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044篇
  免费   17200篇
  国内免费   11100篇
耳鼻咽喉   2853篇
儿科学   8857篇
妇产科学   4341篇
基础医学   31220篇
口腔科学   4397篇
临床医学   32355篇
内科学   50761篇
皮肤病学   2578篇
神经病学   22726篇
特种医学   150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45451篇
综合类   37804篇
现状与发展   49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31963篇
眼科学   6457篇
药学   26734篇
  190篇
中国医学   13228篇
肿瘤学   28262篇
  2024年   620篇
  2023年   2329篇
  2022年   6002篇
  2021年   7780篇
  2020年   6267篇
  2019年   4701篇
  2018年   26695篇
  2017年   22358篇
  2016年   24156篇
  2015年   8714篇
  2014年   10298篇
  2013年   10669篇
  2012年   21142篇
  2011年   36095篇
  2010年   30195篇
  2009年   21099篇
  2008年   30144篇
  2007年   31875篇
  2006年   10218篇
  2005年   10350篇
  2004年   9130篇
  2003年   9747篇
  2002年   6941篇
  2001年   3682篇
  2000年   3037篇
  1999年   2170篇
  1998年   1357篇
  1997年   1300篇
  1996年   951篇
  1995年   882篇
  1994年   692篇
  1993年   433篇
  1992年   438篇
  1991年   405篇
  1990年   416篇
  1989年   299篇
  1988年   246篇
  1987年   230篇
  1986年   164篇
  1985年   138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59篇
  1979年   44篇
  1974年   41篇
  1938年   60篇
  1932年   59篇
  1930年   4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探讨剂量组学在预测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应用潜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根治性放疗的31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剂量文件、定位及随访CT图像,根据临床资料及影像学随访资料对放射性肺炎进行分级,提取全肺的剂量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应用1000次自助抽样法(bootstrap)的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嵌套逻辑回归(LASSO‐LR)及1000次bootstrap的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向后法筛选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的剂量组学特征,随机按照7∶3划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应用逻辑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提取120个剂量组学特征,经LASSO‐LR降维筛选得到12个特征进入“特征池”,再经过AIC向后法筛选,最终筛选出6个剂量组学特征进行模型构建,训练集AUC为0.77(95%CI为0.65~0.87),独立验证集AUC为0.72(95%CI为0.64~0.81)。结论 利用剂量组学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潜力,但仍需继续纳入多中心数据及前瞻性数据进一步挖掘剂量组学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33.
34.
日间手术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欧美国家重要手术模式。我国于20世纪初开始开展日间手术,但目前尚未普及,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认识不清、开展不规范、与医保支付对接不畅等问题。日间手术是一种使国家、医院和病人三方均受益的新型手术模式。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明显增多,可以预见,我国日间手术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从简单、易操作的病种开始,落实临床路径,积累经验,再逐步稳妥展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日间手术范围,提高三、四级手术比例。同时,积极与医保支付政策对接,采取灵活的方式,获得医保的支持,更好地促进我国日间手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5.
36.
Advancing nanomedicines from concept to clinic requires integration of new science with traditional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The medical and commercial success of nanomedicines is greatly facilitated when those charged with developing nanomedicines are cognizant of the unique opportunities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that these products present. These individuals must also be knowledgeable about the processes of clinical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including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 to maximize the odds for successful product registration.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se topics with a goal to accelerate the combination of academic innovation with collaborative industrial scientists who understand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regulatory approval requirements—only together can they realize the full potential of nanomedicines for patients.  相似文献   
37.
38.
While peer support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multiple clinical contexts,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ostpartum setting is unknown. The aim was to assess acceptability of a postpartum peer support program for women with diabetes. Observational survey-based needs assessment of forty low-income women with diabetes, receiving care at a major medical institution. Mean age and gravidity were 30.7 years and 3.15 ± 1.67 respectively. 45 % expressed interest in a “budd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desiring and not desiring this program. A majority of respondents desired telephone, text messaging, and in-person contacts (79.2, 72.1, 83.8 %), with 72.5 % of patients desiring diabetes-related activities during clinic waiting time. Many women desire a postpartum diabetes reciprocal peer program for support outside of clinician visits. Patients are receptive to educational services during their wait and outside of clinic time, a potentially valuable opportunity to share important health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早期干预方案,预防社区生活受限,制定相应社区康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3—4月在武汉华润武钢总医院治愈出院的COVID-19患者57例,于2020年4—5月通过"问卷星"平台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12V2)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患者的焦虑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呼吸困难指数量表(mMRC)调查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比较不同特征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和呼吸困难程度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57份调查问卷,剔除重复及无效问卷3份,获得有效问卷54份,问卷有效率达94.74%。(1)COVID-19出院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生理总评分和心理总评分分别为(37.02±12.32)分、(38.46±14.42)分;呼吸困难等级0~3级的分别为3例(5.56%)、45例(83.33%)、5例(9.26%)、1例(1.85%);有19例(35.19%)存在焦虑情绪(SAS≥50分)和抑郁情绪(SDS≥53分)。(2)不同特征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不同疾病分型的患者在生理总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和呼吸困难程度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F-12V2生理总评分与焦虑程度(r=-0.34,P=0.011)和呼吸困难程度(r=-0.39,P=0.003)之间存在负相关性,SF-12V2心理总评分与焦虑程度(r=-0.46,P=0.001)和抑郁程度(r=-0.40,P=0.002)之间存在负相关性。(4)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β=8.27)、抑郁程度(β=-0.34)和疾病分型(β=-11.68)是患者SF-12V2生理总评分的重要决定因素(P<0.05);焦虑程度(β=-0.62)是患者SF-12V2心理总评分的重要决定因素(P<0.05)。结论:COVID-19出院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性别、疾病分型、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是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COVID-19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和重型患者)出院后要尽早进行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筛查和干预,减少患者负性情绪,鼓励患者适当参与康复训练,提高呼吸功能,从而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0.
涎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IDC)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腮腺,在导管内或囊内生长为主的罕见肿瘤,但也可伴浸润性生长,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4种亚型:闰管型、顶浆分泌型、闰管-顶浆分泌混合型和嗜酸型。闰管型多数存在NCOA4-RET融合,个别存在STRN-ALK融合;混合型存在TRIM27-RET融合,顶浆分泌型具有PIK3CA和HRAS突变或TP53缺失;嗜酸型具有TRIM33-RET融合或BRAF V600E突变。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与涎腺导管癌不同,即使存在浸润,仍具有良好的预后,罕见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因此精准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选择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