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62篇
  免费   6556篇
  国内免费   5136篇
耳鼻咽喉   736篇
儿科学   782篇
妇产科学   651篇
基础医学   8093篇
口腔科学   1173篇
临床医学   9164篇
内科学   9827篇
皮肤病学   685篇
神经病学   3654篇
特种医学   27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7075篇
综合类   12588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966篇
眼科学   1911篇
药学   7552篇
  63篇
中国医学   3840篇
肿瘤学   5834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1008篇
  2022年   1994篇
  2021年   3599篇
  2020年   2668篇
  2019年   2279篇
  2018年   2416篇
  2017年   2175篇
  2016年   2064篇
  2015年   3294篇
  2014年   3971篇
  2013年   3490篇
  2012年   5405篇
  2011年   6054篇
  2010年   4037篇
  2009年   3006篇
  2008年   3738篇
  2007年   3870篇
  2006年   3744篇
  2005年   3726篇
  2004年   2390篇
  2003年   2269篇
  2002年   1899篇
  2001年   1522篇
  2000年   1670篇
  1999年   1646篇
  1998年   1085篇
  1997年   1014篇
  1996年   771篇
  1995年   713篇
  1994年   683篇
  1993年   395篇
  1992年   476篇
  1991年   429篇
  1990年   368篇
  1989年   313篇
  1988年   234篇
  1987年   220篇
  1986年   172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在探讨院务公开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从转变观念,完
善制度建设以及创造良好的医院文化等方面,提出了通过深化院务公开,建立医药购销领域长效机
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应用前列腺素E1注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8年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注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长期疗效、副作用及预后。方法使用PGE1行阴茎海绵体注射,阴茎硬度检查仪(Rigiscan)连续记录1h,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查PGE1注射剂量,确定每例患者合适的注射量,掌握注射方法后回家自行注射。共筛选出ED患者410例,随访患者阴茎勃起情况、药量调整和副作用。结果410例ED患者中,心理性139例,静脉性83例,动脉性36例,神经性78例,混合性74例。对治疗满意的患者有256例(62.44%),其中21例(5.1%)在使用PGE15次后停用,并能达到满意的性生活而治愈。293例(71.46%)患者自述注射时有胀痛感。171例(43.17%)因疼痛(105例)、操作不便(25例)、副作用顾虑(37例)和其他原因(4例)而于6个月后放弃治疗。204例(49.76%)患者使用时间已超过1年,24例(5.85%)患者使用时间已超过5年,7例(1.7%)使用已有8年。未发现阴茎异常勃起和阴茎海绵体纤维化。注射损伤阴茎表面血管致瘀斑者有20例。有27例患者失访。结论PGE1是治疗E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长期使用。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阴茎疼痛。Rigiscan能帮助确定PGE1的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3.
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出生1周内新生儿黄疸的动态变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我院产科出生的928例新生儿每日进行同一部位的皮肤测定,根据新生儿不同出生情况对超过胆红素值安全范围的及时给予口服药物或转儿科蓝光治疗。结果928例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156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5.74%,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监测和早期干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从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酚氧化酶(phenol oxidase,PO)在日本血吸虫成虫的组织学分布.方法酚氧化酶组化方法:将42 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活成虫置含25 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37℃孵育30 min后,转移虫体至载玻片上,吸去虫体表面液体,将其中一部分虫体置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经上述过程处理后,在另一部分虫体上滴加2滴含0.05%戊巴比妥钠的PBS溶液,然后置Leic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结果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仅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棕褐色显色反应;雌虫卵巢和雄虫均未发现酚氧化酶活性.然而,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酚氧化酶除主要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强荧光外,还少量分布于雄虫体壁表层,呈现弱荧光反应.结论不仅日本血吸虫雌虫含有酚氧化酶活性,而且雄虫也含酚氧化酶活性,只不过其含量少、活性低.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能更灵敏地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活性,更适用于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织学定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由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纳米粒运载的阿霉素经舌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的分布状况.方法全部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经舌静脉,按分组分别注射相应药物,剂量均为阿霉素2.5 mg/kg体重.取全血、心、肺、肝、脾、肾.全血制成血浆,器官组织制成匀浆,盐酸乙醇法提取阿霉素,用荧光光度计测量.结果静脉注射同等剂量、不同剂型的阿霉素药物后,阿霉素在器官中的蓄积程度从高到低:肝:D靶肝>D非靶肝、C>B>A;心脏、肾、血浆:A>B>D、C;脾:B>A、C、D;肺:B>A>C、D.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注入体内后,在心、肺、肝、脾、肾中的药物浓度在15~30min达峰值,而半乳糖化后,阿霉素的药物峰值提前到5 min或之前.外加磁场和未加磁场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组的药物靶向指数和药物选择指数是均高于磁性白蛋白纳米粒.结论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经半乳糖化后,可显著增强阿霉素对肝脏的靶向性,并显著降低心、肺、脾、肾、血浆肝外器官的组织阿霉素浓度.