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23篇
  免费   7733篇
  国内免费   4787篇
耳鼻咽喉   904篇
儿科学   1451篇
妇产科学   367篇
基础医学   4562篇
口腔科学   1407篇
临床医学   9954篇
内科学   6720篇
皮肤病学   823篇
神经病学   1986篇
特种医学   31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546篇
综合类   22257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预防医学   9587篇
眼科学   896篇
药学   9261篇
  140篇
中国医学   7588篇
肿瘤学   3399篇
  2024年   313篇
  2023年   941篇
  2022年   2441篇
  2021年   3035篇
  2020年   2633篇
  2019年   1397篇
  2018年   1683篇
  2017年   2145篇
  2016年   1594篇
  2015年   2967篇
  2014年   3909篇
  2013年   5132篇
  2012年   7252篇
  2011年   7666篇
  2010年   7154篇
  2009年   6348篇
  2008年   6554篇
  2007年   6399篇
  2006年   5808篇
  2005年   4622篇
  2004年   3165篇
  2003年   2544篇
  2002年   1896篇
  2001年   1785篇
  2000年   1428篇
  1999年   492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观察丙丁酚对载脂蛋白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主动脉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丙丁酚调节血脂以外的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4周龄的雄性载脂蛋白E-/-小鼠随机分成基础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对照组和高脂饮食加丙丁酚组  相似文献   
122.
阴囊皮瓣转移修复阴茎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操作简便而有效地修复阴茎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5年1月以来,应用阴囊皮瓣转移修复阴茎皮肤感染坏死所致皮肤缺损8例.其中6例为阴茎全周皮肤缺损,2例为2/3周皮肤缺损.手术切除创面肉芽组织,显露正常的阴茎海绵体或尿道海绵体筋膜,使阴茎充分伸展,设计、解剖、形成阴囊皮瓣,旋转转移至阴茎皮肤缺损区,边缘缝合固定.对阴囊皮肤缺损较大者,同期应用股内侧局部皮瓣转移修复阴囊皮肤缺损.结果本组8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3~12个月随访,阴茎外形良好,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阴囊皮瓣转移是一种较好的修复阴茎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手术Ⅰ期完成、术后阴茎外形和生理功能恢复均佳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3.
异位静脉曲张(ectopic varices,EV)是指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以外的静脉曲张,属于门体循环间开放的侧支,最常见于十二指肠。EV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肝内门静脉高压、肝外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流受阻和腹腔粘连。临床上以反复的消化道出血和血腹较常见。内镜检查作为首选的常规诊断手段,结合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多能确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4.
掌指关节置换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手部慢性关节炎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综述掌指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历史演变;归纳掌指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评估与计划;介绍掌指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总结了近十年来不同类型掌指关节假体的临床疗效。在手部慢性关节炎领域,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掌指关节置换术在减轻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手部功能方面会得到更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5.
童华生  张亚历  姜泊 《医学争鸣》2005,26(7):610-612
目的:建立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LST)株双向电泳技术.方法:提取LST细胞株总蛋白质,采用不同pH范围IPG胶条进行LST细胞株总蛋白质双向电泳,并对实验步骤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优化.结果:获得了较为清晰的LST细胞株双向电泳图谱,采用pH 3~10线性IPG胶条分离出1356±43个蛋白质斑点;pH 4~7 IPG胶条两种上样量(250μg和150μg)分别分离出了1285±51和989个蛋白质斑点.结论:通过相关条件的调整优化,成功建立了双向电泳技术,为研究LST特殊性生物学行为相关蛋白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预适应锻炼对新兵急进高原后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120名新兵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在进入高原前,面罩复合运动组佩带低氧呼吸器小步快走10 min,休息5 min后重复进行,上、下午各进行4次,连续进行7 d;面罩组、运动组分别只佩带低氧呼吸器或单纯运动。在空运进入高原后,比较进高原前、后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系统指标的改变,并对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低氧呼吸器复合小步快走5 min时动脉血氧饱和度可降到(80.5±5.7)%,达到预缺氧的目的。新兵进入3 658 m高原后,对照组、面罩组和运动组的数字跨度、目标追踪测试分值明显下降(P<0.05),而面罩复合运动组无明显改变(P>0.05);各组进藏前、后的简单反应时、数字译码和视觉保留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手敏捷度则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分别为13.3%、20.0%、20.0%、3.3%。结论进入高原前,应用低氧呼吸器辅以适当运动,能改善急进高原人群的即时听觉记忆能力和手部运动的速度及准确性,避免部分脑功能的损害,并使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与HLA—DQB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测定HLA—DQB1等位基因,并与44例健康人检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发作性睡病患者组DQB1*0602基因频率为40%,与正常对照组9.09%相比较明显增高;未检出DQB1*0401—0402基因,与正常对照组9.09%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LA—DQB1*0602基因为中国发作性睡病人群的易感基因;HLA-DQB1*0401—0402基因为中国发作性睡病人群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28.
MRI在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序列MR扫描在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UCG)、二维(2D)黑血及亮血序列、K-空间节段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扫描序列(True FISP)对瓣膜病进行定性评价,15例患者还进行小角度快速激发(FLASH)电影序列和流速编码电影(VEC)定量分析,并将MR结果与UCG进行对比。结果 UCG和MRI诊断二尖瓣狭窄(MS)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23例;主动脉瓣狭窄(AS)7例,其中二瓣畸形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2例;复合或联合瓣膜病9例。受累心腔的增大和升主动脉的扩张是其主要形态学改变,异常的血液湍流信号是受累瓣膜的直接征象。VEC-MR定量分析与多普勒超声一致性好:6例AS,MR和UCG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和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5、Rsq=0.951(P〈0.01),AI9例,分别为R=0.965、Rsq=0.932(P〈0.01)。结论 MR多序列综合扫描可对心脏瓣膜病特别是主动脉瓣疾病进行准确的定性及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观察比较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DCM患儿20例分为治疗Ⅰ和Ⅱ组,分别在传统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IVIG,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心功能,检测治疗前后左房横径(LA)、左室舒张期内径(L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并计算其治疗前后变化。所有病例随访1年,计算1年存活率。结果治疗Ⅱ组心功能明显优于治疗Ⅰ组(P均<0.05);两组LA、LV、LVEF和CI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Ⅰ组各参数变化明显低于治疗Ⅱ组(P均<0.05),其1年存活率明显低于治疗组Ⅱ(P<0.05)。结论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IVIG均能改善DCM患儿心功能,但IVIG疗效优于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基于累及头颈部淋巴组织病变的临床不典型性,旨在探讨MRI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的客观依据。方法:对本组22例可疑累及头颈部淋巴组织的各类病变进行MRI检查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对本组22例累及淋巴组织病变的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21/22)约为95%。结论:MRI是对累及头颈部淋巴组织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并能为明确其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