerid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17.34?±?1.29 to 8.25?±?1.12 mmol/L), and more importantly, 47.4% of the patients had at least one recurrence of AP in 12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s

LSG might be an effective way to cure obesity-related HTG-induced AP since it prevents the recurrence of this disease. Further randomized studies will be needed to standardize this way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周期性机械应力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4组:加压0 h组、加压0.5 h组、加压1 h组、加压2 h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GF1R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将同代无处理的软骨细胞在加压各组检测的同时给予同样检测即为静态组,应用Gel-Pro Analyzer软件进行半定量灰度分析比较各时间段静态和加压两两各组磷酸化IGF1R/总IGF1R水平差异。另取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静态组、加压对照组、IGF1R阻断组、加压后IGF1R阻断组,IGF1R阻断采用顺式-3-[8-胺基-1-(2-苯基-喹啉-7-基)-咪唑并[1,5-a]吡嗪-3-基]-1-甲基-环丁醇(OSI-906)或者以IGF1R shRNA两种方式。阻断IGF1R 1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 1/2)表达及磷酸化水平;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2型胶原(collagen Ⅱ)、蛋白聚糖(aggrecan)表达;3 d后采用直接细胞计数方式及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对软骨细胞增殖状况进行测定。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 结果磷酸化IGF1R/总IGF1R蛋白水平在加压0 h组与静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5, P=0.811),而在0.5 h组,1 h组,2 h组较相对应的静态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81、-6.172、-10.518,P均小于0.05)。IGF1R被OSI-906或shRNA抑制后,加压处理的ERK 1/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OSI-906阻断后t=3.074,shRNA阻断后t=3.990,P均小于0.05),细胞外基质collagen Ⅱ(OSI-906阻断后t=3.243, shRNA阻断后t=3.621,均为P<0.05)、aggrecan(OSI-906阻断后t=3.128,shRNA阻断后t=3.608,P均小于0.05)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大鼠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SI-906阻断后t=2.835、shRNA阻断后t=3.467,均为P<0.05)。 结论周期性机械应力通过压力感受器IGF1R将机械信号转变为生物化学信号,激活ERK 1/2信号通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浅层治疗陈旧性膝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十堰市太和医院骨1科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8例陈旧性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新鲜断裂的内侧副韧带、Ⅰ度和Ⅱ度损伤患者排除。术前应力位拍X片检查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较健侧>5 mm,磁共振检查可见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皱缩或断裂。手术方法为取自体同侧的半腱肌,编织缝合,编织好的肌腱从胫骨的内侧脊前方穿入,从脊的后方穿出。然后将肌腱的两个尾端用导引针穿入股骨隧道,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在可调支具保护下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2个月左右,拍摄膝关节内侧应力位片、应用Lyshlo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评判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 结果患者术后Lyshlom评分(t=7.449)、IKDC评分(t=8.915)、膝内侧应力位片开口距离与健侧距离的差值(t=5.014)均改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应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浅层对治疗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短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从2010年3月至2017年12月对102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根治经肛门切除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男43例,女59例。年龄36~81岁(平均59.6岁)。肿瘤距肛缘5~7 cm 85例,4 cm 17例,术前评估T1N0M0 79例,T2N0M0 23例。采用中间入路用超声刀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游离并裸化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后,施夹并切断。按TME原则,游离直肠至肛管直肠环达肿瘤远端3~5 cm。会阴部手术距齿状线上2 cm处环型切开,沿黏膜下锐性向上剥离至提肛肌平面切断直肠,将直肠及远端乙状结肠一并从肛门移出体外切除,行套入式近端结肠全层与直肠黏膜及肠黏膜下吻合。 结果本组102例,手术平均时间为179 min,平均检出淋巴结13枚,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2.9%)行临时结肠造口,3个月后还纳愈合。吻合口狭窄2例(1.9%),经扩张后狭窄解除。术后病理为T1~T2N0M0 49例,T2N1M0 53例。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Kirwan分级1级占94.1%,肛门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术后随访6~84月,平均45个月,局部肿瘤复发4例(3.9%),生存满3年以上67例。 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套入式吻合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真正达到腹部无手术切口、无瘢痕、美容美观、完全微创的最佳效果,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分析牛津3期活动平台人工单髁关节置换假体生存率,探讨其中长期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和预防策略。 方法选择自2007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应用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435例515膝,均系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病,其中男150例,女285例;年龄45~83岁,平均(61±8)岁。身体质量指数19~36 kg/m2,平均(24±3)kg/m2。