利用外加磁场,可提高阿霉素在肝脏特定部位蓄积的能力.因此,静脉注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ADR-GHMN)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观察ADR-GHMN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及外加磁场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肝动脉插管并固定,肝动脉注射125I-ADR-GHMN(相当于阿霉素0.5 mg/kg),左外叶加磁场,磁场应用30 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ADR-GHMN,左外叶不加磁场,30min后,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肾、心、肺、小肠、脾及周围血作γ计数.肝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注入的纳米粒75~85%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区小动脉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区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ADR-GHMN在正常肝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在磁场作用下,ADR-GHMN主要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很少;试验组肾、心、肺、小肠、脾及外周血于对照组的放射活性比较明显降低,表明磁性物质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的影响。方法:22只植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种兔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n=15),开腹后对肝肿瘤进行射频治疗,功率为30w,持续3~4 min。B组(对照组n=7),开腹后关腹,不作任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天观察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中红细胞和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3天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尿中红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发生颗粒样变性。术后7天肌酐恢复正常水平,14天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B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有影响作用,但是为可逆性暂时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价99Tcm 核素甲状腺扫描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99Tcm 甲状腺扫描并行甲状腺手术 ,将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扫描对各种甲状腺结节定位诊断准确 ,但各组甲状腺结节扫描定性诊断结果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发现99Tcm 扫描对甲状腺结节的定位准确 ,但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帮助不大。该方法快捷方便 ,病人所受辐射较少 ,尤其适用于儿童  相似文献   
109.
人发角蛋白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人发角蛋白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为临床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寻求新的替代材料。方法 :将 18只新西兰兔的双侧坐骨神经切断 ,造成 10mm缺损 ,一侧用人发角蛋白桥接 (实验组 ) ,另一侧用空硅胶管桥接 (对照组 ) ,术后 1、 2、 3个月通过肉眼观察 ,光镜、电镜和有髓神经密度测定 ,观察、分析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再生神经均通过 10mm缺损 ,对照组有 2例无神经生长 ;实验组再生神经排列较紧密、有序 ,髓鞘形成早于对照组 ;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人发角蛋白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10.
Although it has been known that y8 T cell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mune response to inf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 tb),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T8 T cells participate in the innate and/or acquired immunity to tuberculosis (TB) have not been full elucid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27 patients with active pulmonary TB and 16 healthy donors (HD) were performed. We found that proportion of IL-17-producing cells among lymphocyte was similar between TB patients and HD, whereas the proportions of γδ T cells in IL-17- producing cells (59.2%) and IL-17-producing cells in γδ T cells (19.4%)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markedly increased in TB patients when compared to those in HD (43.9% and 7.7%,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proportions of IFN-γ-producing γδ T cells in TB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HD. Upon re-stimulated with M. tb heat-treated antigen (M. tb-HAg) in vitro, fewer IL-17-producing γδ T cells were generated from HD and TB patients, whereas IFN-γ-producing γδ T cells were increased in TB patients compared to that in HD. Our findings in TB patients and healthy human were consistent with other murine investigation that the IL-17- producing γδ T cells were main source of IL-17 in mouse model of BCG infection, suggesting that γδ T cell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tubercular granuloma in pulmonary TB patients, but need further identification.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8;5(3):203-2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