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3篇
  免费   737篇
  国内免费   491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131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469篇
口腔科学   176篇
临床医学   779篇
内科学   606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325篇
外科学   489篇
综合类   213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03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941篇
  9篇
中国医学   758篇
肿瘤学   34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498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了解高碘地区学龄儿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高碘甲状腺肿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山东省巨野县6~13岁儿童226名和山西省平遥县6~15岁256名儿童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和尿碘检测。结果本次调查共发现患有甲状腺结节的儿童为6例,检出率1.2%,尿碘中位数为437.7μg/L。尿碘<100μg/L组学龄儿童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为6.3%;100~199μg/L组学龄儿童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6%;200~299μg/L组的检出率最低,为0.0%;≥300μg/L组的检出率为1.3%,不同尿碘水平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χ2=3.387,P>0.05。不同年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无差异,χ2=0.194,P>0.05。儿童的性别之间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无差异,χ2=0.604,P>0.05。不同年龄组尿碘中位数无明显差异(H=0.281,P>0.05)。不同性别儿童尿碘中位数无明显差异(Z=-0.467,P>0.05)。检出有结节组与无结节组学龄儿童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324.2μg/L和440.9μg/L,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Z=-1.688,P>0.05)。结论高碘地区存在儿童甲状腺结节,儿童甲状腺结节的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及与临床安全输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06-01-2014-9-20的1 615例配血者血浆和临床资料做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研究不同就诊人群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做盐水法,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和经典抗人球蛋白法,调查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及产生规律。结果:1 615例被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15例阳性率0.93%(15/1 615),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67%(4/595),女性检出率为1.08%(11/1 020),女性有妊娠史的患者检出率为1.28%(11/857),无妊娠史患者检出率为0(0/163),有输血史患者290例检出率3.45%(10/290),高于无输血史的患者检出率0.38%(5/1 3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体特异性以抗RH系统最多见检出6例检出率为40%(6/15),其中,抗-E 4例、抗-D 1例、抗-c 1例;其次是Kell和MNSs系统各4例检出率26.67%(4/15)分别为抗-K 4例和抗-M 1例、抗-s 2例、和抗-Mur 1例;最后还在Duffy系统中发现抗-Fya 1例检出率为6.67%(1/15)。结论:本研究为献血者抗体筛选提供了决策依据,并深入研究在不同就诊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与安全输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构建肠炎沙门菌ΔspiCΔcrp双基因缺失株,以探索其作为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以等位基因同源重组方法,在构建单基因缺失肠炎沙门菌ΔspiC基础上,运用λRed重组酶系统构建双基因缺失株肠炎沙门菌ΔspiCΔcrp。结果 PCR和抗生素抗性结果表明肠炎沙门菌ΔspiCΔcrp成功构建;生物学鉴定显示,与野生菌相比,其生长速度与生化特性发生了变化,LD50提高约1 000倍,毒力显著降低。结论 双基因缺失株肠炎沙门菌ΔspiCΔcrp被成功构建,为其作为疫苗的免疫学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实施CAS治疗的患者1700例,按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1224例和非他汀组476例。降脂目标为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至2.1 mmol/L或降低基础水平的4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总发生率,分析他汀类药物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100%。(1)术后30 d内43例(2.53%)患者出现主要不良事件,其中卒中34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8例,应用他汀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24/1224),而非他汀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99%(19/4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1,P=0.017)。两组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56%(19/1224)和3.16%(1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围手术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是CAS良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0.524,95%CI:0.279~0.983;P=0.044)。结论 CAS的预后他汀治疗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非他汀治疗组,他汀治疗可降低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不同形式的HIV DNA与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来检测48例具有明确感染时间的患者总的、整合的及2个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的环状HIV DNA。分析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形式HIV DNA的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随着疾病的进展,总的及整合的HIV DNA增加。