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ROM)变化,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与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术后所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评估患者的假体生存率,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ROM变化、KSS评分、OKS评分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435例515膝全部完成随访,平均(5.2±1.8)年。至末次随访时,KSS评分由术前平均(59±10),改善至术后平均(93±8)(t=-2.586,P<0.05);OKS评分由术前平均(24±8),提高至术后平均(43±5)(t =-2.056,P <0.05);膝关节术前平均(111±5)°,术后ROM平均(127±8)°(t =-2.334,P <0.05)。所有患者人工单髁关节假体总生存率为92.2%。515膝单髁关节中共有15例(2.9%)并发症发生,其中聚乙烯活动半月板衬垫脱位6例(1.2%);迟发性深部感染1例(0.2%),经规范抗感染治疗无效后行二期全膝关节翻修术,术后正常恢复;3例出现股骨髁侧假体松动(0.6%,含1例同时衬垫脱位病例),其中2例进行单髁关节翻修,1例予以全膝关节翻修;2例患者出现关节囊反复无菌性积液(0.4%),予以关节抽液并物理治疗后恢复;2例术后出现关节内游离体(0.4%),行关节镜手术取出后绞索症状消失;1例术后膝关节不明原因疼痛(0.2%),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术中前交叉韧带止点部分撕脱(0.2%),术中予以韧带线缝合固定,术后铰链支具固定41周后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牛津3期活动平台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可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及成熟的外科操作能够保证UKA获得良好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的治疗需仔细分析发生的原因和类型,给予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用药在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减少出血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医疗中心符合标准的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并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ml(含氨甲磺酸1 g)。对照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但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术后均夹闭引流管闭2 h,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置换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第2、3、5天的血红蛋白含量,术后3 h的凝血指标,术后输血人数,术后3个月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人数、有无膝关节感染发生。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总失血量(t=-5.29,P<0.01)、术后引流量(t=-5.35,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的量都有下降,实验组的血红蛋白的含量术后第2天(t=2.19,P<0.05)、第3天(t=2.07,P<0.05)及第5天(t=2.23,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输血率(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输血率(27%)(χ2=4.356,P<0.05);置换3 h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PT(t=2.19,P<0.05)、APTT(t=-0.78,P<0.05)、TT(t=-1.69,P<0.05)及纤维蛋白原(t=-0.82,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3月随访时间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膝关节感染。 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能够显著地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减缓血红蛋白的降低,减少对输血的需求,同时不增加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透明质酸钠(PRP+HA)混合物与单纯使用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Ⅱ期和Ⅲ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威海市立医院门诊收治的126例Ⅱ、Ⅲ期(Keligren Lawrence分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PRP+HA混合物组(63例,63膝)和PRP组(63例,63膝),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Keligren Lawrence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西部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患者接受每周1次的HA+PRP混合物(2 ml HA+3.5 ml PRP)关节腔内注射或只注射PRP(3.5 ml)治疗持续3周。在第1、3、6和12个月记录VAS评分和WOMAC评分,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在使用PRP+HA混合物和单纯PRP治疗的患者中,相比治疗前患者的状态,VAS评分明显降低,膝关节的功能(WOMAC)明显改善。就VAS和WOMAC而言,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VAS:t=0.862,P>0.05;WOMAC:t=1.765,P>0.05);然而,PRP+HA混合物组有1种能获得更好的功能评分的趋势。两组中没有发现重大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结论PRP+HA混合物治疗Ⅱ、Ⅲ期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新辅助放疗组与新辅助化放疗组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与疗效。 方法检索2002年至2017年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关于新辅助治疗联合TME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检验异质性,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 272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新辅助放疗组1 133例患者,新辅助化放疗组1 139例患者。与新辅助化放疗组相比,单纯新辅助放疗组的完全病理缓解率更低(OR=0.32, 95%CI: 0.22~0.44, P<0.05),5年局部复发率更高(OR=2.13, 95%CI: 1.62~2.79, P<0.05),严重不良反应更少(OR=0.38, 95%CI: 0.17~0.82,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发病率、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辅助化放疗总体上优于单纯新辅助放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但临床应用中仍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