总的HIV DNA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总的及整合的HIV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2个LTR的环状HIV DNA与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相关性。结论总的及整合的HIV DNA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2个LTR的环状HIV DNA与疾病进展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年轻成年大鼠下颌前伸动物模型,以X型胶原为检测指标,观察髁突软骨内成骨及其与下颌前伸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 9 周龄雌性大鼠75 只,分为3 组,其中2 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动物戴用统一规格自制的咬合前导矫治器,分别戴用12 h和24 h.3 组动物分别在实验后3、7、14、21、30 d处死后取双侧髁突组织,使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检测髁突软骨组织切片中X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24 h实验组X型胶原表达量在21 d时最高,且高于其他实验组;而12 h实验组峰值出现在30 d.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功能矫治下颌前伸均能诱导年轻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发生改建,但与12 h间歇性加力方式相比,24 h持续加力方式作用效果明显,且见效快.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基线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92例疑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变为阴性的中年男性患者,根据血糖分为糖尿病组及血糖正常组。5年后,再次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终点事件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应用冠状动脉狭窄指数(CSI)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①糖尿病组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基线,SUA水平明显升高(P=0.028)、脂代谢紊乱尤以TC(P=0.012)、LDL-C(P=0.003)升高明显;CSI(P=0.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P=0.000)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确诊率(χ2=5.650,P=0.017)也明显增高。②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组患者基线SUA水平与CSI、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病变患病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4(P=0.001)、r=0.325(P=0.026)及r=0.301(P=0.040)。结论:中年男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基线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向肠腔内突出的结肠憩室,形态上类似肠息肉,易被误诊而切除,导致术后医源性肠穿孔、感染等不良事件。本文报道了1例拟行新型冷切除术治疗的“肠息肉”病例,术中黏膜下注射含亚甲蓝的溶液后抬举不良且无明显界线,继续注射后病灶处的内镜下表现异常,最终诊断为 “息肉样”肠憩室,从而避免了误切。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 分析输尿管结石合并输尿管远端狭窄采用腔内微创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2019-11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0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输尿管远端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输尿管结石,采用输尿管硬镜手术,术中发现输尿管远端狭窄输尿管镜无法进镜,采用COOK输尿管扩张器行输尿管狭窄扩张成功后顺利完成手术;狭窄严重扩张失败者留置双J管二期行输尿管硬镜或软镜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评估结石清除情况及输尿管通畅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有36例(72.0%)采用COOK输尿管扩张器扩张输尿管狭窄后一期行输尿管硬镜碎石治疗成功;其余14例采用COOK输尿管扩张器扩张输尿管狭窄失败,输尿管镜无法进镜,放置双J管,根据输尿管狭窄程度,2周到2个月后二期行腔内微创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成功,5例通过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成功,2例二期行输尿管镜检查发现结石已自行排出。结论 输尿管结石合并输尿管远端狭窄可采用COOK输尿管扩张器扩张后一期输尿管镜碎石,如因输尿管狭窄严重、扩张输尿管后输尿管镜仍进镜困难,放置双J管二期腔内微创碎石,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急诊绿色通道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左主干急性闭塞引起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不同观察指标对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影响,并筛选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多变量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22例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均为右优势型。死亡组患者无右冠提供侧支循环及术后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0~2级发生情况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例(85.71%)和1例(6.67%),5例(71.43%)和4例(26.67%);均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电话随访存活患者,其中20d后死于再次心肌梗死患者1例(4.54%),3个月后再次住院行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例(4.54%),分别于术后第4个月、第4年因左主干支架内再狭窄行介入治疗患者2例(9.09%),于术后第6年死于肺癌患者1例(4.54%),未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10例(45.45%)。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心源性休克、无右冠提供侧支循环、术后血流TIMI 0~2级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右冠侧支循环是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P<0.05)。结论 入院时发生心源性休克,无右冠提供侧支循环、术后血流TIMI 0~2级是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右冠提供侧支循环是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